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國內外角膜塑形術應用動向 /
第六章 國內外角膜塑形術應用動向
本章將介紹國內幾個臨床驗配單位數年來開展這項工作的經驗、體會,以及臨床和基礎的一些研究結果和歷次國際會議的學術交流內容,以供眼視光同道參考。 第一節 角膜塑形術矯正治療近視、控制近視發展的臨床評價 採用非手術控制近視的方法介紹起來有很多種,但目前經國內外專家在臨床上反復驗證,取得比較確切效果的是硬性透氣性接觸鏡(RGPCL)的矯正與治療,包括普通RGPCL與角膜塑形鏡(Ortho-K CL)。 尤其是近幾年新興起來的Ortho-K CL,以其特有的降低近視速度快、效果顯著、不破壞角膜組織、安全、可預測、可逆轉、可調控的優勢,受到各國研究人員的高度矚目。 Ortho-K CL的現代設計是後表面與角膜前表面幾何形狀恰恰相反的所謂逆幾何形4-6弧大直徑設計,通過促使角膜快速合理變形,短期內迅速降低1.0~5.0D屈光度,變化爲可逆性。 Ortho-K CL的特殊設計體現了與普通RGPCL(順應角膜前表面形狀)完全不同的配適狀態。 良好的塑形效果必須有良好配適保證,一旦出現中心定位不良,有偏斜,或鏡片各弧度與角膜解剖部位不匹配,活動度不適宜等問題,將會引起各種角膜的不良變形,不同程度的角膜損傷,由此將導致效果不佳,甚至失敗。 因此對Ortho-K CL的驗配、檢查和監控需遵照更爲嚴謹的醫療程式。 一、一般情況介紹 (一)主要矯治物件 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中心和天津眼科醫院隱形眼鏡中心自1999年以來對近視患者開展角膜塑形治療,至2005年按照嚴格的規範程式驗配Ortho-K CL 1600餘人,年齡5~48歲,其中絕大部分爲7~16歲的青少年近視患者,男女比例爲3.5∶6.5。 近視眼中66.8%爲<5.00D的低中度近視,採用夜戴方式,33.2%爲≥5.00D的中高度近視,採用日戴方式。 戴鏡時間因人而異,戴鏡期間2~6年,所有患者均獲得程度不同的降低近視度、提高裸眼視力的治療效果和近視控制效果,無1例出現明顯的角、結膜並發症。 (二)特殊病例 另外對10名LASIK術後,1名RK術後和1名PRK術後視力不良患者以及8名圓錐角膜患者也嘗試驗配了Ortho-K CL,同樣獲得了良好的配適狀態、矯正視力和角膜塑形效果。 (三)Ortho-K CL材料 使用Ortho-K CL的材質如表6-1所列,基本爲DK>50的高透氧性材料。 表6-1 Ortho- K CL材料 名 稱 材 料DK值 Boston XOHexafocon A100 EqualensⅡOprifocon A85 Fluoroperm92Paflufocon A92 HDSPaflufocon B58 二、成功驗配Ortho-K CL的要素
根據我們幾年來的臨床經驗,認爲以下幾方面是保證成功配戴的關鍵所在。 1.驗配前的諮詢與交流十分重要。 應詳細瞭解患者或其家長對角膜塑形治療的資訊來源,治療的目的,眼保健常識的多少和可配合的程度等;要向患者詳細介紹角膜塑形的原理,治療的程式,根據眼部的全面檢查分析可能達到的治療效果,每年需要的費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種種應當注意的事項等;同時情感的溝通亦有利於建立相互之間的信賴關係,增強自信心。 定制鏡片前患者或其家長必須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2.需全面的眼科檢查並瞭解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和現病史,嚴格控制適應證。 需嚴謹的醫學驗光,對屈光矯正精確,並充分考慮雙眼的協調與平衡。 3.全面考慮患者年齡、屈光狀態、環境、家庭經濟狀況,以及用眼衛生與習慣等因素,選擇適宜的鏡片材質、設計及配戴方法。 對超過5.00D的近視爲減輕角膜負擔,提高安全性,仍建議採用日戴鏡方式。 4.年齡較小的患者若自理能力差,應確保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能嚴格遵醫囑協助護理並監督使用和定期檢查。 5.戴鏡前後必須定期檢查角膜地形圖、角膜內皮細胞、A超測眼軸長度、角膜測厚、淚液性狀等,以利於評估治療效果,監控眼表的安全性。 特別要利用角膜地形圖監控角膜形態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鏡片的配適與設計,並指導適時更新。 例如圖6-1(彩圖)顯示一病例角膜地形圖改變,戴鏡7天後發現鏡片的中心位置不良,向顳側偏移;經調整鏡片設計後配適狀態改善,角膜地形圖也顯示角膜形態規則,合理變形,直至3年使用同一種設計始終維持良好形態。 第二例爲初期戴鏡獲得良好配適和角膜形態改變,但未能遵醫囑及時更換鏡片,30個月時發現因鏡片的汙損、沈澱、變形而導致角膜的不良形變。 將此地形圖示意給患者並說服其儘快更換鏡片,36個月後角膜地形圖得到很大改善(圖6-2,彩圖)。 第三例角膜曲率超過46D,突度較高,戴鏡6天後屈光度和視力變化不大,但觀察配適狀態良好,而且角膜地形圖顯示鏡片中心位置良好,Sim K降至44.53D。 雖然塑形效果較慢,但認爲不需要調整,可繼續觀察。 戴鏡15天後Sim K降至44.27D,視力有一定提高,但仍未達最佳效果,持續戴鏡44天後,Sim K降至42.78D,裸眼視力提高到1.0(圖6-3,彩圖)。 此例說明並非初期效果出現慢即是驗配有誤差,若檢查未發現問題不如等待,觀察一段時間後再根據實際效果考慮是否需要調整更換。 6.根據各項測量資料選擇適宜的試戴片進行試戴1小時左右之後處方,可提高驗配成功率,並可有效預測角膜塑形的反應性。 7.熟練掌握裂隙燈下觀察熒光染色後鏡片與眼表面的配適狀態、眼表有無不良反應、鏡片潔淨度、鏡片有無汙損、變形等技術,以及如何判斷和調整配適技術,有條件處最好備有一套抛磨修正設備,以隨時對鏡片進行微調整處理(操作前須接受嚴格技能培訓)。 8.必須備一套檢測鏡片弧度、屈光度、直徑和表面精度與潔淨度的儀器設備,鏡片正式發放給患者之前必須進行系列檢測,戴鏡中途也需經常確認眼位有無誤差,鏡片參數有無改變,有無明顯汙損和沈澱等。 9.驗配後注意事項(1)嚴格培訓患者及其家長,確保每一環節的操作處理準確、熟練,並學會一旦出現問題時處理和解決的方法。 (2)嚴密監控治療過程,要求患者及其家長有良好的依從性,配合頻繁的定期復查,一旦出現問題能及時就診。 (3)注重護理産品的正確選用和使用方法,強調護理的規範性和始終如一的慣常性操作。 每次復查時均需要確認其護理方法的準確性。
(4)注意鏡片的定期檢查、檢測和及時更新。 通常一副鏡片最長使用壽命不超過2年,建議1~1.5年更換。 三、臨床評價 (一)降低近視度,提高裸眼視力效果 1.戴鏡1年的評價中低度近視採用夜戴方式,戴鏡前近視度平均3.78±1.02D,戴鏡1~6個月平均降低3.43~3.30D,戴鏡12個月後平均降低2.97D,角膜曲率半徑平均增大0.31~0.23mm,以3~6個月時效果最顯著(表6-2)。 高於5.00D近視採用日戴方式,戴鏡前近視度平均6.13±1.21D,戴鏡1~6個月平均降低3.70~3.30D,戴鏡12個月後平均降低2.81D,角膜曲率半徑平均增大0.28~0.19mm,以3~6個月時效果最顯著(表6-2)。 表6-2 Ortho-K CL配戴後近視度和角膜曲率半徑的變化 前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P近視度(D) 夜戴 3.78±1.02 0.48±0.77 0.35±0.67 0.45±0.67 0.81±0.83 <0.01日戴 6.13±1.21 2.83±1.50 2.43±1.33 2.51±1.32 3.42±1.44 <0.01角膜曲率半徑平均值(mm) 夜戴 7.84±0.22 8.11±0.26 8.12±0.24 8.15±0.28 8.07±0.27 <0.01日戴 7.81±0.23 8.05±0.24 8.07±0.27 8.09±0.26 8.00±0.26 <0.01 夜戴組戴鏡前裸眼視力94.4%≤0.3,戴鏡1~6個月94.4%~79.8%提高至0.7或更高,64.1%~56.2%提高至1.0,12個月後分別爲67.4%和33.7%。 日戴組戴鏡前裸眼視力44.6%<0.1,55.4%爲0.1~0.3,戴鏡後視力有不同程度提高,51.4%~31.1%可達0.4或更高視力(表 6-3)。 表6-3 Ortho-K CL配戴後裸眼視力的變化(%)0.02~0.050.06~0.090.1~0.30.4~0.60.7~0.91.0~Ⅰ組 前6.8(6)87.6(78)4.5(4)1.1(1)(89眼)1個月2.2(2)18.0(16)15.7(14)64.1(57) 3個月5.6(5)29.2(26)65.2(58) 6個月18.0(16)25.8(23)56.2(50) 12個月5.6(5)27.0(24)33.7(30)33.7(30)Ⅱ組 前16.2(12)28.4(21)55.4(41)(74眼)1個月68.9(51)21.6(16)4.1(3)5.4(4) 3個月58.0(43)32.4(24)6.8(5)2.8(2) 6個月48.6(36)43.2(32)6.8(5)1.4(1) 12個月56.7(42)31.0(23)9.5(7)2.8(2)2.戴鏡3年以上的評價根據我們對戴鏡3年以上的臨床研究,中低度近視夜戴(OW)後,較高度近視日戴(DW)後,均出現顯著的近視度降低和角膜曲率半徑增大的改變。 眼軸的變化,DW組2年後未見明顯增長,OW組2年後可見一定增長(表6-4、6-5)。 患者對裸眼視力的提高滿意度很高(表6-6、6-7)。 無論OW還是DW,均在6~12個月時療效最爲顯著。 一般根據醫師建議和指導能及時更換鏡片,基本可維持穩定效果。 圖6-4(彩圖)爲一戴鏡4年的病例,顯示角膜形態始終保持良好穩定的合理變形狀態,裸眼視力亦穩定在1.0。 表6-4 夜戴3年Ortho-K CL的治療效果
戴鏡前6個月12個月24個月36個月FP近視度(D)3.15±1.130.41±0.740.77±0.750.98±0.821.22±1.11127.30.000角膜K值(D)42.87±1.36 41.54±1.43 41.40±1.30 41.55±1.3941.38±3.6713.080.000眼軸長(mm)24.68±0.97 24.44±0.86 24.90±0.85 25.19±0.97* 25.21±1.02*6.3070.001 *與戴鏡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 <0.05) 表6-5 日戴3年Ortho-K CL的治療效果 戴鏡前6個月12個月24個月36個月FP近視度(D)6.70±1.223.90±1.953.69±2.024.02±2.144.48±2.1320.970.000角膜K值(D)43.65±1.39 41.7±1.4441.66±1.71 41.24±3.6241.98±1.766.560.000眼軸長(mm)25.63±0.83 25.57±0.93 26.02±0.70 26.01±0.7226.15±0.85*2.900.024 *與戴鏡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表6-6 Ortho-K CL夜戴前後的裸眼視力 前6個月12個月24個月36個月 <0.492.9%2.1%6.3%8.4%≥0.874.7%53.9%50.7%59.0%非常滿意63.0%,滿意37.0%表6-7 Ortho-K CL日戴前後的裸眼視力 前6個月12個月24個月36個月 <0.192.3%≥0.445.9%38.2%32.0%34.6%非常滿意42.0%,滿意37.0%,不滿意21% (二)停用後角膜曲率和屈光度變化 夜戴和日戴Ortho-K CL平均2年以上,停戴一段時間後角膜曲率和屈光度的變化列於表6-8、6-9。 表中1組爲停戴1個月左右,2組爲停戴4個月或更長,最常停用3年,與戴鏡前比較角膜曲率和屈光度的變化甚微。 第2組平均戴鏡28.0~33.9個月,之後平均停戴12.8~14.2個月,球鏡度平均增加僅0.35~0.40D,散光度變化-0.29~0.10D,與戴鏡前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 P >0.05)。 與同期配戴普通框架眼鏡患者的近視增長(平均戴鏡44.8±24.2個月,平均近視增加2.46±1.49D,表6-10)相比,顯著減少。 計算每年近視的增長度框架眼鏡爲0.67D,Ortho-K CL爲0.08D。 表6-8 夜戴Ortho-K CL停戴後觀察 分組 眼數 戴鏡時間(月) 停戴時間(月) 戴鏡前K值 K1 (D)K2 (D) 停戴後K值 K1 (D)K2 (D) 戴鏡前球鏡度(D) 散光度(D) 停戴後球鏡度(D) 散光度(D) 屈光度變化球鏡度(D) 散光度(D) 1 40 28.3± 11.31.5± 0.743.19± 1.44 44.35± 1.47 43.08± 1.42 44.26± 1.52-2.98± 0.730.63± 0.26-3.08± 0.750.65± 0.240.07± 0.620.12± 0.41 2 25 33.9± 15.614.2± 11.8 42.06± 1.03 43.47± 1.31 41.95± 1.08 43.43± 1.44-3.28± 0.740.79± 0.30-3.69± 0.670.91± 0.330.35± 0.630.10± 0.46 表6-9 日戴Ortho-K CL停戴後觀察
分組 眼數 戴鏡時間(月) 停戴時間(月) 戴鏡前K值 K1 (D)K2 (D) 停戴後K值 K1 (D)K2 (D) 戴鏡前球鏡度(D) 散光度(D) 停戴後球鏡度(D) 散光度(D) 屈光度變化球鏡度(D) 散光度(D) 1 39 25.7± 8.21.5± 0.643.32± 1.52 44.56± 1.69 43.37± 1.56 44.52± 1.61-5.93± 1.330.78± 0.36-6.06± 1.570.72± 0.270.13± 0.69-0.23± 0.52 2 12 28.0± 14.012.8± 11.4 41.92± 0.74 43.67± 1.31 41.93± 0.86 43.69± 1.15-4.83± 0.751.13± 0.63-5.08± 0.981.00± 0.680.40± 0.31-0.29± 0.24 表6-10 停戴Ortho-K CL 4個月以上組與框架鏡組對照觀察 分組 男/女 眼數 年齡 戴鏡+停戴時間(月) 屈光度變化 S(D)C(D) Ortho-KCL6/153714.7±2.547.1±16.10.32±0.370.00±0.38框架眼鏡12/237015.1±3.544.4±19.62.47±1.500.28±0.43 P值0.6960.5910.0000.002近視增長:Ortho-K CL每年0.08(D),框架眼鏡每年0.67(D)。 (三)比較兩種配戴方式 1.夜戴方式降低近視速度快,家長容易配合護理,日間行動方便,特別有利於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眼內不易落入灰塵。 但因睡眠時鏡片活動很少,相對淚液迴圈差,另外不易獲得良好穩定的中心定位,易出現帶入性散光,鏡片易變形或沈澱,對眼部的影響較大。 2.日戴方式容易獲得良好穩定中心定位,淚液迴圈好,鏡片沈澱物少,體現規律性改變,帶入性散光少,對眼部的影響相對少可長期使用。 但日間活動受限,不宜做劇烈運動,鏡片下容易進入灰塵而損傷角膜表面,對兒童患者家長不易配合護理。 (四)LASIK、PRK和RK術後的應用 治療近視的准分子角膜鐳射手術後,部分患者因殘留近視、散光,甚至高度近視、高度散光、屈光參差,或出現繼發性圓錐角膜等並發症,導致視力明顯低下,往往需要再進行光學矯正,以恢復視力及雙眼視覺功能。 根據我們對100餘名LASIK、PRK和RK術後患者再矯正的臨床經驗,能夠利用普通框架眼鏡矯正到最佳視力的比例僅有17%,大部分的高度屈光不正則需要利用RGPCL才能獲得滿意的矯正視力。 針對有些術後角膜中央區明顯平坦化,而旁周邊區變陡峭的病例,普通RGPCL的球面和非球面設計無法得到滿意的配適狀態,而Ortho-K CL與正常角膜表面反向幾何形的設計恰好與這種角膜形變比較吻合,因此更容易獲得與角膜前表面相匹配的狀態,從而使患者能更舒適更健康地戴鏡矯正。 事實也證實術後戴Ortho-K CL的患者均能很快適應,耐受性高,鏡片的中心定位和活動度適宜,視力均矯正到1.0。 圖6-5(彩圖)顯示一典型病例,LASIK術後4年,視力0.2,配戴Ortho-K CL(BC 41.75/P 1.50/S 10.0)視力矯正至1.0,戴鏡2年後角膜地形圖顯示塑形效果明顯,角膜形態明顯改善,角膜散光明顯降低。 圖6-6(彩圖)爲雙眼RK+鞏膜加固術後10年視力仍低下的病例,驗配Ortho-K CL使視力恢復至1.0。 圖6-7(彩圖)爲PRK術後5年,視力0.5的病例,也利用Ortho-K CL獲得1.0視力,並且配適狀態良好。 (五)圓錐角膜的應用 圓錐角膜的特點是病變區前突和逐漸變薄,若利用Ortho-K CL進行矯正應是十分慎重的,所以我們只考慮對一些角膜厚度未明顯變薄的輕度圓錐角膜患者嘗試驗配Ortho-K CL。 採用日戴方式戴鏡,對其監控也十分嚴格,每次定期復查都需配合檢查角膜地形圖和角膜厚度,發現效果欠佳或有不良反應及時終止。 目前我們只對8名患者處方了Ortho-K CL,其中1例雙眼輕度圓錐角膜,配戴Ortho-K CL短期後角膜形態改善十分明顯(圖6-8,彩圖)。 四、安全評價 (一)裂隙燈角膜顯微鏡觀察 個別病例戴鏡期間出現輕微角膜上皮點染,經停戴1~2天後好轉,之後可繼續戴鏡;戴鏡初期約5%有輕度結膜充血,絕大多數1周後好轉,基本不影響戴鏡;1例夜戴鏡初期角膜後壁可見少許細小點狀KP,改換日戴後很快消失;未發現角膜水腫、角膜浸潤、角膜潰瘍、結膜高度充血、明顯乳頭增生等嚴重並發症。 戴鏡1~1.5年後一些病例出現眼幹、癢、異物感等不適症狀,多由鏡片的汙損、變形或明顯沈澱引起,更換鏡片後可明顯改善。 (二)角膜厚度的變化 利用A超測厚,觀察角膜中央及旁周邊部厚度的改變,發現夜戴Ortho-K CL角膜中央區變薄,3個月後平均減薄8.88μm,6個月後平均減薄4.28μm。 距角膜中央約4.0mm處角膜周邊部厚度增加,2個月後變化最顯著,平均增厚15.70~24.87μm,6個月後平均增厚13.34~17.34μm(表6-11)。 日戴Ortho-K CL引起角膜厚度的變化遠遠小於夜戴的變化,3個月後中央區減薄平均3.03μm,6個月後僅薄化1.06μm,旁周邊區增厚3個月後平均1.32~10.43μm,6個月後平均4.93~7.00μm(表6-12)。 表6-11 短期夜戴Ortho-K CL後角膜厚度的變化(μm) 眼數 中央部 上側 下側 鼻側 顳側前74552.18±30.39649.83±42.19657.28±44.11643.92±44.01650.47±41.20 1個月74545.05±34.02(-7.13)661.04±45.79(+11.21)667.56±45.46(+10.28)658.20±52.79(+14.28)666.92±47.23(+16.45) 2個月74543.41±32.74(-8.77)665.53±41.70(+15.70)678.57±43.34(+21.29)666.42±44.89(+22.50)675.34±47.09(+24.87) 3個月74543.30±31.13(-8.88)657.58±38.38(+7.75)672.13±44.14(+14.85)*651.78±46.92(+7.86)657.65±45.53(+7.18)**前36549.22± 31.41 644.72±37.99650.36±41.10637.83±38.19642.36±43.93 6個月36544.94±32.18(-4.28)658.06±34.34(+13.34)*666.28±31.76(+15.92)**655.17±43.30(+17.34)*656.92±43.30(+14.56)** * P <0.05 ** P <0.01 表6-12 短期日戴Ortho-K CL後角膜厚度的變化(μm) 眼數 中央部 上側 下側 鼻側 顳側前38550.94±30.80650.25±52.25648.75±53.75633.18±52.88635.61±37.75 1個月38547.65±29.89(-3.29)652.63±44.42(+2.38)651.43±39.95(+2.68)638.86±45.47(+5.68)637.88±43.61(+2.27) 2個月38546.68±22.42(-4.26)660.19±38.64(+9.94)658.04±46.37(+9.29)634.85±48.76(+1.67)647.09±28.15(+11.48) 3個月38547.91±30.56(-3.03)651.57±42.37(+1.32)656.68±41.61(+7.93)640.92±48.60(+7.74)646.04±41.52(+10.43)前26543.69±37.33658.25±54.89644.44±63.37632.44±54.39633.00±38.87 6個月26542.63±46.82(-1.06)653.31±41.49(-4.93)651.44±52.82(+7.00)629.63±43.65(-2.81)635.13±43.39(+2.13)另外對316只眼戴Orhto-K CL 3年的觀察(夜戴或日戴,CL DK 100)發現,角膜中央區減薄平均0.16~7.04μm,周邊區增厚平均0.25~12.85μm,但與戴鏡前角膜厚度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性改變(表6-13,表6-14)。 表6-13 長期日戴Ortho-K CL後角膜厚度的變化(μm) 前6個月~12~18個月24~30個月36個月~FP中央 560.04±34.09554.68±39.89553.00±29.49559.88±31.52554.43±30.770.992 0.412鼻側 652.56±52.15652.81±61.39652.24±63.72650.31±60.18657.43±44.710.041 0.997上側 651.55±44.34656.12±48.27651.07±52.07662.48±55.51655.50±39.010.615 0.652顳側 650.67±47.95652.48±56.04663.19±77.03656.95±41.21657.36±28.870.960 0.429下側 666.50±57.15662.95±65.24670.96±64.24679.07±61.88669.64±27.800.694 0.596 表6-14 長期夜戴Ortho-K CL後角膜厚度的變化(μm) 前6個月~12~18個月24~30個月36個月~FP中央 566.72±29.58559.68±33.66561.49±36.65560.71±27.94561.00±27.540.651 0.627鼻側 651.32±52.99646.30±56.61648.64±59.47660.14±55.23658.72±47.550.470 0.758上側 655.87±44.86652.12±53.34654.34±50.01654.86±34.94659.39±47.500.123 0.974顳側 650.20±45.97644.04±50.13648.39±62.96659.39±54.05663.05±53.010.803 0.524下側 665.48±57.41658.46±65.98661.32±78.88671.43±52.96677.28±46.600.494 0.740 (三)角膜內皮細胞的改變 非接觸式角膜內皮顯微鏡觀察顯示,不同Ortho-K CL戴鏡後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平均細胞面積、變異係數和六角形細胞比率的變化,與戴鏡時間長短、戴鏡方式和所用鏡片材料有關。 如果不區分鏡片材料(包括DK58,90,100材料),戴鏡3個月無論夜戴還是日戴,與戴鏡前比較,各項參數均與戴鏡前無顯著性差異。 戴鏡18個月後夜戴引起各項參數的改變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而日戴後的變化無統計學意義(表6-15)。 選擇DK 100的Ortho-K CL夜戴和日戴患者,連續觀察3年,結果顯示角膜內皮細胞的密度和形態參數的各項改變均無統計學意義(表6-16,6-17)。 觀察結果提示夜戴Ortho-K CL,特別是長期配戴,爲儘量減少戴鏡對角膜生理代謝的影響,需選擇DK 100高透氧材料的必要性。 表6-15 Ortho-K CL配戴後角膜內皮細胞的變化 細胞密度(cells/mm2 ) 平均細胞面積(μm2 )變異係數(cv) 六角形細胞比率(%)戴鏡前3165.3±348.2318.5±25.331.2±5.166.4±8.0夜3個月3142.0±338.5323.8±33.132.7±6.564.3±9.1戴6個月3124.5±303.1325.7±35.332.2±5.964.5±9.4 21612個月3122.8±306.2325.0±35.833.4±5.064.8±9.5眼18個月3110.6±307.0327.2±30.433.8±4.363.2±8.0 ****戴鏡前3205.2±297.6313.5±32.431.4±6.366.1±9.0日3個月3187.1±289.5320.7±32.532.5±6.165.8±9.2戴6個月3196.0±285.2322.1±42.832.8±5.665.8±8.5 10612個月3174.4±291.5323.7±30.632.0±5.566.7±8.1眼18個月3178.3±278.7323.2±31.832.8±4.465.4±8.2 * P <0.05表6-16 長期日戴Ortho-K CL(DK100)後角膜內皮細胞的改變(70眼)
