醫療事業 | 文教事業 | 生技事業 | 公益事業 | 管理事業 | 中國事業

 

使用G o o g l e 搜尋站內文章  輸入關鍵字

 

繁體版 / 簡體版/ 回諾貝爾集團首頁

 
   
 
 

諾貝爾集團 > 諾貝爾公益事業 > 亞洲醫師協會〈AMDA〉

回首頁

最新消息

台灣諾貝爾醫學
展望協會沿革

中華兩岸美容醫學
交流協會沿革

諾貝爾醫學展望協會
主協辦台灣醫療活動

AMDA(亞洲醫師協會)

AMDA(台灣分會)

AMSA(亞洲醫學生會)

EMASA(東亞醫學生會)

AMDA會議實錄

AMSC會議實錄

會員服務

會訊資料

聯絡我們

亞洲醫師協會〈AMDA〉

AMDA 張醫師 獻言

身為一位眼科醫師行醫十幾年,治療了無數患者眼疾的痛苦,雖然內心感到滿足,然而眼睜睜的看著如今世界各地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卻又使不上力,實在有些許地惆悵與無奈,個人因緣際會在學生時代就加入了亞洲醫師協會 (AMDA) 的次級組織亞洲學生聯盟 (AMSA) ,並曾經舉辦或參加 AMSA 的多項學生國際活動,從此與 AMDA 這個組織開始結緣,醫學院畢業之後這二十年來的行醫生涯,曾數次參加 AMDA 的國際救助活動,深深感受到其組織的成長與貢獻。然而這幾年來我一直很遺憾: AMDA 在台灣沒有救援組織的成立來支援其國際救援之活動。一九九九年十月,在巴基斯坦克拉嗤第十五屆年會中,在會長 Suganami 及其它會員的要求下,決議於二00一年於台北舉行第十七屆的年會。由於台灣至今沒有 AMDA 分 會的成立,在各方奔走之下,決定由台北國際青年商會來主辦這一次的盛會。個人目前擔任台北國際青年商會國際事務副會長,在藍堯仁會長及全體理監事會的同意 下,決定青商總會國際事務委員及社區公關委員會來支援及協助。這次大會主辦的意義除了在分享國內外目前最為熱門的國際急難救助及健康照護的議題之外,也期 望台灣能夠成立 AMDA 的分會,可以是基金會或是社團組織的型態。我個人期待 AMDA Taiwan 在非政府的組織架構下,能加入 AMDA 國際急難救助的陣容成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 UN) 咨詢團體會員的一份子,並結合國內民間提供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下,盡一份地球村會員國人道上的義務。此時此刻,雖然台灣籠罩在政治和經濟的陰影下,然而用 NGO的型態走進國際舞台,應是全民的期待與盼望。在這一點認知上,個人在與李前總統登輝先生以及陳水扁總統的訪談機會中,也得到他們的支持與迴響,這是我們舉辦這次研討會最大的光榮與成就。

在此我要介紹與我淵源匪淺的兩個NGO社會組織:台北市國際青年商會及亞洲醫師協會。

台北國際青年商會(The 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Taipei)一直是以「訓練自我,服務人群」為宗旨,藉由服務人群的工作歷練中,更能訓練自我。因此,青商會提供學習環境讓每位會友在此吸收新知、激發 潛能讓社會上更多的有志青年,在青商會的大家庭裡綻放青年的光輝。台北青商會創會至今已近45年了,而其中社區公關委員會一直以「服務社區為宗旨」、「為 社區及青商會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為己任」。在過去青商會曾舉辦過多次的社區公關活動,其中最為人所讚揚的包括:腸病毒預防宣導活動、兒童學習評量義診活動、 幼兒愛心義診系列活動、淨化、綠化、美化海灘活動。除此之外,本會在公關拜會活動方面也有相當耀眼的成績,北投區焚化爐參訪之旅、長榮航空公關拜會、台北 市捷運局公關拜會…等等。至於國際事務委員會的部分,更在接待國際友人、舉辦及參加國際活動的角色扮演下,對於促進國際友誼、國際商務交流的成果上,都有 卓越的貢獻。

至於亞洲醫師協會【社區急難救助會】(AMDA)從1986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個年頭,其宗旨為「急難救助、建立美好新世界」。在過去十六個年頭裡不論天 災或是人禍所造成的急難事件,都會有亞洲社區急難救助總會援助的蹤跡。由於其貢獻卓著,現已成為聯合國組織下正式的非官方救援團體( UN, ECOSOC Consultative Status)。這次阿富汗難民的急難救助任務中,AMDA International也派遣多支多國的急難救助團體前往馳援。

