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型術在眼科視光醫學的應用◄

回 媒體專欄─自由時報清單

角膜塑型術英文簡稱(ortho-k),是一有效控制近視加深,暫時減少病人近視和散光的視光醫學。它利用夜間睡眠時間,戴著特殊設計的高透氧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慢慢將角膜外形逐漸壓平。這項治療因為可以預防高度近視,又可以免戴眼鏡出門,目前在國內相當風行。

國內小朋友常太早就有近視,屬於早發性近視,近視越早發生,度數累積相當快。因此家有學童,家長的當務之急,是避免孩子太早有近視。因為近視之前都有一段「培養期」,也就是說在學齡前就已不良用眼、用眼過度了。建議家長注意學童均衡的營養及充分的睡眠。幼時多用聽覺及觸覺學習,不要用太暗或太亮的燈光閱讀,眼睛和書本應保持3040公分距離,看電視用電腦切記每30分鐘要休息5分鐘以上,且應距離電視畫面的對角線68倍距離。

至於各種治療近視的方法,點藥水方面短效性散瞳劑對抑制快速進行的近視,效果不佳,以長效性阿托品「Atropine」最佳。但阿托品會引起畏光及調視能力的障礙,學童持續接受治療的意願較低,因此停止點藥水的個案也有。

由於高度近視會造成黃斑部和視網膜病變,對眼球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及青少年及早控制近視度數,能有效防範高度近視的後遺症,而角膜塑形術就是不用點散瞳藥水,且效果良好的矯正方法。至於近視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應有定期檢查視網膜的習慣,若早期發現,治療效果良好。

過去,眼科醫學界發現,硬式隱形眼鏡可以控制學童近視加深的速度,推測是硬式隱形眼鏡使眼軸變長受到節制的關係。新一代角膜塑型術即是利用此一原理,製作出四弧逆幾何設計,將角膜弧度暫時壓平,長期矯正使角膜弧度穩定,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加深,使用者不必點散瞳藥水也不必戴眼鏡。

多年臨床結果,經過角膜塑形術矯治完成後減少的度數,可以維持穩定,主要適用族群為視力不穩定尚在增加度數之學童或青少年及假性近視者,它對各種度數的近視患者都可以適用,除了高度近視需較長的矯正時間外,一般近視600度、散光300度以內效果最顯著,透過精密的儀器檢查及技術,可以事先預估矯正效果。價格方面,雙片價格約在台幣兩萬元至四萬元。

角膜塑形術的優點是,只要利用晚上睡覺時戴上矯正鏡片,白天時即可享受不用戴眼鏡的便利。而且不影響日常生活,也沒有空氣汙染的問題。過去的角膜塑形術在矯正過程中必須更換三、四副鏡片,漸次矯正角膜弧度,目前臨床使用的新一代角膜塑形鏡片透氧度高達90以上(FDA規定,夜戴型的鏡片,DK值應在80以上),只需更換一至二副鏡片即可,甚至可以「一片到底」,矯正完成後,不必戴眼鏡或配戴度數很淺的眼鏡,以後只需每隔一、兩天戴上角膜塑形鏡片數小時就可維持效果。

至於使用角膜塑形鏡片所產生的副作用,主要是清洗鏡片不當引起角膜感染、潰瘍以及驗配不夠精確,無法提供患者最適合個人眼球弧度的塑形鏡片。例如:配戴太鬆會造成角膜上皮受損,看東西有重影、散光增加、光線暗時視力較差。太緊則會使角膜刮傷、缺氧、矯正不良。清洗不乾淨則角膜容易感染、潰瘍、發炎,所以使用者戴起來不是太鬆就是太緊,再加上保養不當,當然容易用出問題。門診中,角膜感染、潰瘍、時常眼紅、腫、疼痛、不適的個案大多與上述原因有關。與一般眼鏡的驗配不同,必須由專業的眼科醫師檢驗出眼睛的度數和弧度,再針對個人角膜弧度「量眼訂做」,配鏡程序和製造均需高度精確性,若鏡片的設計不夠精確,角膜上皮容易因而遭受損傷,甚至造成發炎、刮傷、潰瘍等副作用,因此經眼科醫學會與衛生署多次研商後,衛生署公告「角膜塑形術」屬醫療行為,必須由眼科醫師執行,以確保安全。 

雖然角膜塑形鏡片,幾經設計改良,透氧性及安全性更高,但仍有其限制與問題。它和一般隱形眼鏡一樣,清潔保養和配戴衛生相當重要,而其主要適用族群又以兒童、青少年為主,如果疏於保養將容易發生問題。角膜塑形術除驗配要準確,還要預防角膜感染,因為新一代的角膜塑形鏡片採最新的四弧設計,因此清洗鏡片必須以手指指腹做同心圓方式清洗,才能有效清除溝槽內沉澱物。      

此外,角膜塑形鏡片配戴初期會有異物感,使用者需耐心度過適應期。再者角膜塑形鏡片主要在晚上睡覺時戴,闔眼時角膜的供氧減少,若清洗不乾淨感染機率提高,不可不慎。因此眼科醫師會建議乾眼症、過敏性結膜炎,慢性結膜炎、砂眼患者等無法長期戴隱形眼鏡者,不適合接受角膜塑形術。

角膜塑形術的臨床效果相當不錯,只要患者徹底清潔鏡片並持之以恆配戴,會有明顯效果。由於近視發生的年齡越小,度數就增加越快,對預防高度近視所造成的黃斑部和視網膜病變,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角膜塑形術的安全使用,值得眼科醫師和消費者共同重視。 

(作者張朝凱為台北博仁醫院眼科主任、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回 媒體專欄─自由時報清單


版權所有/張朝凱 醫師 本網頁各鍊結標題及鍊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