前6個月12個月~24個月~36個月~FP平均細胞面積(μm2 ) 319.03±24.83 318.93±21.45 314.02±23.38 315.24±19.06 323.67±27.82 1.019 0.398細胞密度(cells/mm2 ) 3196.37± 238.673182.40± 236.753190.85± 226.793184.26± 240.373145.92± 193.130.154 0.961變異係數(CV)29.57±4.3029.21±3.0429.21±3.5329.82±3.8230.08±3.800.411 0.801六角形比率(%)69.91±5.4269.76±5.0169.65±5.2869.06±6.7766.17±5.201.419 0.227 表6-17 長期夜戴Ortho-K CL(DK100)後角膜內皮細胞的改變(151眼) 前6個月12個月~24個月~36個月~FP平均細胞面積(μm2 ) 310.85±60.57 321.64±31.63 316.34±30.74 317.89±29.71 318.95±37.12 1.327 0.259細胞密度(cells/mm2 ) 3144.24± 587.973111.66± 299.303142.48± 291.723141.04± 294.793108.09± 349.720.273 0.895變異係數(CV)30.99±7.6332.31±6.0331.70±4.5031.73±4.5031.39±5.010.983 0.416六角形比率(%)65.50±13.0465.39±8.7565.84±8.7464.52±7.2065.16±6.920.200 0.938 謝培英 張 纓 第二節 角膜塑形術的實踐體會 角膜塑形術是通過使用特殊設計的一系列的角膜接觸鏡,逐步使角膜的彎曲度變平,從而降低近視度數,提高裸眼視力的一種可逆性非手術方法。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在角膜塑形術臨床應用過程中嚴格篩選病人,規範驗配,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指導,並密切隨訪,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對角膜塑形術的臨床療效、影響因素、視覺質量及其對角膜組織的影響等進行了系列研究,爲健康合理地發揮角膜塑形術在治療近視中的作用提供理論依據。 一、角膜塑形術臨床療效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角膜塑形術源於20世紀60年代。 隨著鏡片材料的發展、逆幾何形鏡片設計的成熟、現代光學儀器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以及驗配技術日臻完善,角膜塑形術這一技術也取得顯著進展。 我國近年來主要引入第三代角膜塑形術技術,並有較大規模的臨床實踐。 從嚴格意義而言,其快速改變角膜形狀的臨床效果缺乏詳細客觀的生物測量資料以及遠期隨訪觀察的資料。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通過較大樣本的臨床病例和較長時間的觀察,將角膜塑形術的作用特點、局限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做了量化分析,爲健康、安全應用角膜塑形術提供了客觀的臨床資料,爲角膜塑形術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患者的選擇和方法 1.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②年齡≥8歲的近視患者;③除屈光不正外,無眼部其他疾病;④術前角膜地形圖檢查排除圓錐角膜等病變;⑤眼壓≤20mmHg;⑥球鏡度數≤6D,柱鏡度數≤2.5D,角膜性散光≤2D;⑦球柱鏡度數超出入選標準,在患者知情同意且堅決要求下亦同意入選。
2.方法(1)一般檢查:①常規眼前後節檢查,排除眼部急慢性炎症、幹眼症和其他接觸鏡配戴禁忌證;②觀察眼瞼位置及緊張度;③淚液量測定:淚湖觀察或Schirmer試驗做淚液量測定;④淚膜穩定性:淚膜破裂時間(BUT)測定。 (2)屈光相關檢查:①裸眼視力測定:採用做《標準對數視力表》測視力並且記錄;②驗光:檢影或電腦驗光儀做客觀驗光(NIDEK),並且用綜合驗光儀做主觀驗光並且記錄結果;③角膜曲率儀檢查(topcon ophthalmometer-II);④角膜地形圖(Tomey),反復做3次,排除淚液和眼瞼的干擾,選取質量最佳的一張儲存分析,記錄角膜的SimK(類比角膜鏡屈光度), MinK(角膜最小屈光度), SAI(角膜非對稱性指數), SRI(角膜規則性指數)等數值。 (3)輔助檢查:①眼壓測量:非接觸眼壓計(美國Leica),每眼測3次,取平均值;②生物測量:A超(Sonoscan 4000AP)測前房深度,眼軸長度,角膜中央厚度,測3次取平均值;③角膜內皮細胞數量及形態檢查:非接觸角膜內皮鏡(ICONAN);④像差檢查:像差儀(蘇州醫療器械總廠 WFA-1000)。 (4)鏡片驗配:①根據患者的資料及鏡片的設計特點,確定角膜塑形鏡的類型、鏡片直徑、基弧、第二弧度;②選擇適當的試戴片試戴,根據熒光圖像評估鏡片的位置及活動度,確定最佳鏡片參數;③戴鏡驗光;④定制鏡片,包括:鏡片類型、基弧、第二弧度,度數、直徑、配戴方式;⑤鏡片規範配戴和護理教育。 (5)戴鏡計劃與隨訪:①使用鏡片材料爲氟矽丙烯酸酯81×10-11DK(cm2 /S)(mlO2 ×Hg);②均以夜戴鏡片爲主,第三代角膜塑形術配戴者均以一副鏡片爲作用鏡片,第二代角膜塑形術配戴者則使用多副鏡片,逐步改變角膜弧度;③隨訪:患者于戴鏡後次日、1周、2周、1個月及以後每月隨訪至6個月,半年後爲3~6個月隨訪。 (二)角膜塑形術療效分析 1.裸眼遠視力變化配戴鏡片者在術後1周即出現明顯遠視力改善,較術前有明顯差別( P <0.05),以後視力仍在提高,至1個月左右視力平均爲4.82±0.28,變化值達0.50±0.29,與1周時遠視力比較仍有明顯差別( P <0.05),以後遠視力處於穩定(圖6-9)。 圖6-9 裸眼視力平均值 2.屈光度變化配戴鏡片者在術後1周即出現明顯屈光度減低,較術前有明顯差別( P <0.05),以後屈光度仍在減低,至1個月左右屈光度達最大改變,平均降低爲3.03±1.56D,與1周時屈光度比較有明顯差別( P <0.05),以後屈光度改變處於穩定(圖6-10)。
圖6-10 屈光度平均值 3.角膜屈光度的變化(1)角膜地形圖的主要改變:①中央區平坦,周邊逐漸變得陡峭;光學區直徑約5~6mm,反轉弧區寬度約1~2 mm,暖色示高屈光度;平行弧區寬2~3 mm,與周邊的角膜屈光度相近(圖6-11,彩圖);②角膜偏上、下、鼻、顳側曲率變平,相應偏側角膜變陡(圖6-12,彩圖);③中心島嶼:表現爲位於視軸區或附近小範圍角膜畸變,局部變陡d非規則型:光學區多種顔色的無規律的分佈。 (2)角膜垂直向屈光度的變化:術後1周即出現明顯屈光度降低,達1.38±1.36,較術前有明顯差別( P <0.05),以後屈光度改變處於穩定(圖6-13)。 圖6-13 角膜垂直向屈光度平均值 (3)角膜水平向屈光度的變化:術後1周即出現明顯屈光度降低,達1.37±1.42,較術前有明顯差別( P <0.05),以後屈光度改變處於穩定(圖6-14)。 圖6-14 角膜水平向屈光度平均值 (4)角膜最小屈光度的變化:術後1周即出現明顯屈光度改變,較術前有明顯差別,1月、3月、6月後仍在降低,各組之間比較有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P <0.05),降低最大達1.74±1.52,6月後趨於穩定(圖6-15)。 圖6-15 角膜最小屈光度平均值 (5)角膜非對稱性指數(SAI)的變化:術後1周即出現明顯改變,較術前有明顯差別( P <0.05),1周後角膜非對稱性指數(SAI)的變化穩定(見圖6-16)。 圖6-16 角膜SAI平均值 (6)角膜規則性指數(SRI)的變化:術後1周即出現明顯改變,較術前有明顯差別,1月、3月、6月仍在發生變化,各組之間比較有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6月後趨於穩定(見圖6-17)。 圖6-17 角膜SRI平均值 4.角膜形態因素(SF)與矯治效果的關係(1)總體屈光度降低( y)與角膜中央與周邊屈光度的差別( x)有相關關係,回歸方程: y = -1.05 x -2.39;角膜垂直向屈光度的變化( y)與角膜中央與周邊屈光度的差別( x)有相關關係,回歸方程: y =-0.87 x -1.15;角膜水平向屈光度的變化( y)與角膜中央與周邊屈光度的差別( x)有相關關係,回歸方程: y =-1.15 x -0.51。 (2)角膜的屈光度( x)與角膜屈光度可發生改變( y)的關係:角膜屈光度越高,角膜垂直向屈光度可發生改變越大,回歸方程: y =-0.42 x +16.83;同樣角膜屈光度越高,角膜水平屈光度可發生改變越大,回歸方程: y =-0.57 x +22.93。 5.總體屈光度改變( y)與角膜屈光度改變( x)的關係總體屈光度的改變( y)與角膜垂直向的屈光度改變( x)有直線相關關係,回歸方程: y =0.49 x -2.31;總體屈光度的改變( y)與角膜水平向的屈光度改變( x)有直線相關關係,回歸方程: y =0.40 x -2.52。 6.角膜厚度、眼內壓與角膜可降低的屈光度的關係角膜厚度、眼內壓與角膜可能發生的形態改變無明顯相關。 7.回退角膜塑形術達矯治穩定狀態後,如停戴鏡片,裸眼視力回退最迅速,平均3天可恢復至術前狀態;屈光度逐漸恢復,平均7天恢復至術前狀態;角膜表面形態、角膜屈光度最遲恢復,平均10天恢復至術前狀態(見圖6-18,6-19,6-20)。 圖6-18 視力回退趨勢圖6-19 屈光度恢復趨勢 8.第三代角膜塑形術組與第二代角膜塑形術組的比較兩組術前裸眼視力與屈光度無明顯差異( P >0.05);第三代角膜塑形術能夠更多地降低屈光度,裸眼遠視力提高的幅度也更大( P <0.05);但第三代角膜塑形術致角膜規則性指數、非對稱性指數明顯增大( P <0.05)。 圖6-20 角膜屈光度恢復趨勢9.眼球軸長與近視發展眼球軸長在隨訪期間有稍增長的趨勢,但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 在臨床上仍發現不同年齡段的患者近視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在觀察1.5年期間,8~12歲年齡段近視增加比例小且幅度低,86.4%配戴者屈光度保持穩定,13.6%增加 0.25~0.5D;13~18歲年齡組:57.4%保持穩定,27.7%增加0.25~0.5D,10.9%增加0.5~1.0D,4%增加大於1D;19~22歲年齡組屈光度最穩定,94.4%無明顯近視改變,5.6%增加 0.25~0.5D。 (三)角膜塑形術結果分析及體會 1.第三代角膜塑形鏡片的設計和作用機理第三代角膜塑形術鏡片是在第二代逆幾何型角膜塑形鏡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 鏡片內曲面(後表面)有四個弧度,即基弧、反轉弧、平行弧及周邊弧(圖1-2)。 基弧其弦長一般爲6mm,根據需要,設計比角膜最平坦經線平可達4~5D。 反轉弧寬度爲0.6~0.8mm,弧度比基弧陡6~12D,平行弧寬度爲0.8~1.0mm,其弧度與旁中央角膜表面基本吻合,一般比旁中心弧平坦,但比基弧陡 0~5D。 通常型鏡片只有中央一點支撐於角膜上,而此種逆幾何型設計的鏡片,中央及平行弧區均對角膜産生支撐作用,故利於鏡片的中心定位,防止旋轉。 周邊弧曲率半徑爲10.50~12.25mm,寬度爲0.4mm,明顯比周邊角膜平坦,有利於鏡片下的淚液迴圈。 角膜塑形鏡設計時的作用機理,是利用基弧比角膜中央曲率平4~5D的鏡片,産生一股壓力,根據容量恒定原理,以及反轉弧的彎曲度在光學區外周形成的空間,産生負壓拉力作用,使角膜中央變扁平。 臨床研究發現是通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達到矯治近視的效果:①硬鏡的機械壓迫作用:一定厚度的硬鏡片且中央平坦,對角膜産生了一定量的機械壓迫,使角膜變平坦。 ②按摩作用機制:眼瞼的活動引起鏡片的活動,使鏡片在角膜上産生類似於按摩的作用,導致角膜變平坦。 ③液壓機制:鏡片與角膜之間的淚液承受眼瞼和鏡片傳遞的壓力,形成均勻的液壓,改變角膜表面形狀。 ④角膜形態因素改變:硬鏡引起中央區角膜變平坦,旁中央區角膜變陡峭,使角膜形態因素值接近零(球性)。 2.角膜屈光度、屈光度、裸眼遠視力的變化及其意義電腦輔助的角膜地形圖系統爲研究角膜表面的形態、屈光分佈及微細變化的監測提供了可靠的定量手段。 對於角膜塑形術,角膜地形圖檢查是必不可少的,術前可以排除一些不適合的患者,如圓錐角膜、高度角膜性散光等;以角膜地形圖測量的結果選擇鏡片參數;在角膜塑形術治療過程中,角膜地形圖出現各種變化,鏡片定位良好,表現爲中央區角膜平坦,次中央區角膜變陡;不少患者表現爲偏側型、甚至中央島型和不規則型,此時角膜地形圖作爲重要的監測手段,能夠幫助瞭解鏡片作用於角膜的情況,並適時調整鏡片。 如角膜中央偏上方曲率變平,中央偏下方曲率變陡,提示鏡片中心定位偏上,往往由於鏡片配適較平或鏡片直徑小、眼瞼緊張度高、散光過大等。 可根據情況調整鏡片,如增加鏡片的中央厚度、採用特殊的棱鏡平衡法、特殊的鏡片邊緣設計,減少眼瞼對鏡片邊緣的上攜作用等,使鏡片定位良好。 另外角膜地形圖能反映鏡片作用的範圍和量,散光軸向的變化,角膜規則性指數、角膜非對稱性指數等變化情況。 研究發現,配戴角膜塑形鏡片,能較快發生角膜弧度的改變,以1周內變化最明顯。 角膜水平向屈光度改變平均爲1.37D,垂直向改變達1.38D,兩者改變幅度接近。 術前以順規性散光爲主,術後仍以順規性散光爲主,但總過程垂直向改變幅度大於水平向,存在順規性散光向逆規性散光發展的趨勢,故術前選擇合適配戴者,應儘量避免角膜逆規性散光。 同時角膜最小屈光度在較長時間內仍在變化,說明了鏡片作用的延續性和監控的重要性。 總體上屈光度的改變在1周內即出現明顯變化,1個月左右達到降低幅度最大值,臨床發現最大降低可達6D,平均爲3D。 角膜塑形術改變角膜弧度,降低屈光度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作用範圍有限,一般低、中度近視比較理想。 裸眼視力在1周內即出現明顯提高,1個月左右視力提高最明顯,以後趨穩定。 由於角膜塑形術降低屈光度作用有限,患者最終的裸眼視力取決於術前的屈光度。 對於近視度數小於5D者,裸眼視力可達5.0或以上,而對於屈光度大於5D者,屈光度的降低並不意味著裸眼視力的提高。 3.影響角膜塑形術效果的因素分析角膜塑形術的效果與多種因素有關,人們曾提出如角膜彈性、角膜形態學特徵、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屈光狀態、眼內壓、眼瞼的壓力等因素。 本研究發現,角膜屈光度越高,角膜能夠發生形態改變的餘地就越大;角膜中央與周邊的屈光度改變越大,角膜的非球面特性越明顯,角膜能夠發生形態改變的餘地就大,這和許多學者的觀點是一致的。 角膜在受接觸鏡作用後,有從非球面特性向球面性發展的趨勢,一旦角膜變成球性,則無論使用什麽技巧,都很難再改變角膜的形態。 同樣Joe等學者也認爲眼內壓可能與屈光度的改變、視力的提高相關,因爲眼內壓較低者,眼球的硬度小,彈性較大,角膜塑形術的效果就明顯。 本研究的結果則表明:眼內壓與角膜厚度與可發生的角膜形態改變無明顯的相關性。 決定角膜彈性的因素諸多,年齡、性別、角膜的解剖學特性的個體差異、眼內壓因素等,都可能成爲干擾因素。 且影響眼壓測量結果的因素頗多,測量的時間、神經血管緊張性程度、鞏膜硬度係數、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均會影響眼壓值。 術前的一次眼壓測量很難完全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對分析結果可能會造成影響。 4.第三代角膜塑形鏡片作用的特點第三代角膜塑形鏡片,由於其特殊的設計,比第二代鏡片能更快獲得矯治效果,且作用範圍更大。 但由於使用一副鏡片,對於中、高近視者、角膜散光偏大者,由於鏡片要求過於平坦的配戴,配戴鏡片的中心定位差,角膜畸變的概率增加,角膜的規則性指數、非對稱性指數增加。 故成功的鏡片的設計不僅在於達到矯正的數值,更在於獲得良好的效果。 角膜塑形術是一種可逆非根治性治療近視的方法。 整個研究期間,患者一旦停戴鏡片,視力的復原最敏感,隨後總體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度完全恢復。 Horner等的研究發現角膜屈光度回退的速度與角膜被壓平的程度無明顯的關係,而與角膜內在的彈性有關。 對角膜塑形術反應敏感者,停鏡後回退的速度也快。 研究期間未發現角膜或屈光度出現未可回退的改變,但隨著患者配戴時間的延長,低、中度近視患者可選擇隔日配戴,低度者甚至可選擇隔2日、隔3日等配戴方式,我們認爲長期配戴鏡片使角膜的記憶有所下降。 另外戴鏡期間,患者習慣于使用裸眼視力,在停戴鏡片後一段時間仍能保持所需的裸眼視力,防止角膜屈光度回退的最好方法即爲長時間的維持鏡片的配戴。 5.角膜塑形術在治療和控制近視發展中的作用角膜塑形術能否控制或延緩近視的發展,仍還有很多爭議。 香港理工大學做了比較嚴格的對照研究,隨訪2年,發現角膜塑形術能延緩近視的進展。 但目前仍缺少多中心、大標本、更長時期的嚴格對照研究。 角膜塑形術鏡片也是由RGP材料製成,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提供光學表面爲目的,而是通過機械性的作用改變角膜弧度,降低近視度數,提高裸眼視力。 機體的視覺反饋機制是否會因適應新的屈光狀態而延緩近視的發展,尚不能定論。 本項研究發現,隨訪期間,患者眼軸長度無明顯變化,19歲以上患者中近視度數無明顯變化,12歲以下患兒中86.4%近視度數穩定,13.6%增加 0.5D左右,比報道中的框架眼鏡配戴組低;但在近視不斷進展的13~18歲年齡,4%出現1D以上的增長,10.9%增長0.5~1.0D,比患者以往的增長速度減緩。 由於仍缺乏嚴格對照,因此暫不能下結論。 二、角膜塑形術視覺質量分析 角膜塑形術作爲一種非手術可逆性屈光矯正的方法,有明確的效果,目前也已爲一部分人所接受,具有一定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但由於該技術只是暫時性改變角膜形狀,存在局限性,並且同所有屈光手術一樣,一些患者雖然裸眼視力已達20/20或更佳,但仍主訴在暗環境下或低對比度環境下視力下降、疊影、視物不清晰等。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在臨床研究中著重探討了角膜塑形術後眼波前像差變化及其因素,說明波前像差理論在研究視覺質量中的意義,旨在提高角膜塑形術後的視覺質量。 研究結果顯示在角膜塑形術後眼波前像差的RMS值較術前均有所增加。 總像差、第3、4、5、7階RMS值較術前提高。 分析角膜塑形術前後的各階和總階的RMS值,術後均明顯高於術前,爲1.3~1.5倍不等。 配戴角膜塑形鏡片後球差、彗差及其他高階像差均明顯增大。 已知眼的波前像差的産生與角膜、晶狀體、視網膜有關,由於角膜占整個屈光系統屈折力的3/4,故角膜前表面對於像差的影響是最主要的。 角膜塑形鏡片由於通過改變角膜的曲率來矯正屈光不正,不可避免導致像差改變,甚至明顯增加。 現採用的角膜塑形術的鏡片其主要設計是接觸鏡的壓力區約6mm,基弧比角膜中心弧度平4~6屈光度,而旁中心弧比基弧陡4~16屈光度。 鏡片設計的意圖,是使角膜産生屈光度改變的區域達6mm作用,臨床上患者發生屈光度改變的區域有時並不能如設計所控,角膜中央球形區域約4~5mm,5~7mm中周邊爲屈光度明顯增高區域。 光學區直徑小,使得在大瞳孔下(6mm),視軸區角膜表面有不同的屈光度,明顯增加了球差。 另外,角膜塑形術中鏡片的定位,是角膜塑形術中一個比較困難的技術問題。 鏡片的中心定位與鏡片本身的設計特性有關,還有驗配者的判斷和調整技術。 另外患者的眼球運動、眼瞼的作用,都會使鏡片的位置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特別是第三代角膜塑形鏡片,鏡片相對角膜過於平坦,鏡片偏位的概率增加。 鏡片的中心偏位元使光學區偏離視軸區,也是導致角膜塑形術後眼波前像差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角膜塑形術後的角膜地形圖的特徵揭示:角膜的規則性指數(SRI)及角膜的非對稱性指數(SAI)都比術前增加,這說明了角膜塑形術後角膜的規則性發生了變化,非規則的特性增加,使角膜表面的曲折力發生非規則性改變。 光線經過角膜表面發生了散射,導致了波前像差的增加。 角膜散光及總體散光在術後的增加,也是像差增加的原因。 角膜塑形術和屈光手術一樣,使角膜産生非生理性的改變,中央變扁平,相應周邊部的屈光度增高,這種形態本身就會導致像差增加,導致暗光下及低對比度下視力下降。 角膜塑形術同屈光手術一樣,在提高患者裸眼視力的同時,也改變了角膜的像差成分,使術後的像差增加。 像差的存在對人眼視覺質量起到很大影響,像差對近視發展的作用,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Troilo的理論認爲視網膜像的質量是視覺反饋機制的一部分,正視化的一個可能模式是出生後玻璃體腔的進行性延長,直到在非調節狀態下遠處的物像可以聚焦在視網膜上。 故像差增加,影響視網膜像質,對近視發展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角膜塑形術中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角膜屈光手術後出現的視覺問題,已經引起日益重視。 由波前理論的像差儀所引導的角膜個性化切削,是根據不同個體獨特的光學特性和解剖特性,通過各種球鏡、柱鏡、非球鏡以及非對稱的切削矯正個體的球鏡和柱鏡並減少眼的高級像差,從而提高視網膜的成像質量。 同樣角膜塑形術要發展成一門有效的技術,必須引入波前像差理論,它不僅可以快速地檢測配戴鏡片後的波前像差,還可以依據像差理論調控鏡片的設計、鏡片的驗配並隨訪調整,使配戴者獲得更清晰的視力,提高視網膜的成像質量。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治療和延緩近視發展中起作用。 三、角膜塑形術安全性觀察 角膜塑形術作爲一種新型的可逆性治療低、中度近視的方法,作用是肯定的。 但是由於其採用長期、夜間配戴的方式,特別是第三代角膜塑形鏡片能快速改變角膜的形態,故其安全性是這一技術的關鍵問題。 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醫院曾對完成1.5年隨訪的患者141例276眼,進行密切觀察,對其安全性做一客觀的評價。 (一)角膜上皮染色的檢出率 角膜塑形術中最常見的眼部異常是角膜上皮的染色,在配戴鏡片的初期即可出現。 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無特殊主訴,也無明顯眼部充血等表現。 早期出現的角膜染色一般比較散在,並可出現角膜劃痕,考慮是由於取戴鏡片不妥、反復操作造成的可能性大。 另外,角膜塑形鏡片爲硬性透氧性鏡片,配戴者有一較長適應期,鏡片造成人爲眨眼、增加了鏡片對角膜的摩擦,均會導致角膜點狀染色。 角膜塑形鏡片配戴者出現一種特殊的少見的角膜染色稱爲Dimple veil和Bubble染色,這種染色非常規則、光滑,比較多見於硬鏡配戴者。 由於鏡片配適不良,二氧化碳等氣體集聚在鏡片下,氣體作用於角膜,使角膜變成“高爾夫球表面”形狀,角膜表面的這種改變,可被熒光素著染,但並不代表真正的上皮脫落。 本院臨床研究中有10.3%~13.6%的患者出現這種特殊的染色。 國內外的第二代角膜塑形術研究未曾見類似報道,而本研究中卻發現不少的病例,主要是因爲第三代角膜塑形鏡片相對角膜過於平坦,次弧相對於基弧過陡,平行弧過緊等情況均會導致氣體的積聚,鏡片下異常的代謝産物的沈積等。 國內的許多研究中,可能對此種特殊染色的成因理解不足,將其誤認爲是上皮的脫落加以分析。 角膜出現Dimple veil和Bubble染色,意味著鏡片設計不夠理想,必須重新設計鏡片。 另外,此種染色在鏡片配戴早期更多見,隨著角膜變扁平,鏡片相對角膜的平坦度降低後,這種染色會減少。 隨著配戴鏡片時間的延長,角膜染色仍存在,以角膜中央與周邊染色最多見。 中央區的染色是由於鏡片直接接觸角膜所致。 由於近視患者中,順規散光較逆規高,角膜周邊的染色類似于配戴RGP鏡片出現的3點和9點鍾染色,Henry認爲53%的RGP長戴者有此症狀。 鏡片的邊緣與角膜的過多摩擦是很重要的原因,夜間睡眠配戴,眼瞼的力量更增加了鏡片對角膜的摩擦,同樣如果鏡片配戴過松也會出現此現象。 配戴接觸鏡會導致瞼裂增大,減少眼瞼將淚液分佈角膜表面的作用,以及造成不完全的瞬目以及瞬目次數的減少,這均會導致角膜的染色。 另外夜間睡眠時淚液分泌和瞬目運動均減少。 角膜邊緣性的染色更容易出現在有幹眼症的患者中,主要是由於分泌的淚液的量或質不良,影響了淚膜的穩定性。 故術前必須詳細詢問病史,並對淚膜性狀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排除乾眼病或邊緣性乾眼病患者,從而減少角膜上皮脫落的機會。 角膜塑形鏡片隨著角膜形狀發生變化,角膜變扁平,會使鏡片相應成爲過緊配適。 鏡片的騎跨和粘附,會對角膜産生額外的損傷。 鏡片配戴過緊,影響鏡片下的淚液迴圈,而使代謝産物積聚,造成對角膜上皮的毒性作用,角膜上皮與基底膜的粘附作用減弱,出現上皮的脫落。 研究也發現鏡片配適過緊與角膜上皮損害顯著相關。 本研究中也發現有不少配戴者出現鏡片粘附於角膜的症狀,通過減少鏡片配戴時間、局部使用潤滑液、重新設計較平坦鏡片,能夠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 除機械性、毒性作用機制外,角膜急性缺氧也是上皮脫落的常見的病因,且角膜塑形鏡片現在主要用於夜戴,所以瞭解角膜的缺氧情況以及意義非常重要。 正常情況下,角膜各層由大氣獲氧,氧分壓達155mmHg,角膜上皮的氧來自角膜前淚膜或角鞏膜緣的毛細血管,內皮的氧可來自房水。 故角膜上皮的氧供更多依賴於環境因素,依賴於彌散至淚膜中的氧。 在睡眠情況下,角膜的氧供明顯下降,淚液的pH值降低,角膜的氧供主要來自於瞼結膜血管,氧分壓約爲55mmHg(7%氧含量)。 Holden和Mertz研究發現平均10%的氧含量,能防止水腫的發生,但個體對角膜水腫的反應差異很大,從7.5%~21%。 在正常情況下,睡眠時也會産生3%~4%的角膜水腫。 夜戴接觸鏡如要保持正常的角膜功能,氧含量必須達到18%,鏡片的透氧率(DK/t)必須達到87.0× 10-9 (cm· mlO
