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凱醫師獨家報導專訪◄

回媒體專欄─雜誌專欄清單

眼科醫師  張朝凱 學以致用
引進哈佛管理實務精粹  開舵醫學企業化新領域

提起「味王醬油」,你可能並不陌生當初味王的創辦人是張尚潤,而如今張家的第三代雖然不再從事食品工業,卻也在各自的領域中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張朝凱醫師就是一個例子。

耳濡目染

在企業家庭耳濡目染下,雖然沒也有繼承祖業卻從小就有企業經營的理念。

五十二年次的張朝凱醫師擁有美國哈佛大學醫學管理碩士的學位,除了是台北博仁醫院的眼科主任外,他旗下還包括有諾貝爾、柏克萊、史丹佛三個專業的眼科醫療診所。此外,他還是中國時報、自由時報醫療版的專欄作家,並且在國內數所大學任教。目前也擔任長春新世紀診所的抗老化醫學顧問醫師。

這樣的才藝事實上是其來有自,從小張朝凱醫師三兄弟就被父母訓練成文武全才,除了正常的課業外,還得要學鋼琴、學畫畫。

當初父親並沒有要求他一定要走家族企業的路子,只希望他有個一技之長就可以了,因此張朝凱醫師就依照自己當初的興趣跑去學醫,卻沒有想到後來還是走上經營管理的路。張朝凱醫師自我解嘲的說,這可能是受家族企業影響從小耳濡目染的關係。

張朝凱醫師自我剖析,魔羯座A型的他在做一件事情時,很堅持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因此他也很認同新光集團的座右銘「維持現狀,就是落伍」。

大學時代他就讀於高雄醫學院,但由於脫離了家庭與升學課業壓力的束縛,張朝凱醫師終於可以發展他在公共事務的長才,積極的從事社團活動。除了活耀於課外活動中,張朝凱醫師也在醫學院期間覓得了終生伴侶。他和太太是七年的同班同學,後來為追求讀眼科的太太,他也選擇了眼科。畢業後兩人更一起同赴美國哈佛公衛學院留學深造取得MPH學位,並且為了進修當時日新月異的雷射近視手術,在修得MPH醫管碩士學位後,繼續留在附設醫學院眼科擔任臨床研究員的工作。

躬逢其盛

在台灣的醫務管理正要起步時,他也將哈佛的KNOWHOW帶回國內來

哈佛的MBA無疑是就業的金飯碗,其實哈佛不但將企業管理知識應用在企業層面。連其他專業領域也發展出他的管理知識系統,像醫管管理就是一個例子。

科技發達及資源豐沛的美國醫療體系,仍必須靠不少自費項目才能生存。因此醫療的公關行銷發展的相當成熟,而張朝凱醫師到了哈佛正巧是躬逢其盛,並且在台灣的醫療管理正要起步時,他也將這方面的Know How帶回國內來。

在台灣以往醫師的工作每每被人欣羨,而如今在現行的醫療體系下,各家醫院一方面要靠健保吃飯,另一方面只有從自費的部分去另闢財源。而不具經營概念的醫院只有關門一途。「醫院倒店」在台灣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因此張朝凱醫師認為,現在醫院要生存下來就只有走向專業一途,以他事業體下板橋的史丹佛眼科德全醫院,就是專治老人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為主。台北柏克萊診所則著重一般眼科和兒童視力保健。台北諾貝爾診所的特色是朝雷射近視發展,而今年內他還將提供包括有視光師、驗光師在內的「視光中心」服務。

屈光雷射是張朝凱醫師主要擅長的專業領域,在儀器上除了現有的大光斑雷射儀器,近期還將進購一部小光斑儀器,以滿足各種求診者的需求。不過張朝凱醫師並不認同一昧吹噓的方式,他會針對病人的實際需求,和避免提早退化的預防來為病人服務。雖然肯定行銷的手法,但張朝凱醫師認為對病人誠實的態度和關心,終究還是讓醫病關係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