在這次亞洲社區急難救助的研討會裡,我們將討論的主題分為急難救助與健康照護兩個議題,國外的學者將討論九一一恐怖攻擊、土耳其大地震及東帝汶難民議題,國內的學者則針對九二一大地震、納莉風災…等救援行動有所著墨,以期達到國際經驗的交流與分響。

最後我要感謝這次參予活動的兩大工臣:台北國際青年商會及亞洲醫師會總會所有協助會務的工作人員,當然我們更要感謝國內支持或贊助的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我相信此次盛會的成果及結論,將有助於提昇台灣的國際醫療形象及擴展國際人道救援的舞台。

感謝各位的參與及貢獻。

簡介

亞洲社區急難救助總會 (AMDA International) 於 1984 年 8 月在日本岡山市成立,由 Dr. Shigeru Suganami 擔任會長ㄧ職。協會成立之宗旨係希望藉此組織之成立可對亞洲各國急難救助之支援有所助益,並達 “ 為美好未來追求更好生活品質 ” 之理想。成立之初以亞洲之個會員國為主,後因國際間之熱烈迴響,目前已擴大至五大洲共 27 個會員國。本會成立之初曾獲日本厚生省 ( 相當於國內之衛生署 ) 大力協助,後因各項績效卓著,不但獲日本方面之支持,並獲國際衛生組織 (WHO) 之認同,而成為 WHO 下屬之次級團體。

總會前身與亞洲醫學生聯盟 (AMSA , Asia Medical Student Association) 相關。 AMSA 於 1978 年成立,由日本學生所發起,成立宗旨係因日本醫學生結合其他各國醫學生共同關心當時泰國邊境的難民問題。其會員國目前也有亞洲 12 國,每年均會舉辦一次 AMSA 會議 (AMSC, Asian Medical Student Conference) ,會議主題由各主辦國自訂,目前已舉辦 22 屆,我國分別於 1988 年及 1993 年於高雄醫學院 ( 現已改制成高雄醫學大學 ) 舉辦第九屆及第十四屆會議。

AMDA International 與 amsa 之關係係起因於 1984 年時有很 AMSA 成員畢業取得醫學執照後仍希望貢獻於國際社會,乃有 AMDA 之產生。 AMDA 之會長 Dr. Shigeru Suganami 本身並非 AMSA 成員,但憑其優秀之醫技、悲天憫人愛心及豐沛的政商關係,因此號召原屬 AMSA的醫學生在其成為醫師後加入MADA,並對外廣召會員。AMDA目前將所有會員國分為五區,亞1、亞2、歐洲、非洲,各有1名代表組成5人小組。目前朝向全球化經營,未來希望與紅十字會(Red-Cross International)並駕齊驅,並補其不足之功能。AMDA底下有很多委員會及組織進行國家貢獻,如: •AMDA Multinational Medical Mission(AMMM) •AMDA Bank Complex(ABC) •AMDA Center for Training(ACT) • AMDA Center for Emergency(ACE) •AMDA Hospitals and Clinics (AHC) •AMDA Soul and Medicine Programme(ASMP) •AMDA Iternational University(AIU)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NGOs for Emergency and Development(INNED) •Organization for Global Assistance and Relief (OGAR) Message to Contributors

因應近年來國際間不斷之天災人禍,如1995年日本神戶、1999年9月21日 台灣、 2000年土耳其及薩爾瓦多、2001年印度等之大地震,總部都曾積極尋求各會員國前往協助,成效卓著。

協會每年召開之年會係由各會員國輪流主辦,近年之年會如第15屆於巴基斯坦之喀拉嗤,第16屆於柬埔寨金邊。第17屆係由張朝凱主任於參加第15屆會議時 爭取得主辦權,並於第16屆會一中再度確認。台灣乃第一次主辦年會,希望可藉本次會議獲得民間非政府組織之協助將AMDA-Taiwan發揚光大,同時將 其成立為常設性組織,助對台灣國民外交地位之擴展及醫療資源系統有實質助益。

AMDA -Taiwan,目前核心成員有張朝凱主任(博人綜合醫院眼科)及馬惠明醫師(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張朝凱主任本身即是台北市國際青商會2001年 之國際事務副會長,其負責輔導之社區公關委員會在獲得現任會長藍堯仁先生全力協助下將與國際事務委員合作並主導此次會議之主辦,藉由此次成功之會議,對中 華民國及青商會於國際地位及形象上之提昇,更有莫大之助益。

AMDA- 總會會長致詞
AMDA international 主席 Dr. Shigeru Suganami

感謝大家出席第十七屆 AMDA 國際會議開幕典禮。很榮幸邀請到特別的貴賓: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與副總統呂秀蓮女士參與這個盛會,僅代表 AMDA 國際總會、 AMDA 台灣分會、安排此次會議的團隊、以及各國分會,向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與副總統呂秀蓮女士,以及與會的貴賓、代表,至最高的謝意。