2 )/(s·ml·mmHg)。 現有的角膜塑形鏡片材料多採用氟、矽混合材料,透氧性能大大提高,DK值可超過100,鏡片的厚度根據度數不同,可從0.1~0.3mm不等,凸透鏡則厚度更大,故實際的DK/t值不一定能達要求且戴透氧性硬鏡(RGP)後,角膜的氧供,除了親氧材料的直接滲透外,還要靠鏡片滑動産生淚液泵的排吸作用達到淚液交換,爲上皮提供氧分。 鏡片與角膜之間的淚液流動,是維持角膜需氧代謝的重要環節。 它能迎來一定量的氧氣,帶走新陳代謝産物。 RGP鏡不影響鏡片後的淚液流動,而塑形鏡片隨著角膜弧度的改變,會影響鏡片後的淚液迴圈。 爲了減少夜戴鏡導致的角膜缺氧,應盡可能提高鏡片的透氧性能。 事實上鏡片的透氧性的提高往往要以降低鏡片的濕潤性爲代價,濕潤性的降低又會影響配戴的舒適度和鏡片沈澱的問題。 綜上原因,目前夜戴角膜塑形術鏡片難以避免缺氧存在。 (二)角膜水腫 角膜水腫是衡量角膜缺氧的重要指標。 角膜塑形鏡片導致的角膜水腫以中央爲最多見,與中央直接受鏡片的壓力作用有關。 在脫鏡後,患者可有“燈光閃射”等主訴。 我們隨訪中曾發現一患者,戴鏡3月後角膜中央水腫明顯,角膜染色,出現“haze”樣表現,停戴鏡片1日後症狀即消失。 角膜厚度的測量常用於衡量水腫的程度,而我們長期隨訪的資料發現角膜厚度未發生明顯的改變。 考慮原因:①患者在脫鏡1~2小時後檢測,角膜水腫已消退,未發生不可逆改變。 ②角膜水腫程度低。 ③長期配戴接觸鏡使角膜上皮變薄。 以上綜合因素可能解釋長期配戴者角膜厚度無明顯改變的現象。 (三)角膜內皮細胞的數量和形態的變化 角膜內皮細胞的數量和形態的變化也是角膜缺氧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在1年半的研究中,未發現角膜內皮細胞的數量發生明顯變化。 Caldwell發現長期配戴PMMA鏡片患者角膜內皮細胞數量減少,超過了年齡因素,但此研究沒有嚴格的對照,亦未見到其他重要的論證報道。 不少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間出現“黑洞”樣表現(圖6-21),在隨訪中發現這種表現是非恒定性的、可逆的。 有些學者也發現,不管是硬鏡或軟鏡,有些配戴者在戴鏡後30分鐘即可出現,鏡片摘除後即會消失,往往在鏡片配戴的適應階段比較多見。 這種“黑洞”樣表現可能是細胞水腫的表現,由於在患者配戴初期比較多見,也可能是機體應激反應的表現。 Holden認爲這種現象是由於缺氧導致的角膜pH值改變所致,與鏡片下CO2 的積聚有關。 故選擇鏡片的透氧性不僅在於透氧,同樣也在於其可排除CO2 ,另外淚液的正常迴圈在排除代謝産物中的意義更重大。 圖6-21 角膜內皮細胞間“黑洞”樣改變 本研究中未發現角膜內皮細胞的巨多形改變(polymegathism),1例患者前後對照角膜的異形性增加。 而這種異形性增加仍然不排除由於角膜表面的光學特性改變後造成的假像,或者由於角膜內皮細胞層不同的切面所致。 有研究認爲角膜內皮細胞的巨多形改變的程度依賴于戴接觸鏡後造成前段缺氧的水平,一般PMMA鏡片配戴者、軟鏡長戴者比較多見,相反高透氧性鏡片無此種現象。 本研究中無配戴者出現角膜內皮細胞巨多形改變,主要在於:①採用的是高透氧性材料;②患者戴鏡的時間一般不超過8~9小時;③有些患者採用間歇配戴法,讓角膜有一定的代償機會;④也不排除觀察時間較短的因素。 (四)角膜潰瘍的原因 角膜潰瘍是接觸鏡導致的最嚴重的並發症,更多見於長戴鏡片者。 長戴鏡片者危險性增高有許多機制。 雖然鏡片的透氧性大大提高,但仍難保證在睡眠時角膜能獲得理想的氧分壓;另外還有對角膜上皮的機械性損害的因素;睡眠時淚液分泌減少,眼表面的易感性增加;長時間的鏡片配戴也容易使微生物從鏡片表面轉移至角膜。 由於角膜長期處於缺氧狀態而無代償機會,致使角膜細胞的功能受到影響,容易發生上皮脫落,且細胞有絲分裂受阻,細胞修復能力下降,局部的免疫功能也下降。 如此等等在角膜損傷,又有病原微生物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角膜感染。 前幾年,由於軟性接觸鏡知識的普及和配戴方式的改變,並發症已顯著下降。 角膜塑形鏡片是一種更複雜的鏡片,鏡片設計複雜,要求有較高的驗配技術;鏡片作用於角膜的機制複雜,對角膜産生更多的影響;患者主要用於夜戴,對角膜安全的防護要求高。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規範的驗配和隨訪下,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危險因數,未有角膜潰瘍發生。 但作者曾報道過本院收治的角膜潰瘍病例,國外亦有散在的角膜塑形術所致的角膜潰瘍的報道。 國內曾報道角膜感染的病因學分析,28例角膜感染患者,細菌培養陽性的11例,其中包括銅綠假單胞菌8例,11例棘阿米巴培養陽性,2例爲真菌培養陽性。 角膜塑形術鏡片材料透氧性雖很高,但並非是絕對安全的。 (五)角膜光學特性的改變 角膜塑形術在提高屈光度、提高裸眼視力的同時,也帶來視覺的負面問題。 本研究發現患者的角膜性散光增加,角膜的規則性指數、非對稱性指數增加,總體散光度數增加,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反不如術前。 SAI值是角膜中央相距180°子午線相關點的角膜屈光度差的總和,故SAI是反映角膜表面規則程度的一個十分有用的指標,SAI越大表示角膜表面愈不規則,SAI與最佳矯正視力密切相關。 SRI主要反映角膜瞳孔區的規則性,SRI愈小,角膜表面愈規則。 SAI與SRI值的增加說明了角膜非規則性的增加。 確實也有作者研究表明:角膜塑形術並不增加散光,也不會降低矯正視力。 由於本研究中採用的是第三代角膜塑形術鏡片,鏡片相對角膜過於平坦,角膜的中心定位相對困難,“一副到底”的鏡片,很難根據角膜形態的變化作修正,且改變角膜的形態迅速,所以産生角膜畸變的比例較高。 第三代角膜塑形術鏡片配戴的患者與逐漸減低角膜屈光度的第二代角膜塑形術鏡片配戴者相比較,前者角膜性散光明顯高於後者,矯正視力低於後者。 所以鏡片配適不良,是産生角膜畸變、散光增加的原因,是總體散光增加的原因,是矯正視力不良的原因。 瞿小妹 褚仁遠 第三節 角膜塑形鏡臨床驗配總結 角膜塑形鏡作爲矯正近視的一種方法在我國應用已有8年,開展初期在一些正規的眼科專業機構進行,因此取得較好的效果。 但後來由於商業的利益,許多非眼科醫生,甚至是非醫務人員對配戴者進行驗配;加上鏡片的質量控制不嚴格,使用假冒産品,配戴者缺乏專業指導等,導致了角膜潰瘍等嚴重並發症的發生,使得角膜塑形鏡從“OK鏡”變成了“違禁品”。 但在世界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北美、中國香港等地,驗配Ortho-K CL人數每年增長,而且近3年每年開展全球的角膜塑形術研討會,研究Ortho-K CL對近視進展的作用機制,對Ortho-K CL的矯正和防治作用進行了客觀的評價。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山眼科中心自1998年開展角膜塑形鏡驗配以來,共驗配新病例1722人,3435眼,每月均有新增病例。 配戴者主要爲青少年,配戴的主要目的爲防止近視加深,不需配戴框架眼鏡;部分配戴者是爲了通過體檢。 下文是對該中心驗配的病例進行的總結。 一、角膜塑形鏡的治療效果以及眼軸等改變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山眼科中心配戴者年齡7~29歲(平均14.96±3.43歲),全部患者矯正視力在1.0以上,排除明顯的眼部病變。 治療前屈光度(等效球鏡量)爲-1.00~-8.25D(平均 -3.98±1.51D),散光度-0.50~-2.00D(平均-0.43±1.45D)。 驗配前檢查包括視力檢查、裂隙燈檢查、眼底鏡檢查、醫學驗光、角膜曲率計檢查、NCT眼內壓檢查、角膜地形圖檢查、眼超聲生物學測定、超聲角膜測厚、角膜內皮細胞照相等。 按計算選擇適當試戴鏡片作爲熒光素配適評估,試戴理想者予以定制相應參數的鏡片。 採用夜戴方式,戴鏡時間爲7~10小時/夜戴。 于戴鏡後第1天、1周、2周、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晨起戴鏡復查。 (一)視力變化 治療後1天裸眼視力由治療前平均0.16±0.12提高至平均0.53±0.31,治療後1周內裸眼視力提高最快,3個月時提高至最大值(平均1.00±0.29)。 (二)屈光度(等效球鏡度)變化 治療後屈光度逐漸降低,治療後1天屈光度由治療前平均-3.99±1.50D降低至-1.95±1.43D,治療後3個月時降低至最小值(平均-0.34±0.72)。 治療後3個月平均降低屈光度3.46±1.05(1.00~6.50D)。 (三)平均角膜屈光力(平均K值)變化 治療後平均K值逐漸降低,治療後1天平均K值由治療前43.53±1.27D降低至42.55±1.42D。 治療後6個月時角膜變平至最小值(平均41.78±1.72D),角膜屈光力平均降低了1.98±1.01D(0.23~5.22D)。 (四)角膜地形圖變化 治療前角膜地形圖呈典型的正性形態因數(positive shape factor)的曲線,治療後角膜地形圖呈負性形態因數(negative shape factor)的曲線。 軸性圖顯示治療後中央區弦長5mm(顳側2.5mm~鼻側2.5mm)範圍內角膜屈光力變平,從鼻側及顳側角膜位點3.0mm處角膜屈光力向兩側開始逐漸變陡,至4.5mm位點處屈光力變陡達到最大值。 正切圖顯示治療後1個月,中央區弦長2.5mm(鼻側1.0mm~顳側1.5mm)範圍內角膜屈光力變平,從角膜位點2.0mm向兩側至4.5mm處角膜屈光力逐漸增高,在3.0mm位點處角膜變陡達到最大值(變陡4.08D),從角膜位點4.5mm開始向兩側角膜屈光力再次下降。 (五)角膜厚度變化 治療後不同時間中央及周邊角膜厚度均變薄,治療後不同時間中央角膜變薄的幅度爲1.30~13.80μm,周邊角膜變厚的幅度爲5.89~36.52μm。 (六)眼軸與角膜內皮變化 半年內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我們觀察發現經過嚴格的適應證篩查和驗配程式,多數配戴者降低的近視度數與驗配時設計的矯正度數相符合,均獲得較好的裸眼視力,角膜地形圖的改變多數爲理想的負性形態改變。 角膜厚度、角膜內皮以及眼軸的改變尚需要較長期的觀察。 取得臨床滿意效果的關鍵環節包括驗配硬體,需要一定的眼科設備,如裂隙燈、角膜曲率計、角膜地形圖儀等;驗配軟體包括驗配者的技術含量和驗配經驗等;這些均是驗配Ortho-K CL成功的必要條件,必須強調只有在具有一定條件的醫療機構才能保證0rtho-K CL的驗配質量。 二、角膜塑形鏡並發症觀察和安全性問題 (一)發生原因 Ortho-K CL作爲一種特殊類型的角膜接觸鏡,除了現有角膜接觸鏡一般的合併症外,還有其較爲特有的一些臨床異常問題。 由於驗配所需的儀器、驗配者的經驗、鏡片材料透氧性能、鏡片質量、鏡片配適狀態、個體對鏡片的適應性、Ortho-K CL配戴與護理操作技巧的熟練程度,以及配戴者對醫生囑咐和規定的依從性等都會有差異,而這些原因均會導致各種合併症的發生。 (二)功能性合併症 配戴角膜塑形鏡後的功能性合併症包括視力波動、重影眩光、角膜地形圖偏中心改變、地形圖“中心島”現象等,主要與配戴者適應證選擇、驗配經驗等密切相關;另外出現配適不良時的處理也需要驗配者具有相當的經驗。 驗配初期經驗不足可能導致偏中心、角膜隱窩等現象,可通過鏡片打磨修改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但以上的評估和修改均需要驗配者的經驗和技術,否則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器質性病變。 (三)器質性病變 器質性病變包括角膜上皮損傷,角膜基質浸潤以及最嚴重的並發症角膜潰瘍。 在病例觀察中發現46.18 %患者曾出現角膜上皮染色陽性,表現爲散在點狀染色,多數無任何刺激症狀,少數有畏光、刺痛等症狀。 適當給以抗生素及營養角膜上皮滴眼液滴眼後痊愈。 早期多數作者認爲,角膜點狀脫落與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意義。 發生原因是鏡片配戴過緊、過松以及鏡片對角膜中央壓迫等因素,可能造成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的損害。 我們的病例中僅有4眼發生角膜淺基質層浸潤,呈灰白色混濁伴角膜上皮缺損、熒光素染色陽性。 經治療痊愈,角膜恢復透明。 結膜囊病原體培養1例爲銅綠假單胞菌,1例爲金黃色葡萄球菌,未培養出真菌。 引起角膜浸潤的原因可能是鏡片配適不佳或者材料的透氧性不足,配戴角膜接觸鏡後角膜上皮脫落、糜爛增加,再加上配戴者對鏡片的護理不當,衛生條件差等因素使得角膜感染的機會增大。 及時發現並停止戴鏡,給予特異性或廣譜抗生素治療,多數可在短期內得到控制。 Ortho-K CL治療後眼部器質性並發症與一般RGP鏡類似。 但由於Ortho-K CL的特殊設計,因此可造成其他並發症。 Ortho-K CL治療存在視覺功能異常和有關角膜合併症,其發生與治療前患者適應證的選擇、驗配時熒光素評估經驗、鏡片的設計以及配戴操作護理等有較大關係。 因此強調Or-tho-K CL治療需嚴格適應範圍,規範驗配操作程式,按患者角膜參數設計鏡片,定期復查,對於減少合併症的發生有實際意義。 三、角膜塑形鏡防治近視進展的觀察 據研究報道,角膜塑形鏡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視的加深。 角膜塑形鏡主要是夜間配戴,通過改變角膜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作用。 戴鏡期間由於角膜改變,因此很難評估屈光度的進展,只有在停戴一段時間後,當角膜形狀恢復後才能檢查評價屈光度的真正變化。 在我院的1722例配戴者中,其中有384例經2~3年配戴後重新更換鏡片,部分配戴者需要停戴1~2個月後重新檢查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等。 我們對這部分患者進行了總結,以觀察配戴角膜塑形鏡後2~3年屈光度的進展程度。 55例配戴者,其中男15例,女50例,平均戴鏡角膜塑形鏡的時間爲32±1.83月。 由於雙眼差別無顯著性,以下資料以右眼分析,配戴前右眼等效球鏡度平均-3.93±1.37D,右眼平均角膜曲率43.19±1.44D。 平均停戴1.52±0.43個月後,右眼等效球鏡度平均-4.42±1.34D,右眼平均角膜曲率43.03±1.41D。 結果顯示配戴角膜塑形鏡32月,屈光度進展僅爲0.49D±0.68D,文獻研究配戴框架鏡同年齡段的青少年近視加深24月爲0.98D,本組結果顯示配戴角膜塑形鏡後,近視進展較緩慢。 由於角膜曲率變化較小,爲0.14D±0.36D,因此不能完全解釋由於角膜曲率所導致的近視度加深減緩。 配戴角膜塑形鏡後近視進展減緩的機制尚未明,有研究表明配戴Ortho-K CL後眼軸增長較戴框架眼鏡組減緩。 本組觀察的結論是配戴角膜塑形鏡可相對減緩近視的加深。 四、結論 從以上的臨床經驗和總結可見,只要科學規範驗配角膜塑形鏡,定期復查,給予配戴者正確的專業指導,規範護理鏡片,角膜塑形鏡是一種有效的矯治青少年近視的非手術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視的加深,同時也是安全的醫療器械産品。 但在驗配過程中必須遵守以下原則:①角膜塑形鏡爲醫療器械産品,使用的角膜塑形鏡和護理産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准。 ②角膜塑形鏡的驗配爲醫療行爲,必須嚴格按國家醫藥管理局制定《角膜塑形鏡經營驗配監督管理規定》,必須強調驗配機構必須具有一定的硬體設施和專業的技術人員驗配和定期復查,有專業眼科醫師對於出現的並發症能夠及時處理。 ③建立配戴者的病例檔案,每次檢查詳細規範記錄。 ④專業指導患者正確配戴和護理鏡片,出現問題時及時停戴就診。 只要能遵守以上原則,角膜塑形鏡一定能安全地發揮其防治近視的作用。 鍾興武 楊 曉 曾駿文 第四節 驗配角膜塑形鏡情況介紹 溫州醫學院附屬眼視光醫院自1999年2月開始驗配角膜塑形鏡,目前共驗配近視患者500余名。 一、驗配的開始 溫州醫學院最開始是在美國Metro Optics公司Michael Russell先生的培訓下開展角膜塑形鏡驗配業務,使用的是該公司生産的Dynlens Sightform和Dynalens OFB、DK60及DK151。 和Michael Russell先生合作主要是因爲他能提供較好的角膜塑形鏡驗配理論和實踐的培訓,並且對中國的角膜塑形鏡的驗配狀況有了很好的認識。 1999年他在《角膜塑形術:美國四十年的歷史中國十個月的印象》(見中國眼視光網)一文中指出: “我認爲,現代近視和散光控制技術及角膜塑形術在中國能否長久成功取決於如下3點:1.眼睛保健專業人員及消費者何時能夠掌握有關近視控制和角膜塑形術的正確知識。 2.衛生部何時會對從事角膜塑形術治療的醫生進行適當的培訓和考核(這對於夜戴型鏡片的驗配尤爲重要)。 3.有多少醫生錯誤地相信,用開業不到1年的公司所提供的鏡片能夠快速安全地將近視度數降低5DS或將散光度數降低4DC。 目前,中國對角膜塑形術的認識還很混亂。 一些公司固執地認爲進行Ortho-K治療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不需要經過多少培訓;還有一些公司認爲沒有必要投資購買先進、精確的角膜分析設備。 看過一些Ortho-K技術介紹的英文翻譯後,我可以肯定地說,目前中國在這方面存在著相當多的虛假廣告,這是非常糟糕的。 其實,如果中國的眼科專業人員事先瞭解供應商的情況,也許就不會輕易上當了。 經過培訓後,溫州醫學院附屬眼視光醫院視光門診部嚴謹地開展驗配。 驗配的病人由簡單到複雜,從近視度數低、散光少到近視度數較高。 循序漸進的方法能讓驗配者快速掌握驗配的方法,並在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 二、驗配流程 (一)驗配的基本流程 1.徹底的眼科檢查,排除其他眼疾。 2.檢查裸眼視力、主覺驗光、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圖、眼壓、前房深度、眼軸長度,眼瞼位置、淚膜情況、角膜大小、角膜厚度、角膜內皮細胞數。 3.根據患者的資料,預計減少的屈光度,確定角膜塑形鏡的類型、基弧、第二個弧度大小。 4.選擇適當的試戴片試戴,根據熒光圖像評估鏡片的位置及狀態,確定最佳鏡片參數。 5.戴鏡驗光,開出處方,包括:鏡片類型、基弧、第二弧度、度數、直徑、日戴或夜戴、特殊要求。 (二)戴鏡及復查日程 1.教會取戴,制定配戴時間表和復查時間表。 如爲日戴,開始2周每周復查一次,以後每月復查一次;如爲夜戴,第2、3天早上復查,第1、2周、以後每月各復查一次,共6個月。 2.復查內容包括裸視、屈光度、眼部健康情況、鏡片熒光評價,必要時檢查角膜地形情況。 其間發現鏡片失去壓迫作用時,應及時更換。 矯正完成後仍需戴固定鏡片,時間長久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驗配體會 (一)治療前諮詢 一定要讓患者全面詳細瞭解治療的全過程以及OK鏡治療近視的特點,同時也要瞭解患者的期望值和接觸鏡配戴史,以便醫患雙方達成共識,這是治療成功的第一步。 患者的知情同意書參見表6-18。 (二)眼部檢查 仔細進行眼部健康檢查,排除配戴隱形眼鏡禁忌證。 對於一些輕度的眼部炎症和幹眼患者,主覺症狀不明顯,可在矯正同時進行治療,並嚴密觀察,以防在矯正過程中加重而使矯正被迫終止。 (三)驗光 驗光是檢測屈光變化的重要手段。 治療前,要檢測裸眼視力、電腦驗光、主覺驗光、角膜曲率計測角膜散光,從而詳細分析患者的屈光狀況,爲選擇何種類型鏡片提供必要的依據。 矯治開始後,由於角膜的形態發生了變化,電腦驗光已不能客觀合理地表達屈光狀況的變化,經常表現出過高的近視(1~3D)和過高的散光(0.5~0.6D),有時各資料還表現出極大的不穩定性。 因此,只能以檢影爲參考,而規範的主覺驗光則成爲檢測屈光變化的最可靠指標。 我們可根據主覺驗光的結果對鏡片或配戴方式進行相應調整。 表6-18 角膜塑形鏡驗配知情同意書 角膜塑形鏡驗配知情同意書 經過 XXX醫師的講解,本人已充分瞭解關於角膜塑形鏡原理、驗配以及鏡片護理的知識並完全予以理解。 角膜塑形鏡是一種特殊設計的透氣性角膜接觸鏡,通過夜間配戴的角膜塑形作用,白天摘除鏡片後遠視力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角膜塑形鏡的作用是可逆的、暫時的,但是如果要獲得清晰、持久的遠視力,可能還需要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 因爲每個人適合的鏡片以及眼內散光的度數都有所不同,所以配戴後視力提高的程度很難準確預測。 在選擇鏡片之前可以進行試戴,如果對試戴後的效果感覺不滿意或矯正效果不佳,配戴RGP或軟性隱形眼鏡1~3周眼睛就可以恢復。 優點:1.可以根據需要提供良好的遠視力,並有暫時性、可逆的特點。 2.鏡片材料良好的透氧性能保證眼睛的舒適與健康。 3.晚上戴鏡,避免了白天活動時戴鏡不便。 並發症:1.角膜接觸鏡共有的並發症:如感染、角膜潰瘍等。 2.摘除鏡片後可能會有暫時的視物變形。 注意:如果出現眼紅、眼痛、癢、流淚增多、不適感等異常症狀,立即摘掉鏡片,症狀可稍緩解,隨後馬上聯繫眼科醫生,以便作更好的診斷與處理。 如果在配戴過程中出現上述的並發症或者其他原因沒有辦法繼續配戴角膜塑形鏡,可以考慮使用框架眼鏡、RGP、軟性隱形眼鏡或者屈光手術等其他方式進行矯正。 費用情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上述內容本人已充分瞭解,儘管醫生並不能一一列舉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她已經回答了我所提出的全部問題並保證會處理鏡片配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並發症,一旦出現任何並發症,我同意立即聯繫 XXX醫生(日間電話 XXXXXXXX,夜間電話: XXXXXXXX)姓名:地址:電話:日期:簽名:(如患者18歲以下,需要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簽字)監護人:與患者關係:簽名:XXX醫院視光部 (四)角膜地形圖檢查 角膜地形圖是矯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檢測手段。 治療前,我們可根據角膜地形圖來分析角膜表面情況,對治療效果進行預測。 如角膜中央曲率半徑與周邊曲率半徑差值越大,矯治效果就越好。 當然,也有差值較小的患者,經試戴後度數下降很快,這可能與角膜可塑性有關。 如角膜過陡(大於48D)或過平(小於38D),矯治效果都不佳。 過陡的角膜,鏡片定位非常困難,易造成偏位。 過平的角膜,可塑的範圍減小,可矯治的度數減少。 同時,逆規散光和斜軸散光的療效較順規散光差。 這些情況都可根據角膜地形圖進行預測。 開始治療後,如隨訪中發現近視或散光下降很快、散光增加、鏡片活動情況改變和鏡片偏位元等情況都應做角膜地形圖檢測,以瞭解角膜的變化情況,從而對鏡片作出相應的改變,或調整配戴時間。 (五)應用試戴系統 試戴鏡系統的應用分析。 雖然通過眼部健康檢查、驗光、角膜曲率計、角膜直徑和角膜地形圖等的檢測後,我們對角膜的大致情況有了瞭解。 但鏡片戴入眼睛後是否如我們所願發揮作用呢?不一定。 因此我們必須在應用試戴鏡進行直觀的觀察後,才能作出最後的選擇。 因爲角膜地形圖對周邊角膜曲率的測量是不精確的,而周邊角膜曲率對鏡片的配戴定位和活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同時由於上瞼對鏡片的作用,如上瞼太緊,也會造成鏡片的偏位或活動度太大。 爲此,我們必須加大鏡片的直徑或改變鏡片的類型。 以上這些情況我們都只有通過試戴鏡的熒光評價才能發現,從而做出相應的處理。 另外,不同的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也應選擇不同類型的Ortho-K CL,從而達到不同的矯治目的。 總之,只有通過對試戴鏡的熒光評價,再戴鏡驗光,才能最後得出鏡片各項參數的精確值。 (六)追蹤隨訪 追蹤隨訪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所有接受矯治的患者都必須定期隨訪。 特別是第1個月內,這是逐漸適應和屈光度變化最快的時期,也是最危險的時期。 如屈光度變化很大,或鏡片失去壓迫作用時,應及時換片,不然容易造成鏡片偏位,出現角膜變形和角膜散光,甚至近視反彈,嚴重者還會造成鏡片嵌頓,引起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 幾乎所有屈光度>1.50D患者在矯治過程中都需要調整或更換鏡片2~4副,並且治療完成後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配戴固定鏡片,以維持矯治好的度數。 因此,只有定期追蹤隨訪,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至於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後果。 (七)並發症 1.主要的並發症是角膜上皮染色和角膜可逆性散光的增加或變化,各占47%和18%。 出現角膜上皮染色的原因和處理如下:①經常揉搓眼睛,鏡片摩擦角膜造成,可點用潤滑液,減少摩擦,停止擦眼。 ②鏡片清潔不乾淨,應徹底清潔甚至抛光後再使用。 ③鏡片壓迫過緊或配戴時間過長造成角膜上皮水腫脫落,可停戴幾天或更換鏡片。 ④感染,輕者可邊治療邊矯治,重者停戴治療,痊愈後再繼續矯治。 ⑤輕度幹眼,可適量使用人工淚液。 2.角膜可逆性散光增加或變化主要是由於鏡片偏位或嵌頓造成角膜變形所致,可採取以下方法處理:①更換鏡片。 ②如爲夜戴患者因眼瞼過緊或睡眠習慣(側臥、仰臥)不同導致散光出現或加重,可改爲白天配戴。 3.經過總結我們發現只要進行規範的驗配和矯治,充分利用主覺驗光、角膜地形圖和試戴鏡等資訊,及時調整矯治方案,角膜塑形鏡片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條件下有效、安全、無創性地矯治近視和散光。 特別是對於18周歲以下不能接受角膜鐳射手術治療的青少年,用角膜塑形鏡片來降低近視和散光的度數並阻止其進展是行之有效的。 四、病例回顧 回顧性病歷資料分析了1999年2月~2005年4月我院視光門診治療的角膜塑形術鏡片配戴者共470位。 相關內容用問卷調查和電話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內容包括配戴者的一般資料、配戴開始時間、選擇配戴的動機、停止配戴的時間、停止配戴的原因、停止配戴後矯正方式的選擇等。 角膜塑形術配戴者選擇該種近視矯正方式的原因,目的爲提高裸眼視力爲23%,爲控制近視爲14%,爲體檢目的爲48%,爲降低近視度數爲15%;2001年新病例的選擇上述原因的比例分別爲33.8%、11.3%、30.0%、24.8%;2002年比例爲16.9%、19.7%、47.9%、15.5%;2003年比例爲21.2%、17.6%、50.6%、10.6%;2004年比例爲13.9%、16.5%、64.9%、4.6%。 共283例配戴者停止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其中3個月內爲99例(35.0%),半年內爲28例(9.9%),1年內爲42例(14.8%),2年內爲98例(34.6%),2年以上爲16例(5.7%)。 對283例停戴病例進行停戴原因調查,其中因體檢完成後停戴鏡片占43.5%(123例),因看了媒體的負面報道後停戴占15.9%(45例),因經濟原因未更換鏡片而停止配戴占12.7%(36例),因眼部炎症等並發症停止配戴占2.8%(8例),因裸眼視力未達到理想效果爲15.9%(45例),其他原因占9.1%(26例)。 資料回顧表明1999~2001年爲發展的高峰時期,之後新病例數有所減少。 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媒體的負面報道後,近視者更謹慎地選擇角膜塑形術。 2004~2005年新病例人數有所增加,分析起原因是近視者對角膜塑形術有了相對理性的認識,在驗配醫師的正確引導下,媒體報道的負面影響在逐漸減弱。 同時各種對裸眼視力有要求的招幹和招生人數的增加也是角膜塑形術配戴人員增加的原因之一。 從選擇角膜塑形術的動機來看,體檢動機的人數比例最高,並且有逐年增加趨勢。 近視控制動機的人數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角膜塑形鏡片對近視的控制效果的確切性缺乏嚴格的對照試驗,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共有283例患者停止配戴角膜塑形鏡片。 按照配戴時間的長短,我們可以發現在3個月內和1~2年期間這兩個階段的停戴率是較高的。 前者主要原因是以體檢爲動機的配戴者在體檢結束後停止了配戴。 但是將體檢動機者占停戴者的比例與體檢動機者占新病例的比例相比較,可以發現有相當多的體檢動機配戴者在結束體檢後繼續配戴,這部分人群將是長期配戴角膜塑形鏡片者的重要來源之一。 1~2年期間停戴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經濟原因未更換鏡片而停止配戴或對配戴後裸眼視力不理想而停止配戴。 對配戴不依從原因分析,不依從原因前三位主要是體檢完成後停戴、裸眼視力未達到理想效果停戴和由於媒體的負面報道後停戴。 由於體檢配戴鏡片的特殊性,其停戴爲合理的停戴,不依從性只能爲相對的。 但媒體報道的負面影響和裸眼視力提高的效果的不理想影響了配戴的依從性。 從相關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來看,和不依從性相關的除了體檢完成後停戴、裸眼視力未達到理想效果、媒體的負面報道外,還有並發症的有無。 從驗配醫師角度而言,要提高角膜塑形鏡片的依從性需要選擇好合適的病人,提高驗配技能,讓裸眼視力的提高達到預期的目標,並且避免或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停戴角膜塑形鏡片後必然要有替代的矯正近視的方式。 從替代的選擇來看,框架眼鏡仍是第一選擇,但RGP鏡片的選擇比例有16.3%。 