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醫療學術 特輯 諾貝爾醫療集團執行長張朝凱媒體專訪
論兩岸醫療學術交流發展 |
近年來往返台海兩地逾三十回、足跡遍及大陸二十餘省市的張朝凱醫師,不僅在兩岸醫療學術交流上做出實質貢獻,在經歷重重考驗後,更於近日順利取得由大陸衛生部河北省衛生廳正式授與的行醫證,成為台灣眼科醫師在大陸合法實際執刀的第一人。
因為順利拿下大陸官方授與台灣眼科醫界的第一張行醫證,讓在台已行醫多年的張朝凱醫師,再度成為兩岸醫界矚目的焦點。
甫於中國大陸完成首次執刀任務的張醫師,對於自己此次成功為兩岸醫療學術開啟第一扇門,有何心得?未來又將朝何目標邁進?而張醫師所領導的諾貝爾集團,在他成功進駐大陸醫界後,後續有何計劃?
醫療體系 四個方向並進
Q:諾貝爾集團目前在台的事業定位?
A:諾貝爾集團長久來皆以醫療本位出發,在全方位提昇醫療品質的宗旨下,朝多元化、國際化發展。
目前,諾貝爾集團在台灣共規劃了四個事業區塊,分別為:醫療、生化科技、文教,以及醫療展望協會。在醫療方面,諾貝爾於眼科醫療及美容醫療兩大領域,業已發展出成熟完備的技術與團隊;生化科技這個事業區塊,則以基因檢測為重心,提供專業服務。
至於文教,則是扮演著國際醫療學術交流的推手,對於欲前往美加及大陸地區繼續醫療學習的醫護同仁,給予專業且實際的協助。
而醫療展望協會的任務,在於醫療公益形象的提昇,並透過實際行動對國際社會做出回饋,包括參予國際急難救助行動等等。
大陸醫療 現況與問題剖析
Q:親訪大陸城市鄉村逾三十回,並實地考察當地醫療狀況後的看法?
A:中國大陸地幅廣及萬嶽千山,各地人口分布不一而足,在此我就自己實地走訪的經歷,輔以官方統計數據,就大陸目前的醫療結構及問題,略作分析。
目前,中國大陸共有衛生機構330,348家,醫院16,781家左右,其中非全民醫院達1,600家,而中外合資的醫療機構為200多家,其中又以北京25家為最多,上海22家居次。
而其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又分為「全民保健」、「城市社會醫療保險」及「農村健康保險制度」三大體系,分別擔起傳染病防治、公費醫療、合作醫療制度及保健保償制等責任。整體醫療結構佔比又以自費醫療為最高。自費醫療在鄉村地區佔比高達87.32%,在都會地區的佔比為44.13%,整體統計為76.42%。
再來看看90年代大陸醫療所歸納出的問題,在需求面上,醫療費用成長迅速、醫療負擔不合理、職工就診限制多;就供給面來說,醫療設備違規經營,欠缺現代化管理,設備與衛生條件不完善,醫療品質良莠不齊,醫療機構存在「以藥養醫」現象,偽藥充斥。
如以醫療交流的角度來看,台灣民間醫療團體應該有相當意願要進駐大陸,因為大陸醫療市場不但規模大,對於台灣人來說還具有同文同種的文化與語言優勢,再加上工資原料與其他營運成本低廉、人才眾多,且目前台灣合作的上下游廠商已登陸投資。種種利多,讓許多台灣民間醫療團體陸續向大陸市場探路。
五年之內 醫藥市場倍增
Q:大陸醫療市場未來發展如何?
A:根據大陸200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陸病人主動出院的原因,最主要為經濟困難,都會地區有45.72%、鄉村地區有60.50%病人為此而主動出院。這說明了大陸醫療市場其實有相當大的需求量,但在資源有限及經濟限制下,才造成多數病人無法持續就醫的狀況。
第四屆亞太地區醫藥產業會議估計,在2005年,中國的醫藥市場年收入將達到140億美元,到了2010年將達到240億美元,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之後的世界第五大醫藥市場。如此龐大的市場,自然成為國際醫療組織關注的目標。
蓄勢待發 等待登陸時機
Q:是否有計劃將諾貝爾的事業觸角延伸至大陸?
