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完整無暇的底片,才能照出鮮活的世界◄ 還記得孩提時代,「近視」是一個經常被討論的話題,每一學期的演講比賽裡總會有「如何保護眼睛這個題目」。但隨著國家進步的腳步越走越快,「近視」似乎是在每一個文明國家都普遍存在著,所以大多數人雖然都受近視的困擾,但已經越來越少人在提及這個問題了。直到陣子有位先生因高度近視引發視網膜剝離,這個快被大夥所遺忘的話題又再度被喚醒。也因此,我的門診病患中開始湧入一些高度近視的人,擔心自己也會是「視網膜剝離症」的患者;的確「視網膜剝離」在近視六百度以上者,罹患率高達百分之一,面對近年來國人近視人口遽增的情況下,致病的可能性相對的提高,真的是不得不提醒大家提高警覺。然而,「視網膜剝離」不僅是高度近視者的專利,在很多情況下正常人也都有可能發生,是任何人都必須瞭解的疾病。 視網膜為眼球最內(眼球後壁)一個薄而纖細的感覺組織層,是眼球實質上感受光影與色彩的組織;視網膜對眼部組織的重要性,就如同相機中的「底片」一樣,負責將看到的影像忠實呈現,但底片取得容易叉便宜可以隨時更換,而視網膜卻非常珍貴且無可置換。視網膜的內部的結構大致可分為兩大部份,內側是視網膜感覺層,外側是視網膜色素上皮層;這兩層本應緊密黏合,靠外側上皮層的脈絡膜供應營養;但若不幸分離,病人視力將急邊下滑,同時感覺層視網膜就會失去大部分的營養供應而機能退化,視網膜的功能就完全喪失,在數月之中,可能會有失明之虞'這種現象我們稱為視網膜剝離。 根據產生剝離的成因,可將其分為裂孔性、牽扯性、及漿液性視網膜剝離三種。一般所見視網膜剝離以裂孔性為多,大部分發生於高度近視、眼球外傷、糖尿病以及接受過眼內手術的患者,有些則是家族遺傳;形成的原因可比喻成壁紙有裂孔而水份由壁紙及牆壁間滲入,於是整層壁紙都隨之而剝落,必須儘快手術治療。牽扯性視網膜剝離,可單獨產生或與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一起發生,常發生於視網膜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患者,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視網膜或玻璃體的牽扯所造成,因此在視網膜血管病變的病人應盡早以雷射治療,可預防此類牽扯,性視網膜剝離的發生。漿液性視網膜剝離,好發於三、四十歲男性,需長時間耗用眼力或工作壓力大者,也可發生在脈絡膜腫瘤或葡萄膜炎的患者身上,較為罕見;若是屬於這些高危險群的患者,平時應注意一些視網膜剝離的現象。 由於視網膜本身未有感覺神經的存在,所以視網膜剝離在早期發生時不痛不癢,但仍有跡可尋,一般首先會看到一大片黑影,或看東西時影像扭曲變形,並有視力減退或色調改變的現象,有些人還會「看到」一些前驅徵兆,例如:看到黑點、黑影或眼前突現閃光數秒鐘,即使眼睛閉起來時也會感覺得到。而這些早期所發生的黑點、黑影現象,常常會被人們當作飛蚊症所忽視,因為這些症狀大多數都在數天內會消失,所以有時候以為這樣就沒事了,等到了晚期視野開始,慢慢缺損而導致完全失明後,以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後悔都來不及。因此有上述各種症狀的人,最好趕快找專科訓練的眼科醫師,徹底檢查眼底一番,特別是六百度以上的大近視族,一旦發現視力急遞減退或視覺產生異常變化,即應儘速就醫,並且至少每半年定期回診一次,平日生活上亦應避免劇烈運動、撞擊、儘量少做搖頭、彎腰的活動、避免便秘而用力解便,如此才能防範於未然。由於現今醫療手術的進步,治療的效果要比以往好了許多,故若醫師已發現有視網膜周邊退化,甚至已有視網膜裂孔時,就一定要接受預防性的雷射治療,若一直疾忌醫,產生了玻體與視網間纖維的反應時,不僅增加手術困難度,對於術後視力的恢也將大打折扣。 (本文作者張朝凱為台北博仁綜合醫院眼科主任暨長虹聯合診所眼科執行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