而我國RGP的配戴在隱形眼鏡的配戴人群也不到1%,可見由於鏡片材料的相似性使更多的角膜塑形鏡片停戴者更容易接受RGP鏡片作爲替代的矯正方式,RGP鏡片爲停戴後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五、相關研究 2001年由於科研的需要,開始驗配美國Paragon公司設計和製作的四弧“倒幾何”設計鏡片,鏡片材料爲氟矽酮丙烯酸脂(FluoroPerm 151-OKTM)。 材料的透氧性(DK)值爲151×10-11 (cm3 /s)(毫升氧氣/毫升×毫米汞柱)(35℃)。 選擇近視眼志願者25例50只眼,屈光不正等效球鏡度數爲-1.75~-4.75D,每位受檢者在配戴前對每只眼進行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最佳矯正視力的檢查、角膜地形圖檢查和單色光波陣面像差測量。 受檢者夜戴鏡片至少7小時,配戴後 1天、1、2、4、8、12周早晨戴著鏡片來檢查,詳細記錄配戴者戴鏡的天數和夜戴的時間。 分別進行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最佳矯正視力檢查、角膜地形圖檢查,12周的隨訪檢查再次做單色光波陣面像差的測量。 受檢者戴鏡前的矯正視力爲-0.0628±0.02857(LogMAR),而戴角膜矯形鏡12周後的矯正視力爲-0.0120±0.03182,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 F =17.821, P <0.001);戴鏡前單色光波陣面像差Zernike函數值的均方根RMS(poot-mean-square)爲(0.5766±0.4771μm),而戴鏡90天後RMS值爲(1.3731±0.80389μm),單色光波陣面像差Zernike函數值的均方根RMS(root-mean-square),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 F =36.513, P <0.001),與各級像差相關的Zernike函數值的RMS值均增加;角膜地形前表面偏心率下降,但後表面偏心率增加。 由此可見降低近視度數的角膜矯形鏡可引起患者視覺質量的下降,角膜矯形鏡配戴後角膜形態改變引起的單色光波陣面像差增大可能是視覺質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Paragon公司後來並沒有進入亞洲市場,Paragon的CRT鏡片並沒有在我院臨床驗配,根據研究的病例情況看,Paragon公司的CRT鏡片在設計上、有效性和安全性還是很出色的。 六、小結 角膜塑形鏡的成功驗配的關鍵不在於開始時的驗配技巧與處方,而在於整個治療過程中的規範隨訪觀察和鏡片的特異設計與修正。 驗配角膜塑形鏡本身是一門藝術,不能簡單的把其當作商品,而是一種醫療行爲。 操作規範,檢查準確,驗配者熟悉鏡片的設計和製作,並直接參與整個治療過程,這樣才能成功驗配。 毛欣傑 呂 帆 第五節 成功角膜塑形的要素 角膜塑形這項高新技術,由於其非手術和對近視控制的顯著控制作用,在中國的應用較西方更具有社會意義。 中國的青少年近視群體大、發病早、近視加深快,目前尚未有其他有效的手段能像角膜塑形這樣有效地矯治青少年的近視和控制近視的加深。 然而,對於一項醫療行爲來說,僅僅有效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安全。 安全加有效,是成功角膜塑形的完整含義。 從1999年開始,中國科技大學現代視光學研究所在中國科技大學醫院眼科驗配了2 000多副角膜塑形鏡,效果良好,未出現過一例嚴重角膜感染事例。 我們總結出一套規範化的驗配服務流程,共有十三步(見表6-19),且每步再規定實施細則,保證了角膜塑形全過程的安全有效。 一、成功的要素 1.角膜塑形的首要因素,是要相信這一技術。 該技術在不斷發展完善,已經成熟到可以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它在西方能夠安全有效應用,在中國也可以。 2.第二要素是驗配醫師能夠理解角膜塑形的作用原理和鏡片設計方法,能夠根據患者的角膜和屈光特徵提出個性化設計建議,爲取得好的、安全的療效打下基礎。 3.第三要素是精心挑選患者,不適合驗配的應堅決拒絕。 最佳患者應是:無眼部疾病;角膜不要太薄(>0.4mm);近視低於600度;順規散光低於150度或逆規散光低於75度;近視度數與散光度數之比大於2;瞳孔尺寸不要過大;眼壓在12~21mmHg之間;角膜平坦K值在40~46D之間;角膜 e值>0.5。 軟鏡配戴者因爲對護理程式熟悉,同時適應隱形眼鏡的配戴,更爲適合。 此外,兒童和青少年的矯治效果較成年人好。 4.第四要素是進行試戴。 由於角膜塑形是一種動態過程,簡單地按靜態角膜參數設計並不能保證配適性。 通過試戴可以觀察到許多動態變化,及時調整後可以驗配更配適的鏡片,大大提高驗配成功率,降低後續服務工作量。 我們採用試戴程式後(一般試戴2小時),驗配成功率超過95%。 5.第五要素是角膜塑形鏡可以夜戴,也可以日戴。 在中國,由於外部空氣環境不夠清潔,我們一般要求患者夜戴,患者滿意度較高。 部分患者在初戴第1周有角膜點狀染色情況,我們強制性地要求患者在配戴前3天和配戴後第1周點用抗炎藥水作爲預防措施。 對於夜戴持續缺氧者,我們主動要求其放棄角膜塑形。
6.第六要素是嚴控鏡片質量。 收到鏡片後應用顯微鏡檢查鏡片表面和邊緣的光潔度。 在將新片交給患者時應讓患者再次試戴,以再次確認鏡片的配適性。 7.第七要素是復診不能只查視力,還應包括配戴安全狀況。 應檢查角膜表面狀況,鏡片表面狀況及患者的其他感受,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8.第八要素是要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向患者介紹角膜塑形術時,不應做不切實際的承諾,包括預期裸眼視力、近視度數的降幅、鏡片的壽命以及鏡片配戴的頻率等。 患者首次諮詢時,我們發給一張《角膜塑形術相關知識》,全面、實事求是地介紹這一技術。 根據我們的經驗,將預期裸眼視力情況和度數降幅列於表6-19。 表6-19 Ortho-K CL預期矯治效果 矯治前度數 矯治30天後效果視力改善情況 度數降幅 400度以下 裸眼視力提高到1.0以上(含)75%以上 400~500度 裸眼視力提高到0.8以上(含)65%以上 500~600度 裸眼視力提高到0.6以上(含)55%以上 600度以上 視具體情況而定300度以上 這一預期較爲保守,實際中效果更好,患者會更滿意。 鏡片壽命一般在2年,保養好或及時打磨後可以更長些。 若鏡片不能保證安全使用,應及時、強制性地要求患者更換鏡片。 我們將換片和補片作爲一種服務,不謀取利潤。 對於驗配頻率,大多數人每天都要配戴8~10小時,部分患者隔天、甚至每3天配戴8~10小時便能維持效果。 9.第九要素是保留完整的患者檔案,也是角膜塑形成功的一大要素。 應讓患者瞭解相關且真實的資訊,讓患者在“角膜塑形術相關知識”、“角膜塑形三方責任書”、“鏡片使用和護理注意事項”、“復診安排”等文件上簽字並存檔。 保留好患者初診和復診檢查詳細的記錄。 10.第十要素是角膜塑形收費應合理,我們堅持按患者的近視加散光度數收費。 度數越低,收費越低。 這樣可以鼓勵低度近視患者及早接受治療。 這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好,安全性好、成功率高。 11.最後,對患者的培訓工作非常重要:①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眼部和手部衛生,使用指定的護理産品。 在中國,尤其要注意水的質量,不能用自來水沖洗鏡片,自來水中含有阿米巴,用涼開水爲佳。 ②患者在眼部或身體不適時,抵抗力下降,較容易發生角膜感染,應暫停配戴角膜塑形鏡。 ③由於夜戴後鏡片容易粘在角膜上,強行摘片會引起上皮損傷,應要求患者摘鏡前點滴舒潤液,確認鏡片滑動後方可摘片。 ④提醒患者,一旦戴鏡時感覺痛疼、流淚、視力減退等症狀時,應立即摘鏡,點用抗生素藥水並前往驗配處檢查。 二、附件 (一)角膜塑形鏡驗配操作流程(表6-20)(二)角膜塑形相關知識(供患者諮詢時閱讀) 1.性質:是一種非手術性近視矯治方法,應在醫師/視光師指導下進行。 2.主要功效:①患者白天(1天24小時中的10~16個小時)眼睛處於非近視或較低的近視狀態,不用配戴任何眼鏡即可擁有良好的裸眼視力。 ②對於青少年患者,能有效遏制其近視的快速加深。 3.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角膜參數設計一種特殊的硬性隱形眼鏡,採用高透氣性材料加工製作,讓患者配戴。 表6-20 角膜塑形鏡驗配操作流程
序號 內容 設備 操作人員 流程說明 使用文件 1 接待 視力表 護師 詢問患者的近視史、配戴史、近視度數和主觀感覺,填《基本資料登記表》。 《基本資料登記表》 2 問診 主治醫師護師 對近視度數和年齡符合條件的患者,介紹角膜屈光療法,讓其閱讀《角膜屈光療法相關知識》。 《角膜塑形相關知識》 3 適配初檢 檢影鏡、鏡片箱、角膜曲率儀、眼底鏡、眼壓儀、裂隙燈 驗配師 對有興趣接受角膜屈光療法治療的患者,讓其在《角膜塑形相關知識》上簽名並交回,然後對其進行適配初檢。 《綜合檢查表》《初檢程式》 4 評估付保證金 主治醫師護師 對適配初檢進行評估,排除不適配患者。 同意試戴的患者應交付保證金,保證一旦試戴有效後即簽約治療,否則將沒收保證金。 5 試戴 標準片組、裂隙燈 驗配師 對初檢適配的患者進行2~4小時的試戴觀察,找出最佳標準片。 步驟見《試戴程式》。 《綜合檢查表》《試戴程式》 6 特殊檢查地形圖、A超、角膜測厚儀、裂隙燈 對於較難找到試戴片或試戴後效果不佳、偏位的患者進行角膜地形、A超或角膜厚度檢查和分析,以找出適配試戴片或進行特殊設計。 《綜合檢查表》 7 簽約付款 主治醫師護師 與試戴有效的患者簽約;患者付款;發給患者《角膜塑形注意事項》。 《三方責任書》、《角膜塑形注意事項》 8 訂制鏡片 主治醫師驗配師 填寫《定制鏡片參數表》,包括對試戴片參數優化的建議。 醫師簽名。 《定制鏡片參數表》 9 驗收鏡片顯微鏡或裂隙燈 驗配師 收到製作好的鏡片後,應對鏡片的表面和邊緣光潔度進行檢查驗收,清洗和浸泡。 對不合適的鏡片修正或退回。 《鏡片驗收標準》、《退換片表》 10 交付鏡片使用指導視力表裂隙燈 驗配師 清洗消毒鏡片後讓患者戴鏡,檢查戴鏡視力和熒光染色,確認鏡片適配。 對不適配的鏡片應與廠家核對鏡片製作參數的準確性並重新製作。 確認鏡片適配後,對患者進行鏡片戴片、摘片、護理培訓,直至患者能規範操作;處方抗生素眼藥水讓患者每天使用,同時告知患者特別注意事項和復診時間,讓患者簽署《鏡片領取說明書》。 《角膜屈光療法注意事項》、《鏡片領取說明書》 11 復診 視力表、裂隙燈、角膜地形圖、檢眼鏡片箱等 主治醫師驗配師 檢查戴鏡視力、裸眼視力、角膜上皮狀況、鏡片狀況。 並根據患者的自述,進行其他檢查,積極妥善的處理各種疑義和投訴。 《復診程式》《復診記錄表》 12 矯正結果確認 驗配師 裸眼視力穩定後,通過儀器檢測,結合患者自述,確認矯正結果並簽署《矯治有效性確認書》。 對矯正結果不合格者,解除治療協定並退款。 《矯治有效性確認書》、《解除近視矯治服務協議書》 13 維護期檢查 視情況 主治醫師根據患者的自述,進行相應的檢測。 《復診記錄表》4.矯治過程:治療分兩個主要階段。 (1)第1個月爲治療期,讓患者的視力或降低的度數達到預計的狀態。 這段時間內,醫師/視光師對患者的情況密切跟蹤,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包括配戴方式、配戴時間的長短、調整鏡片、增加輔助性用藥等。 患者須按規定和醫囑按時復診和配合治療。 (2)治療期完成後,矯治過程進入維護期。 根據各人不同的情況,患者需要每天或隔天配戴鏡片一段(8~10小時)時間,以保持治療效果。 患者按時進行月復診,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自動停戴、自點抗生素眼藥水並及時與醫師/視光師聯繫。 5.預期矯治效果:參見表6-19。 6.矯治原理:近視眼的眼視光學表現爲平行入射光進入人眼後聚焦在視網膜前方,即眼屈光力過高。 通過配戴特別設計的硬性矯形角膜接觸鏡,可以合理改變角膜表面的形狀,降低眼屈光力,從而降低甚至消除近視。 這一原理與鐳射手術相同。 只是鐳射手術是永久性地削磨角膜內部的部分組織,而角膜屈光療法作用於角膜外表面(上皮),不接觸任何角膜內部組織。 角膜上皮具有彈性,角膜組織細胞具有“記憶性”,傾向於回復到以前的狀態。 因此,需要每日(有些人隔日)配戴,才能維持矯治效果。 7.不適合治療人群:(1)眼部禁忌證:包括各種原因導致的幹眼症;慢性淚囊炎;眼瞼閉合不全;麻痹性斜視;眼球震顫;慢性角膜結膜炎;圓錐角膜;慢性色素膜炎;弱視;視神經及視路疾患導致的視力矯正不良;晶狀體混濁及慢性青光眼等。 (2)全身禁忌證:包括急、慢性副鼻竇炎;嚴重糖尿病;正在使用皮質類固醇、阿托品類等對矯治有影響的藥物;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膠原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等。 (3)屈光性禁忌證:近視高於800度;順規散光大於300度,逆規散光大於150度;角膜平坦K值小於39D。 (4)個體條件禁忌證:年齡小於10歲;個人衛生不良者及不依從治療規則者。 (5)其他禁忌證:做過角膜屈光手術者;角膜外傷者;12mmHg>眼壓>21mmHg;角膜中央厚度≤0.4mm。 8.最佳治療物件爲無上述禁忌證,同時具備下述條件:(1)近視600度以下,順規散光150度以下,逆規散光75度以下,近視度數∶散光度數>2∶1。 (2)角膜平坦K值大於42D,小於46D。 角膜中央垂直K和水平K值之差小於1.5D。 角膜外表面由中央向邊沿逐步平坦,E值大於0.5。 (三)角膜塑形鏡使用注意事項(供患者定制鏡片後、取片前閱讀) 鏡片是醫師/視光師實施近視矯治的器具,憑醫師/視光師處方定制,在醫師/視光師指導下使用。 1.首次戴鏡前(1)領取鏡片前患者應和驗配人員一起檢查鏡片表面與邊緣的光潔度,不合格的鏡片不能簽收。 (2)交付鏡片時應讓患者戴鏡並檢查戴鏡視力和鏡片配適狀態,配適狀態不佳的鏡片不能交付。 (3)交付鏡片時應培訓患者戴鏡、摘鏡和鏡片清洗、浸泡、消毒、除蛋白沈澱的方法,並讓患者親自操作。 (4)交付鏡片時,驗配人員應開列配套的伴侶盒、吸棒、護理液、舒潤液、除蛋白酶片(液)産品和抗生素眼藥水,讓患者購買並按規定使用。 (5)交付鏡片時,驗配人員應向患者說明按時復查的必要性和復查時間。 告知患者首次配戴的次日清晨需戴鏡復查。 其餘復查可不戴鏡,但需要攜鏡片以便檢查鏡片的狀況。 (6)交付鏡片時,應告知患者異常情況時的處理方法。 (7)首次戴鏡前鏡片應浸泡6小時以上並手工清洗。 2.每日戴鏡前(1)確認鏡片已浸泡消毒4小時以上。 (2)確認手指甲不過長、雙手應用肥皂洗淨、沖淨。 (3)女士應在化妝前戴鏡,以免染上油脂。 (4)鏡片用護理液清洗後用涼開水沖淨,不要用自來水。 (5)區分好左、右鏡片。
(6)身體不適時(如感冒發燒、嚴重腹瀉等)或眼部不適時暫停戴鏡。 3.戴鏡中(1)不要用力揉眼睛,以免導致鏡片移位或損傷角膜表皮。 (2)不要長時間停留在污濁空氣、化學煙氣和風沙環境中。 (3)如有灰塵掉入眼內,摘下鏡片,眨眼,讓灰塵排出。 然後清洗鏡片,重新戴鏡。 (4)戴鏡時勿使用眼藥水,以免發生化學反應。 (5)戴鏡時出現眼紅、異物感、流淚、畏光、疼痛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摘下鏡片,洗淨後重新配戴。 如果症狀依舊,應停止戴鏡、點滴抗生素眼藥水並與驗配機構聯繫。 4.摘鏡時先點1~2滴舒潤液,眨眼,5分鐘後確認鏡片在角膜上滑動方可摘片,切不可強行用吸棒摘片。 5.摘鏡後(1)如醫生要求,可點1~2滴抗生素或保護角膜類藥水。 (2)清洗鏡片,然後放入儲存盒浸泡,不要混淆左、右眼。 (3)每周進行一次除蛋白沈澱護理。 (4)搓洗鏡片時用力應均勻,以免使鏡片變形、破裂。 6.護理産品的使用(1)本鏡片配套的護理産品爲:博視頓簡易多功能護理液(清洗、浸泡、消毒、濕潤);博視頓舒潤液(舒潤液);除蛋白酶片或除蛋白清潔液。 (2)護理産品應在有效期內。 (3)護理液開瓶後60天,即使未用完也應丟棄。 (4)每天更換清洗、浸泡鏡片的護理液。 (5)倒掉老護理液後,用開水清洗鏡片儲存盒,晾乾後加入新護理液。 (6)護理液,特別是除蛋白功能的護理液禁止滴入眼內,鏡片必須沖洗乾淨後方可配戴。 (7)不要用開水和其他化學品沖洗鏡片,不要加熱護理液,不要混用兩種護理液。 7.復查時請攜帶鏡片,讓驗配人員檢查鏡片表面並作適當處理(表6-21)。 表6-21 戴鏡後復查日期一覽表 注意事項 醫生復查記錄戴鏡次日上午 不摘鏡片,帶鏡盒 裸眼視力 備註戴鏡後1周 摘鏡片後,帶上鏡片和所有護理物品今後每月復查1次 摘鏡片後,帶上鏡片和所有護理物品劉廣進 陳林義 陳大本 陶悅群 第六節 夢戴維角膜塑形鏡試戴片的臨床應用 雖然目前可用特定方程或用電腦程式決定所需角膜塑形鏡的參數,但是用夢戴維角膜塑形鏡試戴片決定角膜塑形鏡的參數仍然是普及角膜塑形鏡的簡捷、有效且安全的辦法。 通過試戴能立即瞭解到鏡片的各種配適狀態,以便及時調整鏡片的參數。 這是一個角膜塑形鏡驗配人員都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功。 試戴是根據眼部檢查的各項資料,在一套試戴片中找出適合的鏡片讓患者戴上後再觀察患者戴鏡後的配適狀態,以此來決定患者所需要的最佳角膜塑形鏡的參數。 具體方法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一、首選試戴鏡片 (一)做好眼部一系列檢查 按眼視光規範檢查程式操作。 (二)選擇第一隻試戴片 按角膜最平的K值(FK)及屈光不正度選擇試戴片的型號。 例如FK 44.5D,近視度數 -4.00 D那麽就選用44.5/4.00的鏡片。 但是要注意以下幾點:1.當 e值較大時要選用第三弧較平的試戴片,反之要選用較陡的試戴片。 2.若 e值較低時(參考值是小於0.25)常常要選用壓力較大的鏡片,即需要將矯治的度數高於患者的屈光不正度。 3.因爲選鏡片時已經用最平的K值爲基數了,所以一般只需要考慮需要矯治近視的球鏡度數,而不需要考慮散光的度數。 (三)戴鏡、摘鏡方法 1.戴鏡方法桌上鋪一塊白色的毛巾以防鏡片脫落時丟失。 先取出右眼的鏡片放入左手的掌心,於鏡片的凹面滴幾滴護理液,用右手食指指腹輕輕清洗鏡片,洗好後用涼開水或純淨水將鏡片上的殘餘護理液沖洗乾淨。 再將兩手上的水迹用毛巾擦幹,只保持右手食指上有少許水迹,以便鏡片吸附在上面。 在鏡片凹面滴一滴潤眼液後,戴鏡者對著鏡子用左手的中指拉開右眼的上眼瞼並固定,用右手的中指拉開下眼瞼並固定,將持有鏡片的食指輕輕向角膜方向移動,將鏡片貼在角膜中央。 戴上後,先鬆開下眼瞼,然後放開上眼瞼,再閉眼。 此時,當眼睛睜開後能感覺到視力明顯提高,否則就是鏡片沒戴上或沒戴好。 用同法戴左眼。 2.戴鏡注意事項(1)當鏡片沒有戴在角膜中央時,可讓患者輕輕轉動眼球,鏡片常常可自動移到正確的位上。 若不起效,應當用吸棒將鏡片立即取下來,休息一會再戴。 (2)當戴上時發現鏡片下有氣泡時,可閉上眼睛,用食指腹輕輕按摩眼瞼,氣泡常能消失。 若有較大且又消失不掉的氣泡,需要取下來重新配戴。 爲防止氣泡進入鏡片下,在戴鏡前要多點一滴潤滑液,將頭低下,保持鏡片的凹面向上的姿態將鏡片戴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避免氣泡進入鏡片下。 因爲第二弧太陡而引起的鏡片下氣泡的現象還是較少的。 戴鏡前一定要將護理液沖洗乾淨,否則容易導致眼部刺激症狀。 3.取出鏡片方法取出鏡片前先要滴一滴潤眼液,過幾分鐘後,再取出鏡片。 取出鏡片時,用戴鏡時的同樣辦法扒開眼瞼,再用吸棒輕輕接觸鏡片即能取出。 或者在扒開眼瞼後用右手食指將下眼瞼瞼緣推動鏡片的下緣,再壓向鞏膜壓,鏡片即被取出。 4.注意事項吸棒不要放在鏡片的正中央,也不要在垂直方向強行撥動鏡片。 要像翻動一頁書本那樣把鏡片掀開。 否則因鏡片吸附在角膜上不易取出。 當鏡片已經與角膜粘固時,一定要在先滴潤眼液後用手推動下瞼使鏡片出現滑動時再取出鏡片,否則易造成角膜上皮的損傷。 不用吸棒取出鏡片時,更要注意將毛巾鋪好,防止鏡片脫落、丟失。 二、評估配適狀態
(一)初評配適狀態 初戴鏡後先讓患者閉眼休息10~15分鐘,待患者適應後,異物感緩解時再檢查,否則淚液太多影響觀察。 少數患者異物感較重時,可點表面麻醉劑後再檢查。 首先查戴鏡視力,戴著適合試戴鏡片的視力應該達到1.0或1.2。 若低於1.0,表示所選的鏡片不適合,要重新核對鏡片,以防拿錯。 評估前,用熒光素鈉點眼。 用熒光素條最好用抗生素滴在條上,防止感染。 用液態的熒光素時更要注意定期消毒。 最理想的配適狀態是:鏡片位於角膜的正中,眨眼時雖有1~2mm活動度,但是能自動回到角膜中央。 鏡片的 BC區無熒光素充盈,呈黑色暗區,直徑約3~6mm;RC區是一圍繞BC區的圓圈,寬約1~2.5mm呈鮮綠色;AC區在RC區的週邊,與角膜平行接觸,只有極淡的熒光素充盈,呈淡淡的暗綠色,寬度約2~3mm,要在較暗的暗室裏才能看出,若檢查室內光線較強時,常常看不到綠色。 PC區,是在鏡片的最邊緣,寬度約0.5mm,是淚液進入鏡片下的通道,呈現一很亮的綠色環。 (二)注意事項 預期矯正的屈光不正較小時,因爲BC弧的壓力較小,RC弧也很淺,所以戴鏡後的熒光素圖的幾個弧之間的界線不很明顯,尤其是BC弧區常常有少量熒光素的充盈,這是正常的情況。 試戴的早期,尤其是對於屈光不正度較高的患者,鏡片的活動度常常表現較大,RC弧較寬,BC弧區也較小。 不要誤認爲是鏡片太松或鏡片的壓力不夠,這是因爲鏡片尚浮在角膜的上面,還沒有壓到預定的位置,半小時或2個小時後常常就能達到較爲理想的配適狀態。 患者的異物感太重,眼淚過多時不要評估。 因爲眼淚過多時鏡片下的淚液也較多,鏡片的活動度較大,容易誤診是鏡片太松。 要等到患者的異物感好轉時再重新評估。 熒光素的量也要掌握得適當,多了容易誤認爲是鏡片太松或覺得BC弧壓力不夠。 少了則又以爲鏡片太緊或BC弧壓力偏大,造成誤診。 (三)第二次評估配適狀態 第二次評估要在第一次評估半小時後進行。 因爲角膜塑形鏡是要重塑、改變角膜形狀的,所以它與角膜之間的關係是動態的。 第一次評估時覺得很好,但是過了半小時或者2小時,甚至於1、2天後才發現配適不良。 爲了提高角膜塑形鏡驗配的成功率,多次評估鏡片的配適狀態是必要的。 在給患者試戴時,最好是每半小時觀察一次,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鏡片。 對於那些鏡片位置不佳、活動度不理想、屈光不正度下降不多的,爲穩妥起見,可在調換適當的鏡片後將試戴片給患者帶回夜間試戴(注意:若試戴片的材料是不透氧的PMMA的,不能過夜配戴),次日早晨戴著鏡片來復查。 爲了更好地調整夢戴維角膜塑形鏡試戴片,弄懂夢戴維角膜塑形鏡試戴片系列的性能是必要。 夢戴維角膜塑形鏡試戴片的鏡片箱內一般有120片試戴片, 向是按FK的大小排列的,縱向是按屈光不正度排列的,參見表4-1。 爲了迅速正確地找出最合適的試戴片,瞭解以下幾點是有幫助的。 1.BC弧是關係到矯正屈光不正力量大小的,越向表的左側選擇鏡片,矯正力量越強,越向右越弱;越向上越弱,越向下越強。 2.RC弧是關係到矯正速度快慢的,同時也有穩定鏡片和影響矯正力量的作用。 它的曲率半徑的大小取決於將要矯正的屈光不正度的大小,需要矯正的屈光不正度越大,RC弧的曲率半徑越小,需要矯正的屈光不正度越小,RC弧的曲率半徑越大。 3.AC弧是關係到鏡片鬆緊的,同一縱向鏡片的AC弧曲率半徑大小不變,但越向左側選擇鏡片,鏡片的曲率半徑越大,越向右越小。
4.從所選的第一隻鏡片(初始鏡片)向各個方向調整鏡片時各弧變化有如下規律:左上 上方 右上左側 原始鏡片 右側左下 下方 右下從原始鏡片向左上調片,BC的曲率半徑相同,RC的曲率半徑增大,AC的曲率半徑增大。 從原始鏡片向上方調片,BC的曲率半徑減小,RC的曲率半徑增大,AC的曲率半徑不變。 從原始鏡片向右上調片,BC的曲率半徑減小,RC的曲率半徑相同,AC的曲率半徑減小。 從原始鏡片向左側調片,BC的曲率半徑增大,RC的曲率半徑增大,AC的曲率半徑增大。 從原始鏡片向右側調片,BC的曲率半徑減小,RC的曲率半徑減小,AC的曲率半徑減小。 從原始鏡片向左下調片,BC的曲率半徑增大,RC的曲率半徑相同,AC的曲率半徑增大。 從原始鏡片向下方調片,BC的曲率半徑增大,RC的曲率半徑減小,AC的曲率半徑不變。 從原始鏡片向右下調片,BC的曲率半徑相同,RC的曲率半徑減小,AC的曲率半徑減小。 第二次評估時大約有50%以上的患者配適良好,可繼續試戴,等1~2小時後再檢查配適狀態和眼視力,如果配適良好,近視的屈光不正度下降1.00~2.00D,眼視力相應提高,可以下定單。 5.如果發現配適不良,及屈光不正度下降不理想,處理原則如下:(1)鏡片的活動度不佳:鏡片在角膜上應當有一個滑動的範圍,以便讓淚液在鏡片下流動,以供角膜新陳代謝的需要。 最佳的活動範圍應該是向上下方活動1~2mm。 若活動範圍過大,很快滑向下方並過了角鞏緣,或者活動的位置不能固定,鏡片在角膜上呈漂動狀,常常顯示鏡片過松。 要向右下方調換試戴片。 若鏡片的活動範圍小於0.5mm,活動的速度很慢,譬如推動鏡片後它從上向下滑動1mm需要2秒鐘,常常顯示鏡片過緊,需要向左上方調換試戴片。 但是若在試戴2小時後還有這種活動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2)鏡片的位置不佳:鏡片位置不佳的原因較多,主要的有角膜散光較大、角膜不對稱指數較大、眼瞼過緊等。 鏡片位置不佳是在驗配角膜塑形鏡的過程中最難處理的事,要仔細分析鏡片的配適狀況並結合角膜地形圖的表現找出原因調整鏡片。 所有的偏位只要不是很嚴重(不超過1mm),鏡片的活動度也很好,就無需處理。 只有當鏡片活動度很小,或沒有活動度,且視力恢復不佳時才需要處理。 1)鏡片偏下:若鏡片位置偏下1mm,活動度也在正常範圍內,不需調整。 只是當鏡片固定在角鞏緣下方1mm以上時,才需要處理。 向下偏位大多數是鏡片太松,可嘗試向左上方調換試戴片。 有時在讓患者採取仰臥姿勢時好轉。 少數患者的非對稱指數較大,角膜的下半部K值比上半部的低,可嘗試向右下方調換試戴片,即將鏡片的三弧適當收緊一點。 2)鏡片偏上:稍微向上偏位,活動度好也不影響矯治的效果。 若向上偏位1mm以上,且固定不動時一般都會造成散光,必須處理。 偏上的原因大多數是鏡片太松。 此時先要將鏡片推動,再看它的活動度,若鏡片太松,可收緊三弧,即向右下方調換試戴片。 少數患者也會因爲非對稱指數較大,角膜的下半部K值比上半部的低,則可嘗試將鏡片的三弧適當放鬆一點,即向左上方調換試戴片。 3)鏡片偏左或右:鏡片的側向偏位是最難處理的事,大多數是患者角膜本身的問題,可因散光較大、非對稱指數較大或屈光不正度較高而致。 還有些患者的角膜條件很好,屈光不正度也不高,但是就是偏位嚴重,這就要考慮是由眼瞼的力量不平衡而致。 4)鏡片斜向偏位:斜向偏位的原因與 向偏位大致相同,可以參照按上述方法進行處理。 5)嚴重的偏位:經調整鏡片後仍然不能解決就要放棄角膜塑形鏡的治療,或者告訴患者只能白天戴。 偏位較輕的處理辦法是:可以考慮向上方調整鏡片,目的是放平BC弧和RC弧,增加鏡片的穩定性。 還可以加大角膜塑形鏡的直徑(可加大到11mm)甚至可以兩種辦法同時使用。 (3)戴鏡後視力屈光不正度下降不理想:一般說來,戴用適合的試戴片1個小時能使近視度數降低1.00D左右,2個小時大約能降1.50D到2.00D。 戴用8小時的,一般也能降低原有屈光不正度的70%,眼視力也相應提高。 若達不到上述預期效果,有以下幾種可能:1)鏡片配適不良:若出現上節中所描述的各種配適不良,都能人爲的造成角膜散光,或者矯正力度不夠,而致視力恢復不佳。 應按仔細找出原因調整鏡片。 2)患者的角膜 e值較小:角膜前表面越是趨向球面化,重塑的可能性就越小,矯正就越是困難,可試用加大BC弧壓力的辦法,即向下方調整鏡片解決。 3)患者有較高的內散光:當有內散光即晶狀體散光時,角膜塑形鏡的效果不會很好。 用了角膜塑形鏡後有時反而將內散光顯露出來,造成視力不佳。 預防的辦法是在檢查時要給予注意。 少量的內散光可以試用加大BC弧壓力的辦法,若較大的內散光(大於1.00DC)就應該放棄治療。 