A:事實上,諾貝爾已一步一步開始進駐大陸市場的佈局,待政府法令通過,時機成熟,會將一部分經營重心轉移至大陸。目前以外資公司,及陸資公司兩種身份進駐上海,視局勢發展而定。
預計初期會漸進式地將諾貝爾在眼科醫療、美容醫療、生化科技及文教事業的專業推廣至大陸華北、華東、華南及東北,先以醫療技術面的服務為主,再發展相關產品。
多方交流 朝國際化邁進
在台灣經營醫療事業極有成就的張朝凱醫師,針對兩岸醫療學術交流的層面及現況侃侃道出自己的研究結果,對於自己身為兩岸醫療交流先驅者的角色,張醫師非常謙虛地表示:自己有機會為兩岸醫療交流做一點貢獻,是他的榮幸。目前仍在美國南卡大持續進修醫學博士學業的張朝凱醫師表示,醫療發展需要精益求精的專業,也需要國際觀的視野,而這也是他帶領諾貝爾集團前進的方向。
企業沿革
前言
台灣中小企業在中國建構全方位藍圖
諾貝爾眼科以雷射視力矯正手術聞名,目前已發展出醫管、醫療、生技、文教、協會五大事業體系,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醫療市場,創造出獨特的定位,並且整合多方資源,建構出全方位的醫學企業集團。
「我希望做到醫院企業化,但不是商業化。」這是諾貝爾醫療集團執行長張朝凱醫師談到對於經營醫療相關事業體的目標。
身為國內知名的味王食品公司第三代,但張朝凱醫師並未進入家族企業工作或從商,而是選擇從醫之路。畢業於高雄醫學院,並於哈佛大學取得醫務管理碩士的張朝凱,在回台披醫師袍幾年之後,發現台灣的醫療體系在經營上有些需要改進之處,於是在創立諾貝爾眼科診所之後,便逐步將企業管理的觀念在醫界實踐,進而發展成現在的諾貝爾醫療集團。
整合發展五大醫學事業
以雷射視力矯正手術聞名的諾貝爾醫學機構,目前擁有3家專業診所,為了讓病人能在術前與術後得到最完備的檢查,諾貝爾眼科更特別開設視光門診服務,深入提供近視手術患者最專業的諮詢,由於院內不斷提升雷射矯正的技術及儀器設備,加上優質的就醫環境及服務品質,開業2年以來,求診人數持續成長,且多半是透過親友推薦而來。
繼眼科機構幫助許多人重建明亮視力、擺脫眼鏡束縛後,諾貝爾進一步朝眼科的整體醫學美容發展,主要訴求的是從眼科到臉部美容一體成型,於是發展出諾貝爾美容機構-忠孝美麗爾診所,提供愛美人士包括脈衝光、磁波光、肉毒桿菌除皺治療、全身脂肪雕塑等美容專業療法。
張朝凱醫師表示,為提供民眾全方位的醫療服務,諾貝爾醫療集團將以美眼、美容、美姿的新三方整合的整體概念,帶動美學新紀元,並朝全方位的醫療體系邁進。
服務品質與醫療品質並重
隨著民眾對就醫行為觀念的改變,張朝凱醫師也特別強調「服務品質」與「醫療品質」並重的主張。對於提供醫療者(醫師、醫療機構)而言,為患者提供最專業、最嚴謹的醫療品質是最重要的關鍵,但在醫療之外,如何讓就醫者降低恐懼感及感受到親切熱忱,卻是醫療機構經常忽略的。因此,在諾貝爾醫療機構的經營理念中,「服務」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藉由高滿意度的服務品質,也往往能帶給就醫者更高的醫療滿意度。
走進坐落於台北車站前及忠孝東路 、 敦化南路口的諾貝爾眼科診所,有別於一般診所冰冷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溫暖的裝潢風格,搭配黃色調的絨布沙發及乳白色鋼琴,在四周環繞柔美的古典音樂下,宛如置身五星級飯店。除了營造舒適的就醫空間,讓求診的病人放鬆心情外,張朝凱更嚴格要求所有醫護人員要以最誠懇、最親切的態度接待及關心每位前來的病人。
在行銷至上的時代,張朝凱醫師認為來自顧客間的直效行銷才是影響最深遠、最長久的宣傳之道,而堅實的口碑及口耳相傳的基礎來自於最佳的服務,所以除了嚴格且專業的術前篩選、諮詢,醫師更會針對病人的實際需求,提出最貼心的意見,讓病患能夠思考屬於自已的手術模式,以使手術更加完美成功,目前諾貝爾眼科有80%的客戶來自於直效行銷。