回媒體專欄─雜誌專欄清單

為了讓診所能長遠發展,企業化經營已經是現在醫療診所必須走的路,而自己在哈佛所學到的醫務管理經驗,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張朝凱醫師說:「未來如果有醫師願意加入他們的團隊,他也有興趣朝醫療連鎖的方向及開放式的醫院來努力,以達到醫療資源共享教學相長的目的」。

張朝凱醫師認為E世代的醫療院所應該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務,業務範圍不僅是在醫療院所的經營而已,還要具有醫療公關、醫事法律等等的諮詢服務。

張朝凱醫師預計在今年內成立史丹佛國際法律事務所,主要的業務範圍以幫助醫師或病人解決醫療紛爭為主。另外他還將成立一個柏克萊醫學發展基金會來推動醫療公關及醫學教育的工作,以醫師為主要的客戶對象。

在經營上張朝凱醫師不排除採取策略聯盟的方式,「我們可以和博士倫公司也可以和視康或愛爾康等知名國際公司形成合作的夥伴,有新的產品我們可以幫忙試用,在醫療公關和醫學新知的教育部分則由基金會來協助推動。」

熱心公益

張朝凱醫師目前除了是台北國際經商會國際事務副會長外,也是亞洲醫師協會台灣分會的籌備主委。

除了自己的事業體外,張朝凱醫師也延續了大學時代的興趣,對於公共事務表現出了高度的興趣和才華。他投入最多的就是亞洲醫師協會AMDA

亞洲醫師協會是一個跨國性非政治性的組織,近年來已成為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下的常設機構。於一九八四年八月在日本的岡山市成立,協會成立之初是以亞洲的各會員國為主,該會近年來對於國際性的災難救助貢獻良多,包括日本神戶大地震、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土耳其震災、印尼東帝汶暴動、九一一事件中阿富汗難民的救助等。

為了期待有更健全的法令環境,張朝凱醫師也身兼國會助理,現在正準備推動的包括視光師法案和全民健保法修正案。

張朝凱醫師認為現行的全民健保並不能杜絕浪費,為了對全民健保的醫療支出有開源節流的作用,政府現階段採取的是加強審核和總額預算制,但是並不能正本清源。張朝凱醫師的建議,像新加坡採取的醫療儲蓄帳戶做法就值得借鏡。這個帳戶就是一人一張IC卡,每人每年的醫療儲蓄帳戶的額度都有限制,每次使用就等於在提領你的儲蓄帳戶,提完了就沒了,因此病人會適時的去使用。帳戶額度也會依照個人的年紀、職業、性別來認定。張朝凱醫師期盼規劃更優良的方案,可以讓健保的制度走得更長遠。

合作交流

多角化的經營和國際化的發展,是張朝凱這兩年的事生涯規劃

對於兩岸的醫學交流,張朝凱醫師的貢獻也不少。他前擔任過山東濟南大學、青海西寧大學、滄州中心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的客座教授,他認為,大陸的俞不見得落後,兩岸可以在技術和臨床經驗上有多一些的合作。

目前,台灣一些小型的診所或專業美容機構已經進入大陸,但是半還是以合資的色彩經營。張朝凱醫師建議,想進入大陸經營的台灣醫療院所,最好先確認合夥人的合作契約有沒有官方的法律效益,以避免日後發生商業糾紛而求告無門。至於他自已,則預計在明後年赴大陸投資。

張朝凱醫師笑著說,最近手上要推動的事,包括哈佛公衛學院台灣校友會的成立,再加上AMDA國際事務的推展,這陣子可是一點也不得閒呢!不過,這也正是他最喜歡做的事,他可是怎麼也不嫌累的。

(本文摘自獨家報導週刊2002年3月710期)

回媒體專欄─雜誌專欄清單


版權所有/張朝凱 醫師 本網頁各鍊結標題及鍊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