4)其他:鏡片左右搞錯、鏡片下有較大氣泡、角膜中央有較多上皮脫落或角膜水腫,甚至於過矯造成遠視等都會使眼視力不佳。 有時也有不明原因的,可能是角膜的硬度較高,可塑性不好的關係,這在成人可能出現的較多。 如果沒有發現以上的問題,殘留的屈光不正度也不高,角膜地形圖的表現正常。 這也可能是患者本身的反應就比較慢,可以讓患者繼續試戴幾天,也可以就直接定制鏡片。 屈光不正度較高者,在1周後,甚至於1~2個月,屈光不正度還在不斷下降(但是不要指望能降得較多),視力也相應不斷地提高。 可以向患者解釋,讓他耐心地等一段時間。 作者曾經遇到過一個患者,屈光不正有 -5.00 DS,戴鏡片後配適狀態很好,戴鏡的視力達1.0,但是戴了半個月視力還只有0.6左右,殘餘-1.00DS的屈光不正。 但是經過2個月後視力穩定在1.0。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反應越慢。 (4)試戴時出現的其他問題:也常常發現對護理液過敏,患者感覺異物感較強,裂隙燈下角膜上皮點狀染色陽性,應立即停止試戴。 爲防止對護理液過敏的發生,試戴時一定要將護理液沖洗乾淨,或換一種護理液。 鏡片下異物也常常發生,多數發生于讓患者帶回家過夜試戴,囑咐患者來就診時儘量避免灰塵進入眼內。 三、夢戴維角膜塑形鏡試戴片的試戴結果舉例 在夢戴維角膜塑形試戴片箱內常常找不到完全適合有些患者的鏡片,這就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參數的調整或按具體情況設計鏡片。 舉例如下: (一)角膜K值較高或較低 1.徐某 女 17歲 病例號5124 初診2005-8-4左-2.75DS/-0.75DC×10° HK46.00 VK48.50按45.5/2.50選片試戴10分鐘後再檢查配適,50分鐘後鏡片偏鼻側2.5mm。 設計鏡片,按45.5/2.50試戴片參數再將BC弧收緊0.37D,AC弧收緊0.9D。 戴鏡後次日 眼視力0.6,每晚戴鏡6天後眼視力1.0。 小結:本例的K值較高,無法再調換試戴片,經設計後效果很好。 2.夏某 男 19歲 病例號5223 初診2005-10-26左-3.50DS/0.75DC×180° HK39.25 VK40.50用40.0/400試戴片10分鐘後,1小時後檢查配適,但角膜地形圖顯示偏顳側1.0mm。 考慮K值較低,故設計,按上述試戴片的參數將第二弧放平1.5D,戴鏡後次日 眼視力0.8,鏡片配適良好。 小結:本例K值較低,所以用超出常規選試戴片,做正式鏡片時只得將資料調整。 (二)近視度較高 1.胡某 女 13歲 病例號5150 初診2005-8-21右-7.00DS/-0.75DC×180° HK42.75 VK43.25用42.5/6.00試戴,試戴後10分鐘和2小時都檢查配適,2小時後檢屈光不正度下降 -2.00 DS。 設計鏡片:試戴片中已無相應的鏡片,故設計。 按上述試戴片的參數將BC弧放平1.25D,RC弧收緊,第一個AC弧相同,第二個AC弧要比第一個平坦0.3D,此鏡片是按七弧設計的。 戴鏡後次日眼視力0.2,1周後0.8,1月後1.0。 角膜地形圖呈牛眼,角膜染色陰性。 小結:一般屈光不正度超過-5.00DS要就比較難做,超過-6.00DS一般不主張做,但是此例散光較小, e值較大(0.59),是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朱某 女 13歲 病例號5119 初診2005-7-29右-8.00DS/-1.25DC×10° HK42.75 VK45.00先用42.0/600試戴片觀察,偏上1mm,但各弧配適,活動度有0.5mm,次日眼視力0.4,矯正視力-5.00DS達1.0。 2005年8月4日戴用設計的鏡片,次日 眼視力0.15,3天後 眼視力0.25,出現中央島,戴用半個月後 眼視力0.4,2005年9月11日達1.0,2005年12月25日達0.8,角膜地形圖示“牛眼”。 該患者左眼-7.00DS/-1.50DC×180° HK42.825 VK44.75,也用與右眼同樣辦法,病程相似,2005年12月25日復查時眼視力0.8,雙眼1.0。 小結:此病例右眼第一次試戴鏡片偏上1mm,放鬆第三弧,即好轉。 屈光不正度雖高,但是如果鏡片配適良好,也能達到較滿意的效果。 (三)試戴時鏡片位置不佳 1.朱某 男 12歲 病歷號 5112 初診2005-7-17右-1.50DS/-0.75DC×180° HK42.00 VK42.75首選用右42.0/2.00的試戴片,15分鐘後戴鏡視力1.0,但是鏡片偏顳側1.0mm,活動度1.5mm,再過半小時後偏顳上1.5mm,活動度1mm。 本例決定設計鏡片,將三弧適當放鬆並做成兩個三弧(41.26和40.96)。 按上述參數製作的鏡片戴用1天後眼視力1.0,鏡片位置居中,活動度1.5mm,各弧配適。 小結:本例原三弧太緊,導致鏡片位置不佳,放鬆了三弧並做成兩個三弧後鏡片的穩定性增加,解決了偏位的問題。 2.彭某 男 12歲 病歷號5107 初診2005-7-11左-5.25DS/-0.75DC×150° HK43.625 VK44.25選用43.5/500試戴後偏鼻上2mm,活動度1mm。 設計時將AC弧放鬆0.5D。 正式鏡片戴用後發現鏡片下偏,眼視力只有0.25~0.6之間,戴鏡時發RC弧內較多氣泡,角膜地形圖可見BC弧壓力不夠。 再核對鏡片參數,發現原設計RC弧的資料出錯(陡了1.25D)。 重新核准資料後重新製作第二副鏡片後鏡片配適,眼視力次日眼視力0.8,1周後1.0。 角膜地形圖呈牛眼。 小結:本例角膜的不規則指數太高,角膜的上半部K值比下半部高,所以常規選試戴片鏡片就向上方偏位,AC弧放鬆後並且將直徑加大到11mm,鏡片偏位元情況好轉明顯。 製作時第一次鏡片的RC弧,致矢高太大,鏡片壓不下去,故效果不佳。 3.楊某 男 20歲 病例號5232 初診2005-12-9右-2.25DS HK43.75 VK43.75選43.5/200試戴片10分鐘後配適,半小時後檢鏡片偏下固定,推動後見鏡片活動度慢,查角膜地形圖示角膜下半部的K值大於上半部的K值,最大K值位於角膜中央的顳下方2.7mm處。 故應放鬆AC弧,再選43/200,半小時後檢配適。 次日眼視力0.8,第3天眼視力1.0。 小結:此病例第一次試戴鏡片偏下,但是下方的角膜K值大於上方的,故應放鬆AC弧。 (四)視力恢復不好 範某 女 17歲 病例號 4050 初診2004-10-4左-5.70DS/-0.75DC×175° HK46.75 VK47.50選46.0/600試戴片配適,按此定做鏡片。 正式鏡片戴用後檢常偏位於顳側,且 眼視力一直不好,波動在0.3~0.6之間,角膜地形圖有中央島。 分析是因爲鏡片矢高較高,所以修改鏡片。 將BC弧放鬆0.5D,並將RC弧也放鬆1.0D,直徑加大到11mm,以減少矢高及增加它的穩定性。 按新設計的鏡片戴用後次日檢鏡片配適,眼視力0.3。 1周後眼視力達0.5,1個月後爲0.8~1.0,角膜地形圖呈牛眼。 小結:本例K值較高,但是第一副鏡片沒有按較高的K值設計,改變的設計後效果明顯好轉。 以上幾例是調整成功的範例,但是不要指望每一個患者都能成功,如果成功率能做到85%算是正常的,超過90%就是很好。 對於那些屈光不正度過高、散光過大、K值太高或太低、角膜不對稱指數過大、裂瞼過小、眼瞼過緊等條件不好的患者,不要勉強去做,否則容易適得其反。 尤其是鏡片沒有活動度,熒光素無法進入鏡片下的,不能給患者使用,否則極易産生角膜缺氧而致一系列的並發症。 在調整鏡片前一定要仔細分析鏡片的配適狀況和角膜地形圖的情況,要能正確判斷每一個弧的鬆緊度,逐一調整。 (五)角膜塑形鏡致暫時性圓錐角膜的一例報道 鄧斌 男 15歲 病例號5019 初診2005-2-15右-5.75DS/-1.00DC×180° HK42.25 VK44.25按41.5/550定制鏡片,戴用後鏡片偏上1mm,活動度小於0.5mm,1周後 眼視力達0.8。 9月4日起覺眼不適,有重影,9月11日視力下降到0.3。 角膜地形圖呈現圓錐角膜狀改變,即停戴角膜塑形鏡,10月2日再次檢查恢復原狀。 10月15日再用43.0/550定制鏡片,11月6日復查時眼視力1.0。 左眼情況類似。 四、夢戴維角膜塑形鏡的安全有效性評價 1.目的爲了探討配戴“夢戴維”高透氧夜戴型硬性角膜塑形鏡的安全性。 本文對2005年6~12月資料記錄完整的140例(277眼)病例分析了應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方法用“夢戴維”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常規眼前後節檢查。 規範性驗光:電腦或部分檢影做客觀驗光,綜合驗光儀、插片做主觀驗光。 查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圖。 根據角膜曲率設計試戴片,試戴15分鐘裂隙燈下初步評估,配適良好者讓其戴片1~2小時後熒光素鈉染色裂隙燈下用鈷蘭光評估。 評估標準:鏡片中心定位良好,活動度1~2mm,熒光圖譜符合配適要求。 取片查裸眼視力,角膜有無點染,角膜地形圖分析鏡片定位及鏡片BC塑形改變狀況,以確定定制鏡片參數。 1~2周通知領取鏡片。 教會摘戴及清洗護理鏡片,同時進行健康教育,囑咐注意事項。 晚睡前戴片次日上午戴著鏡片復查。 裂隙燈下評估夜戴後的配適狀況,取片後查裸眼視力,角膜有無點染,角膜地形圖,良好者告之復查時間。 3.結果140例(277眼)男性65例;女性75例,年齡最小者8歲,最大者23歲。 屈光度1~2D 66眼;2.25~4.0D 116眼;4.25~6.0D 86眼;6.25D以上15眼。 角膜點染分輕、中、重三級。 次日及1周復查輕度者36眼,占13%;中度者2眼,占0.72%。 2周復查輕度3眼,占1.1%;中度者2眼占0.72%。 1周復查輕度點染採用抗生素點眼,再復查角膜恢復正常。 中度點染,需調整鏡片角膜恢復正常。 277眼有5眼調片後角膜無點染,配適良好。 角膜地形圖顯示:正中231眼,占83.4%;偏下13眼,占4.7%;偏鼻側29眼,占10.5%;偏顳側伴重影4眼,占1.4%,調片後正常。 BC塑形改變:正圓規則217眼,占78.3%;不圓欠規則60眼,占21.7%。 矯正視力0.6以下7眼,占2.5%;0.8者72眼,占26%;1.0以上者198眼,占71.5%。 4.討論角膜塑形鏡進入中國8年,如果正確應用其有效性是肯定的。 但最擔心的就是安全性。 規範的驗配,完整的售後服務體系是有效、安全應用的保證。 本文277眼追蹤半年分析:①採用試戴評估後定制鏡片,驗配成功率高,配適良好。 ②角膜點染與鏡片設計及初次配戴操作有關,次日復查點染者,讓其停戴一晚或抗生素點眼,復查角膜正常後讓其戴片。 2周復查有怕光症狀,中度點染,需調整鏡片。 ③強調復查:次日,1周,2周,1月,不按時復查者電話諮詢。 277眼有4例4眼配戴期間角膜異物傷。 有3人無自覺症狀,復查時見角膜有一點狀混濁,熒光素染色陽性。 詢問得知進入異物擦傷,因戴片時告之不適停戴,抗生素點眼。 故停戴一晚及抗生素點眼,因此症狀不明顯。 另一例明顯有怕光流淚而來復查。 見角膜正中點狀著色。 4例經處理後無潰瘍發生。 ④認真交待注意事項:初戴1周內,取片後要用抗生素點眼,必須做到1周復查;反復強調不適停戴,抗生素點眼,隨診。 我們認爲如果嚴格遵循驗配要求,認真做好配戴服務,配戴角膜塑形鏡是安全的。 胡忠林 張 捷 張 河 鄧 平 第七節 全球角膜塑形術學術大會和中美角膜塑形技術高峰論壇
全球角膜塑形術學術大會(global orthokeratology symposium,GOS)是一個定期舉辦的專注於角膜塑形學研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議,參加者爲眼視光科研人員、眼科醫師、視光醫師和視光産品製造企業。 GOS每年舉辦一次,時間在夏季,目前已舉辦了三屆。 第一屆GOS於2002年8月9日至8月11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來自亞洲、北美、歐洲、澳洲和拉丁美洲24個國家的35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 2003年由於非典(SARS)的原因停辦。 第二屆GOS於2004年7月22日至25日仍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有34個國家的60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 第三屆GOS於2005年7月28日至31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來自31個國家的60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 首次中美角膜塑形技術高峰論壇於2005年5月21日在北京召開,100多位中美專家、學者和各界代表參與了這一特殊專業的研討活動。 第一屆GOS共有48篇大會發言;第二屆GOS共有44篇大會發言和25篇張貼論文;第三屆GOS共有39篇大會發言和31篇張貼論文。 中美角膜塑形技術高峰論壇有8位代表進行了大會重點發言,之後展開了討論。 以下是歷次會議的概要總結。 一、第一屆GOS介紹 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挪威、韓國、瑞士、巴西、德國、以色列、烏拉圭、馬來西亞、義大利、丹麥、土耳其、愛爾蘭、墨西哥、葡萄牙、荷蘭、希臘、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的350餘名專業領域的專家、教授、基礎與臨床研究人員、加工設計師以及部分管理和市場人員,于2002年8月9日至11日彙聚一堂,參加了由Contact Lens Spectrum和 Health Care Conference Group舉辦的這一全球盛會。 中國大陸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溫州、武漢的十余名代表,中國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也有數名代表參加了大會。 加拿大安大略省和多倫多市的行政負責人對大會及全體代表給予了熱烈的祝賀和歡迎,以下是對該會的總結:1.緊張有序的3天會議期間發表了48篇學術論文,進行了六場專題討論,並有十餘家公司參加了醫療器械展覽。 發表文章最多的是美國,有25篇,澳大利亞6篇,日本4篇,中國大陸4篇,加拿大3篇,韓國2篇,英國、瑞士、挪威和中國臺灣地區各1篇。 文章類型以角膜塑形術的臨床研究爲主,有33篇,基礎研究11篇,近視眼研究3篇,市場調查3篇。 2.對有關近視眼的患病率、預防、控制、治療的各種方法和效果進行了客觀的評價,特別提出配戴角膜塑形鏡(Ortho-K CL)對近視眼的控制與治療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好方法。 3.有關角膜塑形術的臨床評價其中18篇論文認爲Ortho-K CL治療、控制近視有效,爲 67.4%~ 76.0%;10篇論文提出有效率爲89.0%~95.7%,無1篇論文提出無效。
4.美國FDA認可夜戴Ortho-K CL(CRT)的研究報告指出(上報FDA的多中心研究資料),在11個不同地區的醫療機構,對205名近視患者(≥12歲,近視0.50~6.00D,散光≤1.75D)採用過夜配戴CRT,按統一標準嚴格篩選,規範檢查和護理程式,定期觀察9個月。 發現裸眼視力≥20/20達67.4%,≥20/32達94.3%,≥20/40達95.7%。 患者評價視力好或很好,戴鏡前僅有11.8%,戴鏡後可達91.7%。 夜戴CRT主要引起3種角、結膜並發症:角膜表層損傷,細菌性結膜炎和微囊樣水腫,但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病變均小於2級,無嚴重並發症發生。 5.有關Ortho-K CL引起的並發症也受到普遍的關注,表6-22匯總了論文中提及的各類並發症,比較多的是角膜染色的問題,根據0.5~4.0分級判斷,基本是不超過2.0級的輕度角膜點狀染色。 6.對於Ortho-K CL引發的角膜感染,普遍認爲發病率明顯低於軟鏡的夜戴或連續過夜配戴。 加拿大僅報告了1例,澳大利亞報告了2例,中國臺灣地區報告了2例,中國大陸報告了11例。 許多代表對中國在短時期內集中發現多例角膜感染表示震驚,並協同分析了這一異常現象的原因,認爲主要是以下原因:①對角膜塑形治療的醫療管理認識不足,缺乏監控,導致商業化操作;②缺乏RGPCL基礎知識和驗配技術;③使用鏡片的材料與設計不當,加工質量欠佳;④一些驗配人員素質較低,未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不瞭解規範的檢查驗配程式,不懂得如何選擇患者和鏡片、如何處方、指導和培訓患者、不懂得出現問題時的處理方針和方法;⑤患者的依從性差,敏感性低,盲目性高;⑥護理方法和護理産品使用不當。 表6-22 Ortho-K CL的並發症報道 並發症 文章(篇)角膜染色9角膜厚度變化4角膜色素沈著2角膜印痕2角膜水腫2角膜糜爛2角膜內皮細胞改變1結膜充血3過敏性結膜炎1帶入性散光2眩光1幹眼症狀17.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中,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中心謝培英,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廖瑞端,溫州眼視光學院毛欣傑和上海歐視科技有限公司的黃美麗在大會上作了演講,就Ortho-K CL在中國使用的不同方面進行了介紹,同時與其他各國研究人員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與經驗交流。 經過認真的學術討論,與會代表基本上認爲Ortho-K CL對近視眼的預防、控制及治療,均能發揮一定的功效。 尤其是現代Ortho-K CL在降低近視度,控制近視發展方面是快速、有效、安全、可預測、可逆轉、可調控的。 但同時也指出,對産生角膜塑形的機理以及如何維持長期的效果和安全性等,尚需進一步的研究與觀察。 二、第二屆GOS介紹 以下是從不同側面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論文,摘錄如下: (一)角膜塑形學基礎 1. Edward Bennett,OD,Msed, St Louis, MO,U.S.A患者非常有興趣……;比鐳射手術(LASIK)更高。 患者對非手術性近視矯治接觸鏡非常有興趣,鐳射手術提高了患者對尋找免除配戴接觸鏡或框架眼鏡的興趣,但很多患者並不想做鐳射手術,而角膜塑形術正好提供另一個理想選擇。 調查發現84%患者對角膜塑形術比鐳射手術更感興趣,而93%患者認爲極想試戴角膜塑形鏡。 改良角膜塑形術=持續成功當角膜塑形術有驚人發展使驗配技術更簡單和有效時,患者興趣進一步提高。 首先,反轉幾何形設計鏡片效果顯著,研究顯示角膜塑形是可逆性的變化,而眼視光專家只需一副角膜塑形鏡片即可成功。 現時約有3000眼科專家正接受角膜塑形術培訓,這樣在市場不斷增長中更加強了合格驗配人員的基礎隊伍。 【角膜塑形術患者選擇的要點】患者選擇是成功驗配角膜塑形鏡的先決條件。 當開始角膜塑形術業務時,留意對它有興趣的患者,感覺最好的患者是近視5.00D以下和散光1.50D以下的軟性接觸鏡配戴者。 不成功的結果則出於對患者的不瞭解、逆規散光或晶體散光高於-0.75D者。 避免有其他角膜的問題(圓錐角膜、鐳射手術後角膜變薄等),配後隨訪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可確保患者是良好的配戴者。 【RGP配戴者成功率略低】RGP配戴者在驗配角膜塑形的成功率略低於軟性接觸鏡配戴者和框架鏡配戴者,原因可能是長期配戴RGP使角膜形狀有所改變,使角膜塑形鏡的配適方面有問題,多有上移的現象,而角膜塑形鏡的最佳效果是需要鏡片定位在角膜中心的。 【現時的角膜塑形鏡成功率高】如何向患者介紹角膜塑形鏡會影響他們對效果整體的滿意度,評估患者目標和積極性水平,保證他們瞭解,與他們討論需要配戴維持鏡;有可能在矯正期內配戴框架眼鏡或抛棄型角膜接觸鏡,告知適應期症狀,如視力變化、框架眼鏡模糊和有眩光等症狀,但很快會消失等。 2. Criag W.Norman.FCLSA, South Bend, IN,U.S.A(1)配鏡前評估非常關鍵一個詳細的配鏡前評估對成功驗配角膜塑形鏡非常重要;必須使用角膜地形圖儀,必須有準確的解剖性結構量度,這包括病理學檢查、角膜地形圖基準線、中央角膜、中周邊角膜(偏心率)、角膜直徑和瞳孔直徑。 必須檢驗散光(屈光度和軸位)和瞭解矯治前的矯正方法(框架眼鏡、軟性接觸鏡或RGP鏡)。 (2)準確的角膜量度十分重要準確的角膜地形圖譜決定能否如你所願成功移動角膜組織。 一系列準確的量度決定角膜形狀基準線和矢高。 當量度角膜中央曲率,頂端半徑最爲關鍵,應用Jessen公式:基弧應等於屈光度改變加上0.75D。 這可能使一些鏡片在較陡峭的角膜上中心定位較困難,角膜偏心率必須準確量度,因爲鏡片必須定位在中心才有效。 角膜直徑必須要刻有mm的量尺或裂隙燈標線,使用角膜地形圖量度角膜直徑更能分析任何軸線。 (3)瞳孔大小影響結果準確地量度瞳孔大小是決定矯治的關鍵,角膜塑形最常見的問題是眩光和散光,爲什麽有這種現像是有趣的,這可能與瞳孔大小有關或其他原因有關,如:表面矯治問題,矯治區直徑不足或過深的前房深度,或也可能是微細的角膜加上過深的前房使光線散射。 (4)散光與角膜塑形術最佳的角膜塑形患者散光不高於1.50D。 最佳情況下,角膜塑形術能矯治約其一半值。 如散光較近視爲高,可能存在潛在問題,而由角膜緣至角膜緣的散光作爲散光光度是較爲重要的,因爲睡眠中的鏡片移位較清醒時高。 (5)過去使用的矯正方法是一個因素過去使用的矯正方法是決定能否成功的一大因素,研究發現RGP配戴者需要等待角膜形態復原才能開始矯治。 配戴低DK值鏡片者需特別留意角膜表皮水腫和它對角膜基質層的影響,研究更顯示軟性接觸鏡配戴者更容易適應過夜配戴的透氣硬性鏡片。 (6)青少年近視患者是極佳的候選人青少年近視患者處於近視增長時期,是角膜塑形術的最佳候選人,近期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3. Patrick,J.Caroline,FCLSA, Portland, OR,U.S.A(1)角膜上皮再分佈的原理鏡片如何産生角膜塑形效果的原理有很多,但我們清楚發現液壓力出現而形成組織改變。 由於淚液層不可壓縮而Bowman ' s膜和角膜基質層均堅固,因此只見角膜上皮組織向周邊遷移。 (2)推力/拉力是有效的現代使用的反轉幾何RGP鏡片的角膜塑形鏡是産生一個推力/拉力的效果,John Mountford稱之爲“薄膜壓力”。 如果你結合一片平坦配適鏡片在角膜中心(頂端餘隙約5μm)的推壓力和中周邊的拉壓力,這些在鏡片下産生的壓力會形成巨大的角膜地形改變。 此效果是必須在中周邊360度完全封閉才出現,如果這壓力泄露,將不可能有同樣程度的改變。 (3)驗配方法多種並且變化萬千現時有多種驗配角膜塑形鏡的方法,它們的技術均可歸類爲4大類:角膜地形圖或矢高驗配法;基於K值和屈光度的實驗室驗配法。 這些鏡片設計都非常相似,雖然驗配理論不同但均證明有效,最重要的是能找到你診所能接受的技術,並感到這技術是好的且能掌握它。 (4)角膜地形圖驗配法使用角膜地形圖驗配法,你需做4次角膜地形圖測量,取其平均值加次分析。 必須測量頂端半徑,因爲頂端的角膜改變最大,角膜曲率改變只有約一半的頂端改變,矢高的改變更爲重要。 從診斷試戴鏡中找出試戴鏡,使患者過夜配戴至明早評估也非常重要。 如果測量準確,電腦會選出適合的矢高。 如果看到類似牛眼的規則地形圖,可爲患者定制鏡片。 如果發現中央島形圖或笑面圖,需要更新設計。 第三個主要重點是可見虹膜直徑(HVID),驗配鏡片過小或過大的影響需繼續研究。 (5)庫存驗配法使用庫存驗配法,需從100餘片的試鏡組中根據角膜測量資料選擇基弧、定位弧、屈光度和直徑,經試戴後處方鏡片,過夜配戴後清晨再次進行觀察評估。 選擇第一片鏡片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利用拉尺;第二個方法是用角膜地形圖儀和角膜地形圖軟體分析資料,使用螢光劑檢查鏡片配適情況。 (6)診斷試戴鏡驗配法
診斷試戴鏡驗配法是使用一定數目的鏡片決定弧度半徑和用電腦程式設計鏡片,這是由角膜地形圖主導來確保中周邊的配適弧準確,然後用Jessen公式:基弧半徑應相等於希望改變的屈光度。 理性的狀態,必須在中央有5μm的淚液層來達成吊橋效應,即使基弧離開角膜及使之向下平坦,可從熒光素顯像觀察到。 連同準確量度的模壓弧度半徑和中周邊半徑,計算機能爲你選擇正確的鏡片。 (7)實驗室驗配法實驗室驗配法是基於角膜中央K值及屈光度由實驗室從一系列預定的鏡片設計中生産鏡片,可以根據配適的需求改變中周邊弧度來處理個性化資料。 實驗室以平均E值找出近似的中周邊弧度,所以通常會生産4弧設計的鏡片。 (二)全球性的角膜塑形術學術交流與學習Jonathan Jacobson, Wilington, MA,U.S.A GOS是我們期待多年,特別寶貴並有針對性的大會。 2002年首屆的GOS大會是各界在世界各地的眼科會議上對角膜塑形術的廣泛討論和研究分析基礎上促成的,它指出了這項醫療産業的龐大潛質,顯示我們有能力掌握這一令人驚奇的視力矯正技術。 在GOS 2004一個接一個的演講中,我們會感到這項新興的技術最令人興奮的是能改善無數近視患者的視力和生活。 角膜塑形術的基本程式已運用超過40年,近年發展可利用電腦生産反轉幾何設計鏡片和超高透氧材料如:Boston XO或Boston EqualensⅡ,它效果更佳能使視力矯治更快,而且是可完全逆的。 有充足的證據顯示角膜塑形術在高度訓練有素的眼視光專家,如參加GOS 2004的各位人士的推動下,有巨大的發展潛質和增長。 角膜塑形術並不單純是一種RGP或角膜接觸鏡現象,角膜塑形術是能爲地球上無數人改善視力的機會。 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還應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 作爲有代表性的國家,中國和荷蘭的角膜塑形術是兩個獨特而相反的經驗。 在中國我們發現市場銷售過度,缺乏正確的角膜塑形鏡培訓與驗配,戴鏡後隨訪與監控缺乏或不足,這些隱患孕育著災難發生。 災難是以過夜配戴引起角膜潰瘍的形式發生。 雖然如此,角膜塑形鏡配戴者由2 000急速增至400 000(直至角膜潰瘍危機發生前),顯示了角膜塑形術的龐大潛質。 荷蘭的情況正好相反,雖然角膜塑形鏡配戴患者快速增加,但由於全國提供完善的培訓和設備,要求必須使用角膜地形圖來進行驗配,而且荷蘭驗配醫師與實驗室有緊密聯繫,患者均得到清楚的指示和指導,要求必須有隨訪檢查。 基於良好的管理,角膜塑形治療在荷蘭獲得了顯著的成功。 (三)近視與角膜塑形術:不可思議的故事Brien Holden,B.App.Sc;PhD,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近視是全球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在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人口中80%患有近視,臺灣18歲女孩近視患者更高達93%。 近期研究顯示遺傳的影響只占小部分,環境因素是主因,這全面改變了過去的理念。 從這一理念,我們認爲角膜塑形術佔有新的重要地位。 它效果明顯,但問題是它所能達到的最佳效果和它所能普及的程度。 我們大步跨越組織學及生理學來影響光學改變。 角膜塑形術在未來有很重要的意義,特別在兒童方面,我們能利用光學操控影響兒童眼睛生長的環境。 (四)角膜塑形術的科學 1.近期角膜塑形術的研究 Helen A.Swarbrick,PhD,FAAO, Sydney, Australia夜戴式角膜塑形鏡是否會引起角膜中央基質層水腫反應?可以觀察到中央水腫較“無鏡”水腫更少,而中周邊及周邊水腫可用Holden-Merz公式預計。 當持續配戴夜戴式角膜塑形鏡適應後,即能明顯減輕水腫反應。