此外,諾貝爾也藉由一些作業管理的方法來提高服務效率,比如透過標準化作業流程(SOP)讓掛號、取藥的時間縮短,節省民眾等待時間,去年十一月更已通過ISO9001國際服務及品質認證。張朝凱醫師認為,永續經營與病患之間的優質互動關係,做好顧客關係管理,是現代化醫療機構都必須致力的方向。
醫務管理新思維
由於在美國哈佛修習醫務管理的背景,張朝凱醫師對於台灣療醫機構所面臨經營面的挑戰一直有著深入的研究。特別是自從健保制度實施之後,過去醫院角色開始發生變化,各家醫院一方面要靠健保營運,另一方面則必須增加自費醫療的營業項目,以另闢財源,一些較不具經營概念的醫院只有關門一途。
張朝凱 醫師表示,在美國的醫療體系也必須靠不少自費項目才能生存,台灣醫療機構面臨健保支付的重大變革,對經營者而言是項存亡的挑戰,過去醫生只要看診即可擁有優渥的收入,如今時勢已不容許醫生僅專注於醫療,而是必須靠專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要重視醫療公關及行銷。
張朝凱 醫師回國之時剛好碰上本地醫療體系轉型的關鍵期,所以他除了貢獻醫務管理所學於學界及醫界,也落實在自己經營的診所。目前諾貝爾醫療集團旗下的醫療事業--眼科機構、美容機構、生技事業,各有專業定位,因此在日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及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下,仍能保持穩定而持續的成長。
此外, 張朝凱 醫師也認為,醫界過去以來傳統且獨自經營的方式將逐漸走向結盟或整合,以提供顧客更多元化及高品質的選擇,因此諾貝爾一開始便以聯合診所的型態提供醫療服務,未來也計畫增加其他科別至諾貝爾團隊,朝醫療連鎖的方向及開放式的醫院來努力,達到醫療資源共享的目的。
全方位醫學企業集團誕生
為建構全方位的醫療體系的理想藍圖,諾貝爾在原本的醫學體系之外,又逐漸發展出醫管體系、文教體系及台灣諾貝爾醫學展望協會,構成完善的醫學企業集團。
目前「諾貝爾醫管事業」包括諾貝爾視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諾貝爾醫學美容股份有限公司、柏克萊公關顧問公司、史丹佛國際法律事務所,其中視光科技及美容醫學2家公司,
除扮演集團內眼科診所與美容診所的控股公司,未來將銷售相關保健食品及用品,並且規劃上市上櫃之路。而公關公司及法律事務所則主要提供企業界、醫學界優質的醫務管理知識,及醫療法律、公關的諮詢服務。
而「諾貝爾文教事業」創立的構想,是為了提供醫護人員在職進修、學習第二專長的管道與機會,目前已和國外多所知名大學簽約合作,透過分享臨床經驗、遠距教學等方式,提昇醫護人員的專業及促進整體醫療環境品質。張朝凱醫師本人也將於明年完成讀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醫務管理博士,讓自己在專業領域上精益求精更上一層。
至於以公益為導向成立的「台灣諾貝爾醫學展望協會」,將以研究醫療政策,協力發展醫務管理、協助社區急難救助為重點,且定期針對流傳疫學進行公共政策的研討,並加強與國際醫學研究團體的交流。
張朝凱醫師笑笑地說,也許是自己血液中有著家族裡經商的基因,因此即使自己當了醫生,還是希望以企業管理的理念來經營醫療體系,事實證明,張朝凱醫師在短短2年內,也果然憑藉著自己的實力與堅持,一步步往自己的理想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