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業 | 文教事業 | 生技事業 | 公益事業 | 管理事業 | 中國事業


 

 繁體版 / 簡體版/ 回諾貝爾集團首頁

 
   
 
   

諾貝爾集團 > 諾貝爾醫療事業 > 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 雷射論壇 > 由前導波技術的發展談視覺品質

回首頁

美麗爾醫學美容機構

最新消息

環境介紹

醫療團隊

門診時間

線上掛號

診療項目

眼科小百科專欄

眼科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談眼科疾病及雷射手術

雷射屈光性手術學

眼病學

眼科雷射近視專欄

眼科雷射經驗分享

張醫師國際會議實錄

媒體報導

電子媒體

    電視
    廣播
平面媒體
    報紙
    雜誌

停車資訊

聯絡我們

由前導波技術的發展談視覺品質

▲ 回雷射近視手術專論─雷射專論清單

雷射近視手術至從 1997 年在美國 FDA 通過準分子雷射角膜層狀切除弧度重塑術( LASIK )的技術後,美國年約有一百萬人接受這項手術,台灣在 1999 年衛生署也同意開放醫院及基層眼科對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的病人實施矯正,每年約五萬人接受這項手術,雖然百分之八十五的病人對手術結果堪稱滿意,然而大多數的患者多多少少都會抱願術後有眩光、光暈、重影、夜視力下降的問題,前導波技術配合雷射手術的技術,自從 2002 年同樣由美國 FDA 通過後,至今有一年半的歷史,漸漸改善了傳統雷射手術所造成的視覺品質的問題,筆者於日前有幸受邀參加在中國上海所舉行的「國際前導波雷射手術演講會」,與美國知名的幾位雷射手術權威醫師共聚一堂,在此願與讀者做心得分享。

我們眼睛之所以有視力的缺陷是因為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低度像差及百分十五的高度像差,依照荷蘭數學家 Frits Zernike 的說法,像差可分為二十級,低度像差為第一級和第二級,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近視、散光及對焦的問題,第三級以上的像差皆稱之高度像差,其中包含慧星差( Coma )、球面差( Spherical Aberration )、三箔差( Trefoil )等等,傳統雷射近視手術只能解決百分之八十五的低度像差,雖然視力能達到 1.2 ,但百分之十五高度像差未被解決的部分,確會照成術後眩光等視覺不良的後遺症,按照美國杜蘭大學臨床教授 Marguerite B. McDonald, MD 的演講中,利用前導波檢查出高低像差的數據,再配合新型的準分子雷射對屈光不正的患者手術,的確有幫助術後視力標準的提升及視覺品質的改善,另一位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臨床教授 John A. Vukich 也引用美國海軍醫院的臨床數據,指出前導波雷射近視手術對術後夜間眩光、夜間視力降低的改善相對於傳統雷射近視手術最為顯著。這個結果對於很多害怕雷射手術導致夜視力不良而影響行車安全的近視族而言不?是個福音。

當然,根據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分子學 Carol F.H. Harner , Ph. D 的看法,前導波數據來配合治療之準分子雷射儀,目前紅外線 3D 眼球追?器還不夠完美,明年( 2004 )可能發表的雷射術中眼球迴旋轉動( Cyclotorsion )多維度眼球追?軟體,更能讓前導波檢查技術來解決高度像差的誤差值降到最低。此外前導波雷射近視手術,根據美國 FDA 評估只適合六 ~ 七百度以下的近視族群,至於利用雷射來治療老花眼的部分,根據 Harner 博士的研究,目前也只適用於原本是遠視的患者。

總而言之,用前導波做為雷射術前檢查的工具,來配合最新準分子雷射儀一起解決近視族高、低像差的困擾,將會使雷射術後滿意度大幅提升。

( 本文作者為台北諾貝爾眼科 主治醫師 - 張朝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