鏡片引起的壓力與反轉幾何形設計有關,它重組角膜上皮和角膜基質組織,不同的角膜塑形鏡大同小異的設計均有此效果。 2.夜戴式角膜塑形鏡對角膜生理的影響 P.Sarita,OD,MS,FBCO,FAAO, Bloomington, IN,U.S.A資料顯示變薄的角膜中央區上皮不會對角膜新陳代謝或角膜透氧有不良影響,這程式是可逆轉的,而夜戴式RGP鏡更是比夜戴式軟性鏡片有更多的優點。 角膜塑形術代表與長期配戴軟性接觸鏡不同的另一類別,但它是否比較健康?是否因爲白天除下鏡片能夠讓角膜從連續配戴壓力中恢復過來?3.“眼整體”波前像差分析是否對角膜塑形術有幫助 Charlotte Joslin,OD,FAAO, Chicago, IL,U.S.A近視屈光問題引起較高像差,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理論設計鏡片,測量技術和工具來減低球、柱部分和加強光學質量。 數學計算可設計一片具有理想的角膜形狀的鏡片,能減低角膜塑形鏡引起的光學像差來增強光學成像質量。 測量技術可以區分由整個視力系統(眼整體)和由前方角膜表面所産生的像差。 如果“眼整體”波前像差分析對角膜塑形術有幫助,下一個問題是:如果整個光學系統被角膜塑形術影響,其機制是否超越角膜組織再分佈? (五)角膜塑形術的安全 1.角膜塑形術對角膜的長期影響是什麽?它能否逆轉? Joe Barr,OD,MS, Coumbus, OH,U.S.A高屈光度的矯治速度較快,在72小時內,高屈光度(>4.50D)平均能矯治90%,但不是永久改變屈光度,資料支援當停用角膜塑形鏡,角膜可回復至基礎水平。 較高的矯治光度回到基礎屈光度和視力的速度比低的矯治光度更快。 2.角鞏膜鏡片:它用在角膜塑形鏡上是否安全? Cary Herzberg,OD, Aurora, IL.U.S.A使用角膜-鞏膜鏡片在角膜塑形術上可減少角膜染色並消除早上起床時的鏡片粘貼,對角膜內皮層不産生不良反應,而所有參與這項研究的患者感到鏡片較舒適。 我們從經驗中發現,角鞏膜鏡片比較安全有效,患者有良好的舒適度和極佳的視力,它能解決很多中心定位問題而不影響矯治目標。 3.配戴角膜塑形鏡後中央角膜厚度變化 Konstantions Katsoulis,MD., Bern, Switzerland角膜塑形鏡明顯影響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上皮層顯著變薄,而視力也有改善,角膜及上皮層變薄已被證實,但機制未明。 角膜上皮表層細胞移走的增加並不能完全解釋角膜塑形術使角膜上皮層變薄,個別的細胞結構性重組可能是角膜塑形鏡改變角膜上皮層厚度的理論。 4.角膜塑形術與鐵質沈澱 Drs Andreas Berke and Peter Bruckmann, Cologne, Germany配戴角膜塑形鏡數月後常出現鐵質沈澱,而這與不良的淚液交換有關,它不會增長,看來並無害和不影響視力,角膜塑形程度看來會影響鐵質沈澱的發生。 5.角膜塑形術對兒童隱斜和調節力的影響 Andrew Mcleod, Boston, MA,U.S.A接受角膜塑形術兒童暫時性減低屈光度和提高視力是安全和有效的,整體來說對隱斜、雙眼運動和調節力均無顯著改變,但需有更多研究資料才可作結論。 6.角膜塑形術對中央和周邊角膜內皮細胞層的影響 Jou-Chun Lin,MD, Kaohsiung,Taiwan
研究發現,配戴6個月後角膜內皮細胞的密度和形態未出現明顯變化,探討時必須考慮年齡因素。 兒童的細胞密度和結構改變的速度比成年人快,近視兒童多年配戴夜戴式角膜塑形鏡可能引起角膜缺氧和與接觸鏡有關的角膜疾患,高DK值RGP鏡片是安全和有效的解決方法,角膜內皮細胞的變化是監察角膜壓力的其中一種方法,結合其他檢查是必須的,而角膜塑形術對角膜內皮細胞的影響仍需做長期研究。 (六)角膜塑形術經驗 1.荷蘭經驗 Ron Beerten,OD,FAAO, Eerbeek, The Netherlands荷蘭的角膜塑形術經驗是正面的,而配戴者數目已增至4000人。 荷蘭的優勢是有很多高技術專業驗配水平的專家和龐大軟性接觸鏡配戴人群,很多RGP實驗室提供優質培訓和優良服務,引導驗配專家不斷改善角膜塑形驗配技術。 荷蘭的眼視光專家現正在開發高度近視、散光、遠視、老花、減少高度像差、降低感染機會的鏡片,並與世界各地交流。 2.角膜塑形術的效能:香港兒童角膜塑形術跟蹤研究(LORIC) Pauline Cho,B Opton,PhD, HongKong, China我們經驗發現,角膜塑形術能有效減低不高於-4.00D的近視,配戴角膜塑形鏡兒童的平均眼軸長度增加約比配戴框架眼鏡兒童少一半,角膜塑形術是減低兒童近視增長的一種方法。 兒童的眼軸長度增加程度因人而異,不幸是未有方法預測個別的兒童近視減緩的程度。 3.遠視和老視的角膜塑形術 Jerry Lergerton,OD,MS,MBA,FAAO, San Diego, CA,U.S.A我們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瞭解角膜塑形鏡設計如何矯治遠視,一個嚴謹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對瞭解角膜塑形術與遠視矯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供産品的基準和FDA市場的批核。 在老視方面,我們需要更多中央附加參數修改的臨床研究以證實其有效,才能做進一步研究。 4.解釋角膜形狀 Helen A.Swarbrick,PhD,FAAO, Sydney, Australia我們經驗發現: e值對解釋不常有(扁圓)角膜形狀是無用的,應使用形狀係數Q,非球形值,使用的角膜形狀係數應取決於所用的方法,參考弦長度和角膜軸線的量度。 不常見的角膜形狀,所用的角膜形狀係數應取決參考弦長度、參考圓形半徑和準確的仰角量度。 需要知道不同的角膜地形圖儀用來計算角膜係數的方法,不同角膜地圖儀的角膜係數是不能比較的,當解讀角膜地形圖的角膜係數時必須小心處理。 (七)角膜地形圖與角膜塑形術 1.角膜地形圖:角膜塑形術的必需儀器 Eef van der Worp,BS,Optom.FAAO,FIACLE,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角膜地形圖對成功驗配角膜塑形鏡非常重要,它應用於三方面:診斷、預測和隨訪。 同時準確量度角膜弧度和角膜高度來準確設計角膜塑形鏡是非常困難的。 角膜地形圖亦可篩查出早期圓錐角膜,這樣可及早排除角膜塑形鏡驗配的非適應證。 若配戴使用一般接觸鏡,應在檢查前停用接觸鏡,軟性接觸鏡需停用3天,而RGP需更長時間。 2.依據角膜地形圖的角膜塑形:矯治前檢查 S.Barry Eiden,OD,FAAO, Deerfield, IL,U.S.A不利用角膜地形圖的驗配方法是基於平坦K/屈光度或試鏡驗配,但沒有計算個別人士角膜矢高差異,所以理論上對選擇第一副鏡片並不十分準確。 基於角膜地形圖的驗配系統可以更準確選擇第一副鏡片,當然這取決於驗配前角膜地形圖資料的準確性。 3.配戴後的角膜地形圖分析
John Mountford,Dip,App,SC.,FAAO,FCLSA, Brisbane,Australia配戴後的角膜地形圖可以反映出角膜塑形的效果以及問題所在,最理想是在摘除鏡片時立即做檢測,摘除鏡片後數小時才測量是沒有作用的,因爲已有回復。 利用軸線、切線和屈光度不同圖譜可提供不同的資料點。 (八)角膜塑形術的市場學 1.改變運作心態 Ron Beerten,OD,FAAO, Eerbeek, The Netherlands角膜塑形術並不是RGP鏡驗配,它是一種概念,而運作角膜塑形術是需用改變眼科專家以往的心態,參加GOS可以有效地改變心態和裝備,從而去迎接挑戰和成功。 在荷蘭眼科專家開展角膜塑形術業務前我們爲他們提供培訓和很多研究資料。 他們必須明白角膜塑形術的概念並且能夠向他們的患者解釋清楚,我們嘗試解開角膜塑形鏡設計的秘密並瞭解不同鏡片的設計以幫助解決問題。 眼科專家必須瞭解角膜塑形術的局限,它能矯治近視-2.00D而不是-8.00D,更要明白角膜塑形術必須使用角膜地形圖,不能只使用K值。 RGP配戴者並非首選患者,軟性接觸鏡配戴者更易成功。 讓患者有實際的期望而患者也要準備支援這較昂貴的矯治費用,他們需簽署同意書。 專家必須預備爲患者做長期隨訪,配戴後第一天早上隨訪最爲關鍵,它告訴你角膜塑形是否成功。 然後安排3天或4天後和10天後的隨訪,而與你緊密合作的實驗室能夠爲你提供協助與支援。 主要問題是鏡片粘附,但並不常見,能利用舒潤液解決這問題。 其次是上移及下移等中央定位問題。 第三是中央島問題,有很多技術可解決這些問題。 2.告知患者好的消息和使他們更明白 Rob Davis,OD, Oak Lawn, IL,U.S.A當我們決定開展角膜塑形術業務時會遇到很多挑戰,全體員工需有充足資料向各患者推介這種近視矯治方法,我們應用一系列程式去達此目標。 我們爲員工開展培訓課程去提供第一手角膜塑形術的知識,希望強化他們向患者推介這種技術的能力,能夠爲患者安排矯治時間表並向患者講解費用。 我們亦建立了一個“護理信用卡”系統;它是一個信用保證制度,能使患者的費用在限制的範圍內。 我們設定員工的不同工作要求。 我們的眼科助理員能夠推廣和介紹角膜塑形術,能夠講解費用及正確解釋使用方法等。 例如告訴患者做這項矯治的同時亦可配戴軟性接觸鏡。 我們的眼科技術員應能夠聯繫診所和生産商,通過他們維持與生産商關係並培訓他們檢查及修改鏡片。 我們的員工在策劃收費時起關鍵作用。 他們爲我們在網站上設計特殊資訊網頁,做電話通信記錄,使患者多方面瞭解角膜塑形術。 我們的醫師必須通過培訓、考核將角膜塑形術引入他們的矯治專案之中,我們的醫師應每月召開例會討論問題並進行技術交流。 做出這些努力之後,角膜塑形術業務在我們診所順利開展,但未達到預期程度。 所以我們應再次規劃,並決定爲員工及其家屬免費驗配角膜塑形鏡。 而其反應非常良好,使他們更加相信並有助推廣這項技術。 我們亦應使診所管理層參與工作示範,使他們在面對面向患者講解前瞭解、處理不同的情況,這能加強他們向患者講解角膜塑形術的信心。 3.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想有什麽樣的業務? Nick Despotides,OD,FAAO,FCOVD, Hamilton Square, NJ.U.S.A當你決定角膜塑形術收費時,問自己3個問題:第一是爲什麽我要開展這項業務?如果你是爲了賺很多錢,那麽不開展這項業務也許會更快樂些。 你必須有幫助患者獲得更好視力的強烈願望。 角膜塑形術利潤高,但在我們嚴格的要求下很多患者停用這項視力矯治計劃,到現在我們已停止約40位患者。 第二是我的經營成本是多少?如果你是基於員工成本來收取費用,而不用真實成本,你會發現無利可圖。 這裏有一條基本公式,計算你的整體收益。 因素包括診所醫生數目、所售産品成本、每星期患者數目,再減去你的薪金即能算出經營利潤。 第三是什麽是我的角膜塑形術理念?是否在試用一片或兩片鏡後即停止矯治?或讓患者自行做出停止矯治決定?你必須因不同情況決定不同收費。 在我的診所,員工發現我利用太多時間解決患者的問題、試配新鏡片和解釋事項,這使我們設立一個全球收費來加強我的投資。 我並不只是向一個患者收費或向一次隨訪收費,我是投資在患者上。 我希望他們向他們的親人朋友講述角膜塑形術將患者帶到我的診所來。 其他診所多行分層收費,矯治近視-3.00D或以下是一種收費,-4.00D內又是另一種,而這之上又是另一收費。 有些診所還有分層式退款系統,如1個月後效果不滿意退還75%,2個月後退還50%,3個月後退還25%。 現時我們有數百位角膜塑形術患者,而他們仍配戴鏡片。 我們發給患者一張有4個緊急電話號碼的卡片,並鼓勵他們有不適症狀時給我們打電話。 我們希望患者首先致電給我們,而不是接觸其他醫師或去急症室。 這可使我們能保持我們的角膜塑形術患者。 4.爲你自己和你的員工施行角膜塑形術 Rob Gerowitz,OD,Palatine, IL.U.S.A最好推廣角膜塑形術的方法是先爲你自己和你的員工做角膜塑形術,這樣你可邊行邊講角膜塑形術。 當你做角膜塑形術的內部市場學時,請謹記你是在爲人體組織放入人造器官。 你應該保證更少而付出更多,患者會因神奇的改變而非常高興。 角膜塑形是可以完全回復的,這必須在介紹和驗配角膜塑形術時向患者講解清楚。 可考慮與患者簽署由患者按自己要求書寫的同意書,包括關於不能達到他們要求時如何處理,他們亦需簽署同意書。 請謹記各年齡層均可做角膜塑形術,它適合兒童,也適合很多成年患者,他們會轉介患者給你。 說明書之類的小冊子非常重要,這是新的矯治方法,需要清楚而詳細的解釋。 我們的候診室中放有角膜塑形術的相關資料,還有多種語言的角膜塑形術錄影帶資料。 員工會因你而驕傲,因你是成功的角膜塑形術醫師。 三、第三屆 GOS介紹 (一)角膜塑形學基礎 1.Eef Vander Worp,Ph,D. BSC Optom認爲,在做患者選擇時,特別強調要選擇那些“屈光狀態”和“角膜地形”都適合的患者。 他說:“儘管FDA批准最高可矯正6.00D近視,但往往可預測的矯正結果爲4.50D。 ”Vander Worp博士還說:“不僅患者散光的大小重要,散光的位置同樣重要。 現代塑形鏡的設計只能矯正角膜散光,且主要是軸在水平中間30°之內的順規散光。 ”即便是滿足這些條件,也只能降低50%的散光。 因此,患者的最大順規散光不應超過-1.50D。 “同時還應注意角膜散光是僅僅在中央頂點,還是從邊緣到邊緣”,以及“從邊緣到邊緣的散光較難處理,鏡片常常定位不穩並且有上偏的傾向”。 2.來自溫哥華的Randy Kojima報告了在配鏡前角膜地形分析的重要性:“初始的角膜地形的收集十分重要,多種圖形的收集要優於單一的角膜測量。 爲保證準確性,我同時查看各種地形圖,從而發現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明顯的錯誤。 如果對已有的地形圖有疑問,我會再拍一些地形圖。 ”3.Kojima同時解釋了如何使用不同的地形圖。 軸向地形圖(axial map)最適用於確定散光和頂點曲率半徑。 切線地形圖(tangentia map)適用於確定特定位置的曲率。 最爲重要的是差異圖形(difference map)的使用,它展示的是兩個不同時間拍下的地形圖的差異,比如戴鏡前和戴鏡後。 差異圖顯示了矯治過程中地形的變化,它還可以評估治療區的位置和大小、鏡片的定位,以及任何由於配戴塑形鏡出現的表面形態不良的變化。 (二)大會報告中有關角膜塑形的研究 1.本次大會最爲引人注目的報告主題是“近視發展機制以及接觸鏡對近視發展的控制”。 (1)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BrienA. Holden博士主持了這一領域的討論並對全球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發表了評論,他說:“近視影響著全球16億人民的生活,是一個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 研究表明,-6.00D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患視網膜脫離。 白內障和青光眼疾病的風險大增。 近視降低了生活的質量和增加了經濟成本,並且降低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2)Holden博士說:“儘管在美國,近視被認爲只是簡單的可矯正的屈光不正而已,但在中國臺灣、香港這些亞洲地區,近視人群占到總人口的80%。 ”國際衛生組織(WHO)已經把屈光不正列爲“全球掃盲行動”五項優先領域之一。 (3)美國Houston大學的Earl L. Smith博士做了近視機制的報告。 他介紹了許多基於基因和環境因素的近視發生發展理論。 他引用了1977年Wiesel Raviola的FDM研究,說明清晰的視網膜成像對正常的屈光發展有直接影響。 Smith博士認爲,中周部視力可以影響視網膜中央屈光系統的發展,“中周部成像面與視網膜的偏離引發中央區軸性近視的發展”。 他同時解釋了爲什麽僅僅視網膜中央成像正常不足以控制近視的發展:“由於眼睛形狀或者角膜表面爲非球面光學表面的緣故,‘矯正了的'的近視眼,儘管中央成像點在視網膜上,在周邊的視覺區域常常成遠視狀態。 ”然而,“欠矯”並不是有效地緩解近視發展的方法,因爲很小的“欠矯”並不能消除中周部遠視屈光不正。 通過改變瞳孔區角膜曲率,有可能矯正中央屈光不正,同時又矯正中周部屈光不正。 Smith這一理論解釋了關於RGP鏡片對近視控制效果的臨床實驗結果並不像長期以來理論上所預測的那樣顯著,這些理論把重點放在中央聚焦上。 (4)美國Ohio大學的Jeffrey J. Waline博士介紹了CLAMP研究結果。 這一結果表明RGP鏡片能夠顯著減緩孩子近視的發展,但效果並非永久性的。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有70%參加該實驗的孩子最後都變成的RGP鏡片的“終生”配戴者。 (5)香港理工大學的Panline Cho博士報告了她的研究小組關於用角膜塑形鏡控制近視發展的研究結果。 她的研究目的是確定角膜塑形鏡是否對降低近視和控制發展有效。 該研究對接受角膜塑形治療兒童的眼軸長度(AL)和玻璃體腔長(VCD)的變化進行了2年的跟蹤觀察,然後將結果與對照組的結果進行比較。 對照組是35個配戴普通框架鏡的兒童。 Cho的研究物件爲7~12歲的兒童,球度數在-0.25D至-4.50D之間,散光小於-2.00D。 觀察記錄的資料包括視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厚度、眼軸長度和玻璃體腔長。 在參加試驗的43名兒童中,有35名(16男,19女)完成了試驗。 研究人員對24個月被研究者的眼軸增長和玻璃體腔增長進行了分析,接受角膜塑形治療組眼軸的平均增長爲0.29mm±0.27mm,而對照組爲0.54±0.27mm,角膜塑形治療組玻璃體腔的平均增長爲0.23mm±0.25mm,而對照組爲0.48±0.26mm。 儘管個體AL和VCD的變化差異很大,但配戴角膜塑形鏡的患者眼軸延長顯著減緩,平均眼軸增長只有框架鏡配戴者的一半,因此角膜塑形對於降低近視和控制近視發展是有效的。 2.角膜塑形光學如果角膜塑形確實能控制近視加深,那麽什麽樣的角膜塑形光學能夠實現它?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Jennifer Choo就這一課題作了報告。 她的興趣是找出角膜塑形後最理想的角膜形狀以及對應於不同大小的瞳孔和不同屈光度,角膜塑形矯治效果的光學極限爲幾何。 Choo使用軟體建立了一個眼睛的光學模型。 該模型瞳孔大小在3.0~6.5mm之間分割成多檔,屈光度也設成多個數值,可高達-8.00D。 上皮以厚度作爲變數,光路根據離焦和像差優化。 Choo說:“光學模型爲理解光學變化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可能有助於設計出使患者視力最佳的鏡片。 角膜塑形後角膜存在一個最佳的形狀,爲了達到最佳視力,這一形狀應該使離焦和像差最小化,尤其是爲了減少近視加深,這一形狀應與像差控制相聯繫。 ”3.角膜塑形鏡與軟性接觸鏡(1)來自Michigan大學的Michael J. Cipson以“夜戴角膜塑形鏡與抛棄型軟鏡的比較”爲題作了報告。 他的研究集中於視力相關的生活質量。 研究人員隨機讓參加實驗的近視患者配戴其中一種眼鏡8周,然後完成一份由42個視力相關生活質量問題組成的問卷。 患者在休息一段時間後,再配戴另一種眼鏡8周,然後再回答同樣42個問題,並與上一種眼鏡作比較。 總共有81個患者參加,65個完成了兩階段試驗。 在視力相關的生活質量對比方面,配戴角膜塑形鏡日常活動受限好於軟鏡;戴軟鏡感受的眩光煩惱較小;配戴角膜塑形鏡對矯正效果的依賴性較小,不良視覺症狀較小。 67.7%的患者希望繼續配戴角膜塑形鏡。 低度近視患者更加傾向于角膜塑形鏡。 (2)Lipson醫師評論說:“對於較高度數近視的患者,戴軟鏡的視力好於角膜塑形鏡,但配戴軟鏡眼睛會有異物感、癢和乾燥。 對於較低度數的近視患者,如-2.50D,85%喜歡角膜塑形,他們感到活動不受限制,無干眼、眼癢等問題。 ” 四、北京中美角膜塑形技術高峰論壇 爲促進中國角膜塑形術健康順利地開展和普及推廣,促進專業領域國際交流,由北京同仁醫院眼科研究所、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中心、《眼科時訊》雜誌社主辦,美國波利瑪公司、美國獨資歐普康視公司、武漢晶視佳視光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中美角膜塑形技術高峰論壇”於2005年5月21日在北京舉行。 (一)會議簡介 1.全球角膜塑形大會主席團成員Dr.Norman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溫州、合肥等地的眼科和視光學科中美知名專家介紹了角膜塑形技術最新研究和臨床應用成果。 百餘名國內外眼視光醫師和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就角膜塑形技術的基礎理論、發展趨勢、國際國內普及推廣的動向、臨床療效以及應用規範化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討。 2.與會代表認爲,近視的治療問題已成爲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而青少年近視問題更是倍受社會各界關注。 50年前開始的角膜塑形術能夠治療近視技術,而近10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其更是有了飛躍的進步,尤其是近3年來眼視光專家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鏡片材料的優質研發和精密數控加工製造技術的進步,已使得角膜塑形術逐步發展成爲矯正治療青少年中低度近視、控制近視的發展的一種可靠而有效的非手術方法。 (二)學術交流 1.Dr. Norman首先介紹了角膜塑形技術在國內外的發展歷程,並詳細講解了其作用于近視患者的優越性。 他特別指出,如果驗配和使用得當,配戴角膜塑形鏡和配戴普通RGP鏡在安全性方面沒有明顯差別,這也是美國FDA批准這一技術臨床應用的基礎。 2002年美國FDA批准夜戴型角膜塑形鏡上市後,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在歐州和北美成長很快。 在美國,估計2004年接受角膜塑形術治療的人群達到17萬人,而且這項技術已被應用到矯治遠視和老花。 在歐州,醫師必須接受培訓後方能開展這一業務。 僅在荷蘭和德國,2003年接受治療人群約爲2萬人,2004年估計已上升至10萬人。 2004年6月,美國FDA批准了第2個角膜塑形鏡品牌———博士倫VST上市,這將大大加快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在西方,角膜塑形術是醫療行爲,必須憑執業眼科醫師或視光醫師的處方才能驗配角膜塑形鏡。 2.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中心的謝培英教授和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鍾興武教授分別介紹了北京、天津和廣州短期和長期科學驗配使用角膜塑形鏡後近視度降低和近視控制的臨床效果。 3個地區的數千名患者全部能達到滿意的矯正視力,除可見一些輕度角膜上皮點狀著色的病例,沒有一例嚴重並發症發生。 而且從病生理角度進行觀察研究,亦未發現明顯異常改變。 醫患雙方基本滿意于這項治療技術,良好的臨床經驗值得借鑒。 3.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瞿小妹教授介紹了角膜塑形術後眼波前像差的變化。 他們的研究資料表明角膜塑形術後眼的像差增加,降低了視覺質量。 角膜光學區直徑的縮小以及偏離、角膜表面的非規則性增加、角膜非生理形態的改變等是導致像差增加的原因。 4.溫州醫學院眼視光醫院的呂帆教授和毛欣傑醫師介紹了有關角膜塑形術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 通過收集戴鏡時間超過3年的病例,隨訪檢查屈光度數變化、繼續配戴原因,得出的結論是:角膜塑形術是有效的暫時性降低近視度數的非手術方法,配戴者的動機、配戴的效果和外界負面報道影響著配戴者的依從性;驗配後裸眼視力的保持程度也對配戴依從性有關鍵性影響,放棄配戴後RGP鏡片是很好的矯正方法選擇。 5.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孫旭光教授根據前幾年國內驗配角膜塑形鏡存在的問題指出,角膜塑形鏡在我國的出現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角膜感染並發症,說明並不是這一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在那一段時間的應用中出了問題。 在角膜塑形技術的應用中,鏡片質量、驗配質量、患者使用的正確性等均是不可分割的安全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安全問題。 今天,國內許多知名眼視光機構的經驗表明,只要規範化應用角膜塑形術,它既有效,也安全。 他特別就角膜塑形鏡技術應用中的安全問題強調:“良好的産品質量、具有資質的驗配者、完善的驗配規範,以及配戴者良好的依從性是此項技術安全順利開展的保證。 ”6.陶悅群博士代表中國科技大學現代視光學研究所談了有關成功角膜塑形的要素。 他指出成功配製角膜塑形的首要因素,就是要相信這一技術。 這項技術在不斷發展完善,已經成熟到可以安全有效的臨床應用,它在西方能夠安全有效應用,在中國也可以。 其次是驗配醫師的正確理解,一套規範化的驗配服務流程,嚴控鏡片質量,重視對患者的培訓工作等同樣是重要因素。 中國科技大學現代視光學研究所驗配了二千多副角膜塑形鏡,效果良好,未出現過一例嚴重角膜感染事例。 7.最後,國家SFDA器械處處長常永亨總結強調,安全性不能忽視,在市場管理方面也要吸取經驗教訓。 (三)專家共識 與會專家指出,爲使角膜塑形術在中國健康發展,必須建立一套符合中國現狀的角膜塑形鏡臨床配戴程式及在應用中進行專業指導的服務體系,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驗配使用角膜塑形鏡是一種嚴格的醫療行爲,必須遵照國家SFDA的有關規定在條件具備的醫療機構進行。 2.驗配人員應該具備專業資格、驗配RGP鏡的經驗與技術,必須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 3.掌握角膜塑形技術原則,科學選擇適應症和使用方法,主動駕馭角膜的可塑性和鏡片調整。 經醫患雙方密切合作,通過定期頻繁的觀察,以及早發現隱患防止可能産生的並發症發生。 4.配戴後的專業指導與定期隨訪服務體系需要經過眼視光專家與鏡片製造商通力合作,形成溝通互動並在實踐中逐步總結與完善。 謝培英 陶悅群 附錄一 參考文獻