過去十七年來,從第一屆在柬埔寨所舉辦的 AMDA 國際會議以來,至今未曾間斷。今年在台灣台北舉辦的第 17 屆年會,深感榮耀。藉由年會讓 AMDA 成 員回顧過去的活動,探討新浮現的挑戰,並發展未來的活動計畫策略。今年主題定為「急難救助社區醫療的經營經驗」,乃著眼於過去幾十年來的全球發展趨勢。技 術的日新月異造成全球化的科技、資訊、創見、經濟成長的進步擴張。然而儘管如此,仍有很多人持續生活在悲慘的窮困中。在開發中國家四十六億人口裡,八億五 千多萬仍舊是文盲,近十億人口無法改善水質、二十四億人則缺乏基本衛生環境。估計約有三億二千五百萬的男孩與女孩無法就學、一千一百萬個小孩死於可以預防 的疾病。而十二億人口在一日一元的生活窘境裡,二十八億人口一天的生活費僅低於二元。財富不均的現象,持續蔓延。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不同,就是前者 僅佔人口比例的 20% ,卻擁有全世界財富的 80% ,反而只享有 20% 的財富比例。最窮人口有 20% 的比例,活不過 14 歲,是富者的 10 倍;在貧窮國家的婦女,死於生產的機率則高於富有國家的婦女的 500 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持續的貧窮與困乏,造成國家社會架構嚴重的緊張關係。社會緊張關係使得衝突加劇,特別反應在種族衝突上。爭執衝突與天然災害導致進步與發 展的破壞。就健康觀點而言,被迫遷移的人口對傳染疾病的抵抗力非常弱,如瘧疾、腦膜炎、肺結核、肺炎、腹瀉、還有不斷升高蔓延的性傳染病,包括愛滋。

為了對抗如此現況,今年年會將討論急難救助運作和社區保健,檢視未來,確認適當策略。 AMDA 思索社區保健急難救助運作的相關議題,對促進頻窮人的利益與加強和平發展而言,相當重要。

設立於 1984 年的 AMDA 以 增進全球和平發展的願景,承諾改善弱勢族群,和社會邊緣人口的健康與福祉,對和平發展的方針乃鑑於:貧窮是衝突的根本源頭和最大肇因之認識上,清楚地反思 惡性循環的路徑。我們相信好的保健照顧可使一個人更具智慧與生產力,增進能力與機會,擁有安全的生活。對消滅疾病、增進弱勢團體福利的使命,我門始終如一 的遵循此一方針和不斷努力,在過去許多年實施發展保健、教育、增加收入、愛滋防治等計畫。秉著「今日的生活,明日的希望」,著重於我們發展的原則、態度。 良好的保健與提高並維持收入來獲取食物直接關聯,教育提供了未來的安全與希望。此外, AMDA 持續關懷全球的危急狀況,對天災與人為所造成的難民不斷地施以救援與人道協助,提供醫療服務、水和食物與後勤補給。

感念於日本傳統 Sogo-Fujo (綜合扶助)的精神,秉著社區成員相互支援協助的理念, AMDA 和政府、社區、主辦單位合作策劃。關於彼此存在的多元性,我們相信我門會以當地的需求作為優先考量。

經歷這麼些年的努力,我們贏得了一些名聲,也令我們更以贏得信任和尊敬為己任。 AMDA 將藉由對經費運作的透明、值得信賴的信念來肩負艱鉅任務,提供完整的企劃,並與資金提供者合作無間,增進彼此信任,提倡高效率的參與與交流,永續經營。

AMDA 體認到獨立運作無法帶來強大的改變,無異於大多數的窮人和弱者生活。有鑒於此,我們從全球網絡合作的關係著手,建立起我們在急難救助與發展( INNED )、民間組織( NGO )、全球救助組織( OGAR )的國際網絡工作模範。 INNED 是由 NGO 所組成,以各國民間為基礎,提社區生活為要務。而 OGAR 則是以建立政府和有意改善天災人禍控制的私人機構之間的合作網絡為目標。我希望加強 NGO 策略聯盟和網絡方面的有效運作。 NGO 需要更密切地與政府、社區、發展機構配合運作、強化方針、控管組織結構,來確認運作的透明性,與健全系統管理的一致。

做唯一個非營利組織,有些侷限是需要靠持續不斷的外源支持才能克服。要求贊助者支持之際,請容許我愈住我們將不斷擁有永續的支持,使我們能未更多迫切需要 協助但花費低廉的窮人服務,改善她們的貧窮生活。衷心期盼在此會結束後,我們也藉由社區健康服務、教育訓練、急難救助的資源提供,增強我們提倡和平與發展 的決心。感謝!