1.謝培英.角膜接觸鏡.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謝培英,齊備.臨床接觸鏡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3.謝培英主編.中英日接觸鏡用語詞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謝培英主編.角膜接觸鏡護理與眼表健康.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5.李鳳鳴.眼科全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劉家琦.實用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7.劉祖國主編.角膜地形圖學.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鍾興武,龔向明主編.實用隱形眼鏡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9.呂帆,瞿佳.隱形眼鏡學(一).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呂帆,謝培英.角膜接觸鏡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陳浩.角膜接觸鏡驗配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趙家良.眼視光學公共衛生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汪芳潤.近視眼.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14.May CH; Harris D; Nolan JA. Orthokeratology, Chapel Hill;199615.James E. Key. CLAO Pocket Guide. Second edition.New York: Kellner/ McCaffery Associates Inc.,1998:vii.16.湖崎克,西信元嗣,加藤桂一郎.コンタクトレンズ最前 .東京:金原出版株式會社,1997,第一版17. Michael Russell.角膜塑形術:美國四十年的歷史中國十個月的印象.眼視光學雜誌,1999;1(4):116~11818.褚仁遠,瞿小妹,李梅.角膜塑形鏡:中國的現狀與對策.眼科新進展,2001;21(1):1~219.夏群,關航,劉向利等.我國開展角膜塑形術的現狀及問題.眼視光學雜誌,2001; 2(6):126~12820.瞿小妹,褚仁遠.角膜塑形術所致角膜潰瘍.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2000;22(3):32521.孫旭光,金秀英,王智群等.角膜塑形術相關性角膜感染的病因學分析.眼視光學雜誌,2002; 4(1):35~3622.沈潔.角膜塑形術矯治青少年近視的遠期效果.眼視光學雜誌,2004; 6(2):116~11723.朱思繩.角膜塑形術後角膜曲率的轉歸.眼視光學雜誌,2005;7(2):107~10824.廖瑞端,陳詠沖,黃靜文等.夜戴“一副到位”角膜塑形鏡片對角膜上皮的影響.眼視光學雜誌,2001; 3(4):228~23125.謝培英,王靜.接觸鏡與淚液形態的臨床觀察.眼視光學雜誌,2003年,5卷第4期:23926.謝培英,張纓.夜戴和日戴Ortho-K CL對眼部的影響.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2001,9(2):5227.謝培英.正確引導角膜矯形術(OK鏡)的臨床使用.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2001,9(2):9228.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研究中心.北京Ortho-K CL(OK鏡)臨床學術研討會紀要.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2001,9(2):5229.謝培英.第一屆全球角膜塑形術學術研討大會會議簡介.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2003,11(1):3830.張纓,謝培英.角膜塑形術後角膜地形圖早期改變.眼視光學雜誌,2000, 2(1):1131.謝培英,張纓.角膜矯形鏡矯正治療近視、控制近視發展的臨床評價.眼科時訊, 2005, 38:3432.謝培英,張纓,張瓊等.Ortho-K接觸鏡降低近視療效的進一步探討.眼科新進展,2002,22(1):4233.謝培英,王靜.角膜OK環———夜戴Ortho-K CL特有並發症剖析.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 2002, 10(3):10234.王靜,謝培英.透氣性硬性角膜接觸鏡矯治屈光不正的效果.眼視光學雜誌, 2002,4(2):7835.謝培英,唐萍,成穎等.十年以上戴隱形眼鏡近視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1998,3(2):736.謝培英.各種動物角膜對不同DK值透氣性硬性隱形眼鏡的反應.眼科研究, 1996, 3(14):15237.謝培英,黃靜,二木 夫等.配戴隱形眼鏡後角膜內皮細胞短暫的改變.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1996,1:1038.謝培英,劉悅.長期配戴軟性隱形眼鏡後角膜內皮細胞的改變.眼科, 1999, 8:2939.謝培英,王靜.角膜屈光手術後的屈光矯正.眼科,2004, 13(6):33840.張主君.角膜塑形鏡片的設計及應用.眼視光學雜誌,2000,2(2):126~12841.湯明芳,劉瓊,馮建宇.OK鏡治療近視的並發症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眼科雜誌,2001,9(15):374~37542.周鵬飛,魯忠源.角膜塑形術矯治青少年近視100例.眼視光學雜誌,2000,2(1):21~2243.楊曉,龔向明,魏玲等.過夜配戴角膜矯形鏡(OK鏡)的並發症觀察.中國實用眼雜誌,2004,22(1):59~6244.Alharbi A, Swarbrick HA. The effects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lens wear on corneal thicknes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 Jun;44(6):2518-2345.Kerns RL. Research in orthokeratology. PartⅢ: results and observations. J Am Optom Assoc. 1976 Dec;47(12):1505-1546.Rah MJ, Barr JT, Bailey MD. Corneal pigmentation in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a case series. Optometry. 2002 Jul: 73(7) :425-34. Review47.Rah MJ, et al.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lenses and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study. Optom Vis Sci. 2002 Sep; 79(9): 598-60548.Sridharan R, et al. Corneal response to short-term orthokeratology lens wear. Optom Vis Sci. 2003 Mar; 80(3): 200-20649.Mountford J,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astigmatic changes induced by accelerated orthokeratology. Clin Exp Op-tom. 2002 Sep; 85(5) :284-29350.Yoon-Chiang Kelvin lee, Chee-Wen lim, Seang-Mei Saw,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pattern of contact lens use in a Singapore community. CLAO J., 2000, 26:2151.Holden BA. The ocular response to contact lens wear. Optom Vis Sci., 1989, 66:71752.Mandell RB, FattⅠ. Thinning of the human cornea on awakening. Nature, 1965, 208:29253.Pei-ying Xie.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f new gas-permeable hard contact lens with DK value 105×10-11. J. Jpn.C.L.Soc., 1987, 29:13454.Tsubota K, Haras, TodaⅠ, et al. Increase i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 size with extended wear soft contact lenses depends on continuous wearing time. Br J Ophthalmol.,1996, 80:14455.Imayasu M, Petroll WM, Jester JV,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tact lens oxygen transmissibility and bind-ing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o the cornea after overnight wear. Ophthalmology, 1994, 101:37156.Brennan NA, Bruce AS. Esthesiometry as an indicator of corneal health. Optom Vis Sci., 1991, 68:69957.Giasson C, Bonanno JA. Corneal epithelial and aqueous humor acidification during in vivo contact lens wear in rabbit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4, 35:85158.Klyce SD. Stromal lactate accumulation can account for corneal edema osmotically following epithelial hypoxia in the rabbit. J Physiol., 1981, 321:4959.Zantos SG, Holden BA. Transient endothelial changes soon after wearing soft contact lenses. Am J Opton physiol Opt., 1977, 54:85660.Hikaru Hamono, Jean T. Jacob, Carl J. Senft, et al. Difference in contact lens-induced responses in the corne-as of Asian and Non-Asian subjects. CLAO J., 2002, 28:10161.Thomas J. Liesegang. Physiologic changes of cornea with contact lens wear. CLAO J., 2002, 28:1262.Joe JJ, Marsden HJ, Edrington T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neal eccentricity and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with orthokeratology. J AM Optom Assoc,1996,67:87-9763.Mountford J. An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corneal shape and refractive error induced by accelerated orthokera-tology. ICLC, 1997,24:128-14364.Hansen FK, Ehlers N. Elevated tonometer readings caused by a thick cornea. Acta Ophthalmol, 1971,49:82-8965.Horner DG,Armitage KS,Wormsley KA.Corneal moulding recovery after contact lens wear.Optom.Vis.Sci,1992,69(12),suppl:156-157
66.Wlodyga RJ, Harris D. Accelerated Orthokeratology.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Manual,Part 1,1993,pp.1-7.Chicago:National Eye Research Foundation67.Cho P,Cheung SW, Edwards M. The longitudinal orthokeratology research in children(LORIC) in Hong Kong: a pilot study on refractive changes and myopic control. Curr Eye Res,2005 Jan,30(1):71-8068.Schnider CM. Rigid gas permeable extended wear[J]. Contact Lens Spectrum, 1990,5(9):101-10669.Zadnik K: A case of dimple veiling staining. Contact Lens Forum, 1988, 13(2):68-6970.Mountford J. An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corneal shape and refractive error induced by accelerated orthokera-tology. ICLC, 1997,24:128-14371.Martinez C, Applegate R, Klyce S,et al. Effects of papillary dilation on corneal optical aberrations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Arch Ophthalmol, 1998, 116:1053-106272.Seiler T, Holschbach F, Derse M,et al. Complications of myopic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with the exci-mer laser. Ophthalmology, 1994, 101:153-16073.Verdon W. Bullimore M, Maloney RK. Visual performance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a prospective study. Arch Ophthalmol, 1996, 114:1465-147274.Applegate RA, Howland HC, Sharp RP,et al. Corneal aberration and visual performance after radial keratot-omy[J]. J Refract Surg,1998,14:397-40775.Pettit GH, John A. Campin BS. Custom cornea using the Ladar vision system[A]. In: Customized Corneal Ablation[M]. Thorofare: SLACK, 2001.165-17276.Troilo D, Judge SJ. Ocular development and visual deprivation myopia in the common marmoset. Vision Res, 1993, 33(10):1311-132477.Cotie B. How to manage 3 and 9 o ' clock staining. Contact Lens Forum, 1990, 15:42-4378.Schnider CM. Rigid gas permeable extended wear. Contact Lens Spectrum, 1990, 5(9):101-10679.Korb DR, Korb JM. A study of 3 and 9 o ' clock staining after unilateral lens removal. J Am Optom Assoc, 1970, 41:233-23680.Dornic DI: Put in a plug for your dry eye patients. Rev Optom, 1989, 126(8):49-5181.Holden BA, Mertz GW. Critical oxygen levels to avoid corneal edema for both daily and extended wear contact lense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84, 25:116182.Holden BA, Sweeney DS, Sandeerson G. The minimum pre-corneal oxygen tension to avoid corneal edem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84, 25:47683.Holden BA. The Dk project: An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DK/L measurements. Optom Vis Sci, 1990, 67:476-48184.Barr J, Schoessler J .Corneal endothelial response to rigid contact lenses. Am J Optom Physiol Opt, 1980,57:267-27485.Speedwell L. The infant corneal endothelium. Arch Ophthalmol,1988, 106:771-77586.Caldwell DR, Kastle PR, Dabezies OH, et al. The effect of long-term hard lens wear on the endothelium. Con-tact Intraoc Lens Med J, 1982,8:87-9187.Vannas A, Makitie J, Sulonen J, et al. Contact lens induced transient changes in corneal endothelium. Acta Ophthalmol,1981, 59:552-55988.Holden BA, Williams L, Zantos S. Etiology of transient endothelial changes in the human corne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85, 26:1354-135989.Bergmanson JPG.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corneal endothelial polymegethism. Cornea, 1992, 11:13390.Hirst LW. Specular microscope of hard lens wearers. Ophthalmology, 1984, 91:1147-115391.Carlson KH. Effect of silicon elastomer contact lens wear on endothelial morphology in aphakic eyes. Cornea, 1990, 9:45-4792.Schoessler JP, Barr JT, Fresen DR. Corneal endothelial observations of silicon elastomer contact lens wearers. Int Contact Lens Clin,1984,11:337-340
93.Poggio E, Glynn R, Seddon J et al. The incidence of ulcerative keratitis among users of daily-wear and extend-ed-wear soft contact lenses. N Engl J Med, 1989, 321:779-78394.Sack R, Tan K, Tan A. Diurnal tear cycle: evidence for a nocturnal inflammatory constitutive tear fluid.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2, 33:626-64095.Butrus SI, Klotz SA. Contact lens surface deposits increase the adhes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urr Eye Res, 1990, 9:717-72496.Chen KH, Kuang TM, Hsu WM. Serratia Marcescens corneal ulcer as a complication of orthokeratology[J]. Am J Ophthalmol, 2001,132(2):257-25897.Polse KA, Brand RJ, Keener RJ, et al. The Berkeley orthokeratology Study. Am J Optom & Physiol Optics, 1983, 60(4):321-32898.Binder PS, May CH, Grant SC. An evaluation of orthokeratology. Ophthalmology, 1980, 87:729-74499.Perrigin J, Perrigin D, Quintero S,et al. Silicone-acrylate contact lenses for myopia control: 3-year results. Optom Vis Sci, 1990 Oct, 67(10):764-769100.Grosvenor T, Perrigin J, Perrigin D,et al. Use of silicone-acrylate contact lenses for the control of myopia: results after two years of lens wear. Optom Vis Sci, 1989 Jan, 66(1):41-47101.Khoo CY, Chang J, Rajan U. A 3-year study on the effect of RGP contact lenses on myopic children. Singa-pore Med J, 1999 Apr, 40(4):230-237102.Ladage,PM; Yamamoto,N; Jester,JV; Petroll,WM; Cavanagh,HD.Pseudomonas aeruginosa corneal binding after 24-hour ortheratology lens wear. 2004103.波士頓公司內部資料104.崎元卓.コンタクトレンズ.激 の10年.日コレ .2002,44:2105.金井淳,井川誠一朗.我が國のコンタクトレンズ裝用による角膜感染症.日コレ , 1998,40:1106.榛村重人.低酸素狀態.日コレ , 2001, 43:26107.金井淳.コンタクトレンズ裝用による角膜への影.日コレ ,1995,37:7 附錄二 美國FDA批准角膜塑形鏡夜戴的函件
附錄三 角膜接觸鏡常用術語
A aberration像差 實際物體的像和光學系統所成像的差別稱爲像差。 它是由鏡片與眼部的距離所産生的理論上無法解決的光學缺陷造成的。 當屈光力高於正負5.00D時,由框架眼鏡産生的這種光學缺陷會明顯增大。 像差的大小表示了光學系統成像質量的優劣,包括球面像差、像散像差、場曲像差、畸變像差五種單色像差和色差。 Acanthamoeba keratitis棘阿米巴角膜炎 由阿米巴原蟲感染而引起的罕見而嚴重的角膜感染症。 接觸鏡使用、護理不當,如不同程度地干擾了角膜上皮的代謝活動和淚液的正常迴圈,使眼表防禦功能有所下降,長期連續過夜戴鏡,或使用無防腐劑的生理鹽水、自來水及自製接觸鏡保存液以及衛生習慣不良等可爲本病的誘因。 初期呈樹枝狀病變。 治療上往往較棘手,包括去除病竈,口服、局部應用抗真菌、抗原蟲類藥物。 alignment curve定位弧 角膜塑形鏡的第三弧區,其寬度約爲0.8~1.6mm,弧面應與角膜旁周邊區平行,又稱平行弧。 定位弧設計主要爲增加鏡片配戴的穩定性,保持良好中心定位。 alignment fitting平行配適 硬性接觸鏡的後表面與角膜的前表面保持平行關係的一種配適狀態,鏡片壓力在角膜上均勻一致,淚液交換率最高。 anterior curve前表面弧 接觸鏡前表面的曲面,通常爲一單一球面,有時也可爲托力克面。 指光學中心的前曲面時稱爲front central optical radius。 anterior optical zone diameter[AOZ]前表面光學區直徑 接觸鏡前表面幾何中心區起屈光、結像作用的光學部的直徑。 anterior peripheral curve前表面周邊弧 接觸鏡光學區以外的前表面周邊部總稱,是影響接觸鏡戴用舒適度及活動度的部分。 apex頂點 角膜表面最陡峭的部位。 apical bearing頂點接觸 硬性接觸鏡後表面中央區與角膜中央部接觸,鏡片周邊部分與角膜之間出現空隙,熒光素染色顯像通常爲一中央暗區,朝向周邊逐漸明亮。 apical zone頂點區域 角膜中央4~6mm範圍稱爲角膜中央部光學區(optical zone),而角膜中央頂點部的球面區域稱爲頂點區域。 aqueous layer水液層 水液層爲淚膜脂質層與黏液層之間的中間層,由主淚腺和Krause腺、Wolfring腺的副淚腺所分泌,構成淚膜厚度的90%,其成分主要爲水分,同時包含眼表正常代謝與眼表防禦機構所必需的多種物質。 arcuate staining