AMDA- 總會秘書長致詞
MDA 秘書長 Khan M. Zaman, Ph.D. 開幕詞

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貴賓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副總統呂秀蓮女士、國際 AMDA 主席 Dr. Suganami , AMDA 台灣分會會長張朝凱醫師,以及全球 AMDA 各分會的會長、代表、來自各行各業的所有來賓,一起參與此次盛會。感謝大會給予我寶貴的機會介紹這個組織。在介紹 AMDA 國際總會之前,我要先恭喜台北青商會會長藍堯仁先生以及他的工作團隊把這次會議辦的有聲有色,非常成功。

AMDA 國際總會是一個人道、非營利、非政治、非教派、非政府組織,正式成立於 1984 年 8 月 1 日。以全球和平發展為願景,促進亞洲與其他地區弱勢族群和社會邊緣人的健康及福祉。這些理念是來自於「好的生活品質就是好的未來」這個口號,經由人道活動的團隊關係,建立比次尊敬與信任,已經是一個活躍的合作網絡。 AMDA 所到之處,無不努力於目標的追求與達成。在改善弱勢族群和社會邊緣人生活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戰爭、天災,和貧窮。所以, AMD 的使命仍在於克服這些障礙。於 1995 年, AMDA 榮獲聯合國經濟社會協調會諮詢顧問的頭銜。

AMDA 國際總部設於日本岡山( Okayama ),分會遍佈全世界,參與人道救援工作不遺餘力。目前單靠 AMDA 和其他人道組織,尚無法解決重大的救援問題,也無法讓全人類免於苦難。唯一所能做的,無非就是提升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品質,讓全世界弱勢族群和社會邊緣人的生活有所改善。 AMDA 與國內、國際上的人道組織共同策劃提倡人道工作,對贊助者擔保的就是清晰透明、專業能力、和服務品質。

AMDA 被公認為全球第三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擁有 30 個分會、 14 個專案辦公室,分布於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出力急難救援和發展專案,足跡遍佈 50 國。目前,有將近 500 人於 15 個國家正在進行工作任務。團隊合作關係是以當地的出動、社區的參與、能力的增強為基礎。 AMDA 深信這是任何計劃活動成工的關鍵。秉著「在當地的發響下,秉著 Sogo-Fujo 的精神,為和平尋找全球聯絡網」的座右銘, AMDA 不斷拓展合作網絡,提倡人道救援工作。 AMDA 相信多元社社會的重要,在知識精神、社會文化與宗教上,鼓勵合作、共同決定、自由表達、以及提供機會。

AMDA 歷史緣起

在 1979 年, Dr. Suganami 和兩位醫藥學生前往泰國期盼能援助柬埔寨內戰難民。她們的善心好意和熱情並不受歡迎。最後促使他們與其他國家的同事聯絡,也讓他們了解到事先聯絡當地建康工作人員與當地社區的重要。這也就是 AMDA 成立的起點。

AMDA 理念

三個基本原則一直引導著 AMDA 的國際人道救助活動:

1.尊重他人的文化
2.顧及當地社區原貌來幫助她們
3.敬重他們對 AMDA 的信賴

AMDA30 多個不同國家的會員,相互的了解與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AMDA 尊重當地社區既存的文化。因此,決不將一己的傳統價值系統,強行加諸於他人。甚至,努力地向當地人民學習地方的歷史觀點,學習如何在強勢的社會政治困境中求存。

AMDA 家族

AMDA 國際總會有 30 個 分會,分布在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包括的國家有阿爾巴尼亞、孟加拉、玻利維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斯巴克共和國)、巴西、柬埔寨、加拿 大、哥倫比亞、蓋亞那、宏都拉斯、印度、印尼、日本、哈薩克、南韓、蒙古、尼泊爾、紐西蘭、巴基斯坦、祕魯、菲律賓、蘇俄(沙哈共何國、雅庫特)、盧安 達、斯里蘭卡、蘇丹、台灣、烏干達、越南、南斯拉夫(科索沃)、尚比亞。

活動與成就

AMDA 國際總會從事三類活動,人道急難救援(短程)計畫、發展(長程)計畫、國家和國際組織機構的全球合作網絡。

1. 人道急難救援(短程)計畫-出動 80 對多國醫療團( AMMM ),強調急難救助、復原、痊癒、和重建。
2. 發展(長程)計畫-教育、環境、收入提升、女性發展、鄉村發展、社會發展等工程、消滅貧窮。
3. 資金衍生方案- AMDA 銀行集團( ABC )的運作模範;協助孩童和母親的健康照顧。
4. 國家和國際組織機構的全球合作網絡-非政府組織( NGOs )、急難救助與發展的 NGO 國際合作網絡( INNED )、和全球援助救難組織( OGAR )的團隊關係。
5. 其他活動

最後,感謝各位寶貴的時間與全程的參與。謝謝!


2005年3月上旬日本岡山國際急難救助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