弓狀染色 硬性接觸鏡黏附于角膜上方,鏡片邊緣嵌入角膜淺層,熒光染色時顯現的弓狀壓痕。 artificial tear人工淚液 類比淚液成分的點眼液,用來補充分泌不足的淚液。 由於此類藥物中有一些含有苯紮氯銨等防腐劑成分,故需要頻繁點眼時,爲避免角膜上皮損傷,常選擇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aspheric lens非球面鏡片 接觸鏡內表面弧面設計爲抛物面等非球面,使其更適應角膜形態,減少接觸鏡的周邊部壓迫。 接觸鏡外表面也可設計成非球面,以減少球面像差。 astigmatism散光 眼的屈光面並非爲球面,平行光線進入眼內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的屈光狀態。 大致分爲規則散光與不規則散光。 astigmatism against-the-rule逆規散光 屈光力最強的主經線爲水平方向的散光。 近視散光軸向爲90°±30°或遠視散光軸向爲180°±30°者。 astigmatism with-the-rule順規散光 屈光力最強的主經線爲垂直方向的散光。 近視散光軸向爲180°±30°遠視散光軸向則爲90°±30° autokeratometer自動角膜曲率儀 一種自動測量角膜前表面各軸向曲率半徑或其屈光力的儀器。 autorefractometer電腦驗光儀 他覺的屈光度自動測定儀器,測定時爲減少調節的介入,多提供雲霧裝置,但作用往往不足,因此測定值多包含調節。 由觀察系統、自動定位系統和探測系統三部分組成。 B back toric lens後面托力克鏡 指接觸鏡後表面兩經線曲率半徑不同。 當角膜散光超過3.00D時,硬性接觸鏡後表面呈托力克面可使其與角膜相匹配,舒適度及中心定位良好。 接觸鏡前表面可爲球面。 bacterial corneal ulcer細菌性角膜潰瘍 由於細菌感染而引起的角膜潰瘍,有些病變十分嚴重,治療非常困難。 接觸鏡配戴者引起的細菌性角膜潰瘍中最常見的致病菌爲綠膿桿菌。 base curve基弧 指接觸鏡後表面光學區的曲面,以中心部的曲率半徑來表示。 best correction完全矯正 有兩種解釋。 一種指屈光不正經過矯正後(略殘留少量近視),在眼睛無調節的情況下,無限遠的平行光線可聚焦在視網膜上。 另一種指不遺留任何殘餘近視(遠視)的矯正。 前者多指獲得良好視力的矯正,而後者意味近於過矯。 bevel傾斜面/斜邊弧 接觸鏡周邊部後面的邊緣部分,被設計成平坦的傾斜面,從角膜上稍微翹起,以利於接觸鏡活動,促進淚液迴圈。 高度凹透鏡片,周邊部過厚,也可考慮前表面的斜邊弧設計。 blend接合部 指接觸鏡內面基弧與周邊弧或不同曲率的兩個周邊弧之間的連接處,需製作平滑無角度,也包括透鏡設計鏡片的光學部與支撐部的平滑過渡。 blinking
瞬目 眼瞼經常處於間歇的開闔狀態,俗稱眨眼。 在戴用接觸鏡時,由於瞬目使角膜上的接觸鏡移動從而促進淚液迴圈,因此瞬目的次數和幅度與角結膜上皮損傷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breakage鏡片破損 接觸鏡片出現裂痕、破損或缺損。 C carrier curve支撐曲面 接觸鏡前表面光學區外側的周邊部曲面。 多由於控制接觸鏡的周邊厚度,改善與眼瞼的接觸而製成不同形狀。 central thickness中心厚度 鏡片幾何中心內外曲面的垂直距離。 centration中心定位 指接觸鏡在角膜上的穩定性及中心位置保持程度。 硬性接觸鏡的中心定位被認爲是接觸鏡的重量、鏡下負壓、非球面的角膜形狀、淚液黏液層的黏性抵抗以及上瞼牽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此外,軟性接觸鏡的中心定位源於軟鏡的彈性復原力。 chemical disinfection化學消毒 通過使用化學製劑殺滅或清除微生物和病毒的雙氧水以外的冷消毒法。 對鏡片的壽命影響小,操作也較雙氧水簡單。 compliance依從性 醫療上或者在配戴接觸鏡方面患者是否能遵從醫師的建議和指導來進行治療或配戴。 compression stain壓痕HCL黏附于角膜時,接觸鏡邊緣壓迫角膜在角膜上遺留的鏡片壓痕,一般無自覺症狀,常見於連續過夜配戴RGP鏡片後。 conjunctival hyperemia結膜充血 指結膜血管充盈導致眼發紅的狀態。 其特點爲越近結膜囊充血越明顯,而角膜緣部充血不明顯。 是結膜炎症的表現。 contact angle接觸角/濕潤角 表示一種物質對液體的濕潤性,包括前進接觸角及後退接觸角兩種。 測定法有液滴法及氣泡法等。 液滴法可通過在材料表面滴一滴水,測量水與材料表面所形成的切線角,即前進濕潤角(或稱接觸角)。 水滴擴散越快,形成的接觸角越小,濕潤性越好。 濕潤性好的接觸鏡容易與淚液融合,異物感少,戴鏡的舒適度較高。 contact lens care, lens care接觸鏡護理 包括接觸鏡的摘戴、清洗、除蛋白、消毒、保存及定期檢查。 由於接觸鏡的種類不同,各種護理産品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contact lens wear配戴接觸鏡 屈光不正或無晶體眼等以矯正屈光提高視力爲目的,無虹膜症或角膜白斑等患者以美容矯形爲目的驗配使用接觸鏡。 接觸鏡配戴方式一般有4種,日間配戴,就寢時摘掉爲日戴;日間戴鏡,睡眠中亦不摘鏡爲連續過夜配戴;僅夜晚睡眠時戴鏡爲夜戴;必要時戴鏡爲臨時配戴或根據需要的彈性配戴。 corneal abrasion角膜上皮剝脫 角膜上皮部分脫落的狀態。 狹義上指包括基底細胞在內的一定面積的上皮缺損,而基底膜未受損害的狀態。 corneal astigmatism角膜散光 散光主要分爲晶體散光及角膜散光。 角膜散光指源於角膜形態的散光,包括規則散光及不規則散光,可通過角膜曲率儀及角膜地形圖等來評價,應用硬性角膜接觸鏡或托力克接觸鏡進行矯正。 corneal edema/corneal
bedewing角膜水腫 角膜吸水膨潤,光澤消失,表現爲渾濁的狀態。 角膜內皮失去泵功能,上皮和內皮屏障功能障礙均可發生角膜水腫。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內皮細胞密度 單位面積角膜內皮細胞的個數。 年齡的增長、戴用接觸鏡、眼內手術均可造成內皮細胞的減少。 通常角膜內皮細胞的密度可用每平方毫米內皮細胞的個數來表示,角膜內皮細胞面積與密度成反比關係。 正常成人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約爲2500~3000/mm2 。 corneal epithelial erosion角膜上皮糜爛 指角膜上皮細胞脫落達上皮基底膜,角膜炎症以及因配戴接觸鏡引起的角膜缺氧可造成反復的角膜上皮糜爛,患者可有流淚、眼痛等刺激症狀,亦可無明顯症狀。 corneal hypoesthesia角膜知覺減退/角膜敏感度下降 配戴接觸鏡時間超長可引起角膜敏感度下降。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糖尿病、角膜瘢痕部及維生素缺乏也會引起角膜敏感度降低。 corneal hypoxia角膜缺氧 由各種原因造成的角膜氧供給低下。 角膜代謝所需要的氧氣85%由空氣通過淚液供給,餘下的由角膜周圍血管及房水供給。 當配戴接觸鏡時,由於角膜表面被接觸鏡覆蓋,所以氧供給減少,尤其在長期應用不透氧材料(PMMA)接觸鏡、低含水SCL及淚液交換不良的接觸鏡,會導致慢性的角膜缺氧狀態,出現角膜上皮浮腫、角膜基質水腫、角膜糜爛、角膜新生血管及內皮細胞密度降低和形態的變異。 corneal infiltration角膜浸潤 當角膜發炎時,角膜緣血管網的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等遊走細胞滲出,侵入角膜上皮和基質內病變部位,形成角膜局竈性灰白色渾濁,稱角膜浸潤。 浸潤部位呈灰白色點狀或片狀渾濁,組織增厚,邊緣不清,表面黯淡不平。 配戴接觸鏡有時出現無菌性角膜浸潤。 corneal topography角膜地形圖 分析角膜表面形狀的一種儀器。 角膜表面Plcaido環的投影經過電腦處理後顯示出角膜表面各點屈光度及曲率,來表示角膜的形狀。 角膜地形圖測量範圍比角膜曲率計大,可同時測量角膜中央及周邊各點的曲率及屈光度。 corneal ulcer角膜潰瘍 又稱潰瘍性角膜炎,角膜組織缺損不僅限於上皮,而是進一步擴大和加深,穿過前彈性膜至基質層的狀態。 它是接觸鏡所引起的角膜並發症中最嚴重的一種,治療多較困難。 corneal warpage角膜變形 由於戴用角膜接觸鏡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角膜形狀的改變。 瞳孔區的角膜變形可産生由於角膜不規則散光而引起的視力降低。 D daily wear日戴 指日間戴鏡,就寢前摘掉接觸鏡的一種配戴方法,通常每天平均配戴8~16個小時。 deformation(flexure)變形HCL(硬性接觸鏡)由於受力可導致鏡片形態的變化。 一些SCL(軟性接觸鏡)材料耐高溫,熱消毒不會影響SCL的形態性質,但被污染後再經加熱處理,會使聚合物劣化,變形、變色。 diagnostic lens
診斷試戴鏡片 診斷試戴鏡套盒中的鏡片,用於評估鏡片在角膜上的配適狀態,以便爲配戴者選擇最適合的基弧、直徑等設計,並確定矯正度數。 diagnostic lens set診斷試戴鏡套盒 一組用於診斷性試戴的具有相同材料、不同設計參數的鏡片。 digital rubbing cleaning搓洗 爲了清除接觸鏡表面的汙物,在接觸鏡上滴入清洗液或保存液後輕輕揉搓清洗的方法。 diopter屈光度 屈光力的大小單位,以D表示。 亦指平行經過該屈光物質,焦點在1m時,該屈光物質的屈光力爲1個屈光度或1D。 以透鏡而言,是指透鏡焦度的單位,如一透鏡的焦距爲1m,則此鏡片的屈光力爲1D。 屈光度與焦距成反比。 disinfection消毒 將對人類有害的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殺滅除去的過程。 爲保證含水性SCL的安全性使用,必須進行熱消毒或冷消毒。 displacement of lens鏡片偏移 由於鏡片與角膜附著力減弱致使眼球運動或瞬目時鏡片移動度過大的現象。 dry eye幹眼症 由於淚液分泌減少或淚液層質量異常而造成角膜結膜上皮損傷。 不僅見於淚腺異常導致的淚液分泌障礙,還可見於結膜杯狀細胞的異常及瞼板腺功能的異常。 E eccentricity鏡片偏心 光軸不通過鏡片中心。 表示偏心的單位是角度(度、分、秒)。 edge lift邊緣翹起 接觸鏡的內曲面基弧延長至接觸鏡邊緣的假想圓弧與接觸鏡邊緣部的距離,這一翹起高度可影響鏡片的活動度及淚液迴圈。 edge thickness邊緣厚度 接觸鏡最周邊部分的厚度,通常量度鏡片邊緣頂點0.3mm以內的厚度。 在製作高屈光度的接觸鏡時,由於周邊部分變厚(凹透鏡),通常採用薄化處理的周邊弧設計。 enzyme cleaner酶清潔劑 指可將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分解並清除的清潔劑。 epithelial microcysts角膜上皮微囊泡 配戴接觸鏡,特別是採用連續過夜配戴時,在角膜上皮深層所見的微細囊泡樣改變。 通常爲可逆性,停止戴用接觸鏡後可消退。 epithelial splitting上皮脫落 指戴用軟性接觸鏡造成的上部角膜沿角膜緣呈弧線狀的角膜上皮損傷,常由於SCL變形、配適狀態過緊、機械性刺激引起。 extended wear[EW]連續過夜戴鏡 一段期間晝夜不摘除接觸鏡的戴鏡方法。 儘管由於高透氣性HCL及SCL的開發使連續過夜戴鏡成爲可能,但由於睡眠中氧供給低下,而使角膜知覺低下,代謝活性低下,淚液分泌減少,免疫防禦功能低下,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大,接觸鏡污染等危險性也較日戴增加。 F
flat平坦狀態 接觸鏡片的基礎曲率半徑大於角膜的曲率半徑,接觸鏡與角膜中央部接觸,周邊部與角膜之間空隙較大的配適狀態。 flatter meridian弱主經線 經角膜曲率計測出的曲率半徑最大、屈光力最弱的經線。 一般水平方向爲弱主經線多見,屬順規性散光;反之垂直方向爲弱主經線屬逆規性散光。 fluorescein pattern熒光素染色顯像 反映HCL與角膜之間淚液層分佈狀態的熒光素貯留像,可以此來判斷鏡片與角膜前表面的接觸狀態。 fluorescein stain熒光素染色 黃嘌呤族的染色色素,吸收485~500nm波長的光,發出525~530nm的熒光。 用於角膜染色檢出角膜上皮的缺損、上皮屏障功能的低下,HCL配適狀態的確認及淚膜破裂時間的測定等。 front surface shape前表面形狀 接觸鏡前表面製成的形狀,由光學區及周邊部分組成。 光學區一般爲球面設計,周邊部有時被削薄以降低鏡片厚度。 G giant papillary conjunctivitis(GPC)巨乳頭性結膜炎 指以戴用接觸鏡爲主要原因,以瞼結膜巨大乳頭增生爲主要臨床表現的疾患。 1997年由Allansmith首次報告。 多由接觸鏡本身的機械性附著的污染物作爲抗原引起變態反應,再加上接觸鏡本身的機械性刺激引起。 考慮與I型及IV型變態反應有關。 glare眩光 指視野內進入過量的光線引起的不適感。 眩光是與對比敏感度密切相關的一種視功能檢查法。 可分爲:1.不適眩光:由於散射光線導致視覺不適,不影響分辨力或視力。 2.失能眩光:由於散射光線在眼內使視網膜成像産生重疊,使成像對比度下降,因而降低了視光效能及清晰度。 H high myopia高度近視 近視按其屈光度分類,一般可分爲低度近視(3.00D以下),中度近視(3.00~6.00D之間),高度近視(6.00D以上),10.00D以上又被稱爲超高度近視。 high riding(superior binding)上方固著 指硬性接觸鏡與角膜上方粘附,瞬目時鏡片不能移動的一種狀態,多見於長期配戴平坦的PMMA接觸鏡的病例。 horizontal meridian水平軸 如果把眼球看作一個球的話,那麽在描繪光軸通過眼球角膜相交的點(前極)及與視網膜的相交點(後極)兩點的圓周時,在0~180度水平方向上的經線稱爲水平軸,以角膜曲率半徑及屈光力來表示。 hyperopia遠視 眼在去除調節的狀態下,來自無限遠的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後,成像在視網膜後。 遠視眼的眼軸較正視眼的眼軸短或因角膜、晶狀體的屈光力較弱而形成。 I imcomplete blinking(poor blinking)不完全瞬目 瞬目時,眼瞼在完全閉合之前即終止閉瞼運動的狀態。 多見於接觸鏡戴用眼,可引起角膜3、9點方向的乾燥而呈帶狀充血,通過進行下意識的完全性瞬目訓練可以改善。 induced astigmatism
帶入散光 戴用接觸鏡尤其HCL時,由於其不同程度地矯正了角膜散光,使晶體散光反而暴露出來,故使本無散光的狀態反而出現了散光,改變了眼部散光的狀態。 將這種由於戴用接觸鏡出現的散光稱爲帶入散光。 inferior decentering下方偏位 接觸鏡定位于角膜下方的狀態。 配戴HCL時多見。 irregular astigmatism不規則散光 無法判別屈光力最強的強主經線和與之垂直的屈光力最弱的弱主經線的散光,各經線曲率不同。 同一經線的曲率亦不同,角膜曲率儀常常無法測定出其曲率,必須依靠角膜地形圖來瞭解角膜表面屈光形態。 代表疾病爲圓錐角膜、角膜外傷後、角膜移植術後、翼狀胬肉等引起角膜不規則變形。 爲HCL最佳適應證。 irritation刺激症狀 指戴用接觸鏡後的異物感、疼痛感等眼部不適症狀,多與鏡片周邊部設計有關,或因鏡片沈澱和護理液引起。 K K reading K值 角膜曲率測定值,通常多指弱主經線上的數值。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乾燥性角結膜炎 由於淚液減少,致角結膜呈乾燥狀態而導致的一系列角結膜病理性改變。 患者自覺異物感、乾燥感、霧視、虹視、黏液性分泌物,下午加重,結膜輕度充血,孟加拉紅染色可見球結膜密集紅點狀著色,尤以瞼裂處明顯;分泌物鏡檢可見角化上皮細胞中有大量杯狀細胞,角膜上皮炎性浸潤或絲狀角膜炎,多見於中年以上的女性。 典型的有Sjogren綜合征,無唾液腺,黏膜腺萎縮及關節炎。 keratoconus(KC)圓錐角膜 一種角膜變性症,疑難性屈光異常,多發於10~25歲青少年時期。 角膜中央區或某一象限向前突出,病變區進行性薄化伴高度近視及不規則散光。 隨病變發展角膜錐形頂端極度變薄,甚至後彈性層可發生破裂,房水入侵,可引起角膜基質重度水腫混濁。 因角膜變形光學區爲非規則面,框架矯正非常困難,常使患者無法提高視力。 用HCL矯正圓錐角膜主要採用三點接觸及兩點接觸法,選擇利用球面、非球面或特殊設計的RGPCL。 L lens adherence鏡片粘附狀態 接觸鏡與角膜貼附緊密,瞬目時亦無移動。 戴HCL多見於鏡片配適過緊或鏡片大量汙物附著,戴SCL則多見於鏡片變形及過度乾燥等情況。 lens application戴鏡片 將接觸鏡戴到角膜表面的方法。 用手指將眼瞼充分拉開,然後指尖托住接觸鏡輕輕地放在角膜上的過程。 lens case鏡片盒 保存接觸鏡的容器。 HCL與SCL所用的鏡片盒不同。 儘管保存鏡盒可通過洗淨、使其乾燥的方法達到清潔的目的,但最近將鏡片盒的污染(特別是SCL盒)及鏡片盒內生物膜的形成也列爲接觸鏡污染的原因。 lens cleaner
鏡片洗滌液 去除鏡片污垢的專用液體,不同接觸鏡所用的洗滌液不同,應選擇適合的液體來使用。 lens cleaning接觸鏡清洗 利用含有表面性活性劑和螯合劑、酵素、氧化劑等成分的清洗液,除去接觸鏡表面附著的汙物或分泌物的過程。 lens decentration鏡片偏位元 靜止狀態下鏡片中心定位不良。 如光學區明顯偏離瞳孔,則會造成視力不良。 受角膜及眼瞼的形狀、淚液量、接觸鏡直徑、基弧、鏡片設計等因素影響。 如鏡片偏位持續存在,可能導致角膜形狀的改變。 lens deposits鏡片沈澱 蛋白質及一些無機物附著於角膜接觸鏡引起的混濁,嚴重時不僅會引起視力低下,還會造成角膜上皮損傷,有必要更換接觸鏡。 lens design鏡片設計 指包括前後表面光學中心弧、周邊弧、斜邊弧的接觸鏡整體形狀的設計。 lens diameter鏡片直徑 鏡片邊緣兩對應點最大的直線距離。 隨直徑增大鏡片重量增加,瞬目時亦可使接觸鏡上提的作用增強。 lens dispensing/ lens prescription接觸鏡驗配/接觸鏡處方 以視力檢查、屈光狀態檢查、角膜曲率半徑測定、淚液檢查、角膜內皮細胞檢查、眼前節檢查等一系列檢查爲基礎,選擇適合的鏡片(材料、設計、廠家)進行試戴,經檢查配適狀態,確定鏡片的規格(基孤、度數、直徑等)開出患者所需的各項參數的接觸鏡處方,同時進行接觸鏡的摘戴指導、護理指導及定期復查等項指導。 lens edge鏡片邊緣部 接觸鏡的最周邊部,是接觸鏡前後面周邊的結合部分,其厚度和形態對戴鏡舒適度及配適狀態有很大影響。 lens fitting鏡片配適狀態 對戴鏡者戴鏡適用狀態的綜合評估。 其基本標準包括鏡片的中心定位、活動度、硬性接觸鏡的熒光素顯像形態、淚液交換、配戴者對鏡片舒適度的反映以及配戴者的矯正視力等。 爲了得到良好的配適狀態,驗配人員鬚根據屈光狀態、角膜與眼瞼形狀、淚液檢查的結果,選擇適當的鏡片材質、厚度、直徑、基弧及周邊設計。 lens movement鏡片移動 由於瞬目作用接觸鏡被牽拉至上方,然後緩慢下降,定位於角膜中央的過程。 瞬目引起的鏡片移動在淚液交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移動不良可造成低氧而無法長時間戴鏡。 鏡片的移動度取決於角膜及眼瞼的形狀、淚液量、接觸鏡直徑、基弧、鏡片設計等因素。 lens power鏡片屈光度 鏡片屈光力的定量指標,以D爲單位,一般間隔0.25D。 lens removal摘除鏡片 從角膜上取下接觸鏡的方法。 摘硬鏡可用手指自外眥角將眼瞼向顳側緩慢拉起,而使接觸鏡嵌於上下瞼之間脫落,摘SCL則可直接用拇指及食指將接觸鏡捏出。 lens stabilization鏡片穩定性 指角膜上的鏡片中心位置的保持性。 受角膜及眼瞼的形狀、淚液量、接觸鏡直徑、基弧、鏡片設計等因素的影響。 鏡片中心定位不良可造成視力不穩定。 lens meter
焦度計 測定普通眼鏡片及接觸鏡片頂點焦度儀器,也可測定鏡片的光學中心及棱鏡度數。 lenticular astigmatism晶體散光 由晶狀體部分所造成的散光爲晶體散光,角膜散光可用球面硬性接觸鏡矯正,而晶體散光則只能靠托力克接觸鏡及框架眼鏡來矯正。 low riding下方黏附 硬性接觸鏡與角膜下方粘連,瞬目後接觸鏡不能移動的狀態,多見於角膜散光較大的病例。 M marking標記 在鏡片前表面非光學區製作標明鏡片品牌、規格、左右眼以及散光鏡片軸穩定位置等標記。 HCL一般採用鐳射刻字,而SCL則多採用印刷等刻印方法。 myopia近視 當調節作用靜止時,平行光線入眼後,在視網膜前聚焦,而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彌散圓,不能結成清晰影像的眼,稱近視眼。 近視眼分爲軸性近視及屈光性近視。 O oblique astigmatism斜散光 互相垂直的兩個軸,其散光軸一個軸向在30~60度之間,另一軸向在120~150度之間,此種散光稱斜散光。 on K基弧≈K值 指硬性接觸鏡的基弧與角膜弱主經線方向的曲率半徑數值相同或+0.05mm~0.10mm。 ophthalmometer, keratometer角膜曲率計 一種測量角膜表面散光度的儀器,可測定角膜表面中央約3mm區域各軸向的曲率半徑,測定值稱爲k讀數。 optical axis光軸 角膜與晶狀體光學中心的連線。 戴接觸鏡時則爲包括接觸鏡前後表面的各光學中心的連線。 optical zone光學區 接觸鏡中央區無光學扭曲、能夠屈光成像的部分。 orthokeratology角膜塑形術 通過非手術療法即戴HCL,對角膜進行塑形治療的方法。 最近利用一種基弧平坦,第二弧陡峭的與角膜幾何形反向特殊設計的硬性透氣性接觸鏡,戴在角膜上,促使角膜産生合理、可預測性變形,使角膜中央區變平坦,從而降低近視度數而矯正治療近視。 它能使一些中、低度近視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降低度數,顯著提高裸眼視力,但治療爲可逆性,停止使用後角膜會逐漸恢復原狀。 over-correction過矯 對於近視眼是配戴屈光力過強的眼鏡或接觸鏡,在眼睛不發生調節的情況下,使無限遠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鏡片及屈光系統後成像在視網膜後。 遠視眼的矯正則相反。 over-refraction追加矯正(片上驗光) 接觸鏡驗配最終確定鏡片屈光度的手段,即在戴接觸鏡的狀態下追加插片作爲調整性驗光。 oxygen permeability(DK)
DK值/透氧係數 指接觸鏡材料的氧透係數,爲素材的固有值。 氣體的透過量與材料的面積、時間、兩側氣體的分壓差成正比,與材料的厚度成反比。 K值表示氧的溶解係數,D值表示氧氣在物質中的擴散係數,兩者的乘積即爲DK值。 P palpebral pressure眼瞼壓 配戴接觸鏡時眼瞼對接觸鏡的作用,可以影響接觸鏡的活動度及中心定位等配適狀態。 pannus角膜血管翳 伴肉芽組織浸潤的角膜表層新生血管。 parallel平行狀態 硬性角膜接觸鏡的曲率與角膜的曲率(或與角膜曲率的平均值)大致平行的狀態。 鏡片後表面與角膜前表面均勻接觸,熒光素顯像淚液在角膜全領域均勻分佈。 pericorneal flash/ ciliary injection角膜周圍充血/睫狀充血 角鞏膜緣部位的血管充血使眼部發紅的狀態。 鞏膜動脈的上鞏膜支及結膜動脈、角膜緣血管網的擴張,臨床表現爲暗紅色或紫紅色,血管不易分辨,繞角膜向四周呈放射狀排列。 愈近角膜緣充血愈明顯,推之不動,壓迫不褪色,點入血管收縮劑充血不消失。 可見于SCL戴用者、角膜炎及前部葡萄炎。 phoroptor主覺驗光儀/綜合視功能檢眼儀 是進行主覺屈光檢查的儀器,利用球鏡、柱鏡及交叉柱鏡等各種鏡片轉動分別進行左右眼的視力測定以及檢測雙眼視功能的驗光器械。 photophobia畏光 俗稱怕光,指眼部對光線産生的異常怕光與不適感,通常伴大量流淚,多起因於虹膜炎或角膜炎。 placido disc角膜計 拍攝同心圓環在角膜上的反射像並加以記錄的儀器。 通過同心圓環的大小、形態、扭曲程度對角膜形態進行定性分析。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 單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後的高分子材料,質硬,不親水,不透氧,是HCL古典材質。 加工性及光學性能良好。 posterior curve後表面弧 接觸鏡後表面光學區中央弧與周邊弧的總稱。 posterior optical zone diameter後表面光學區直徑 接觸鏡後面中央光學區部分的直徑,應大於瞳孔直徑,HCL-一般爲8.0~8.5mm. posterior peripheral curve後表面周邊弧 指接觸鏡後表面除光學區以外的周邊部曲面。 可由一個至數個漸趨平坦的球形曲面相連接,稱爲旁周邊弧和周邊弧;或者可以用一個漸趨平坦的非球面作爲周邊部分。 pseudodendritic keratitis
假樹枝狀角膜炎 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以外的原因導致的樹枝狀角膜炎類似的角膜上皮病變。 熒光素染色後,病變雖呈樹枝狀,但無終端膨隆現象。 常可在角膜上皮創傷癒合過程中、帶狀皰疹角膜炎、酪氨酸血症、防腐劑造成的角膜上皮損傷中出現。 R radius of corneal curvature角膜曲率半徑 指角膜的彎曲狀態,可用角膜曲率計測出(測定範圍爲角膜中央部約3mm區域)。 角膜多爲橢圓形,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曲率半徑不一致,中央瞳孔區近乎爲球形。 角膜曲率半徑以弱主經線及強主經線來表示,兩主經線的差值即爲角膜散光。 配戴接觸鏡後可發生變化。 radiuscope曲率半徑測定儀 測量硬性接觸鏡內面曲率半徑的儀器。 refraction屈光 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後,光的方向發生改變,稱爲光的折射或屈光。 決定眼的屈光狀態或矯正眼屈光不正的行爲也稱爲屈光。 refractive error屈光不正 平行光線入眼後,在不使用任何調節的情況下,不能準確地聚集在視網膜上成像,這種屈光狀態稱爲屈光不正(非正視)。 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規則散光和不規則散光。 refractive power屈光力 透鏡的折光能力。 通常以屈光度(D,diopter)表示。 平行光線通過某一透鏡後在1m處集合爲焦點,則該透鏡的屈光狀態爲一個屈光度。 如用F代表焦距,則D=1/F。 決定透鏡屈光力大小因素有三個:1.透鏡物質本身的折射率。 2.透鏡表面彎曲半徑的大小。 3.透鏡介質與其周圍介質之間折射的比較。 residual astigmatism殘餘散光 一般情況下,在戴用角膜接觸鏡狀態下仍存在的散光稱爲殘餘散光。 其産生的原因考慮爲晶體散光、接觸鏡未能完全矯正的角膜散光、黃斑部形態的不均及由配戴接觸鏡而産生的帶入性散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殘餘散光過大可造成接觸鏡的矯正視力不良。 reverse curve反轉弧 角膜塑形鏡第二弧區,可比基弧陡3.00~9.00D,寬度0.6~1.0mm,常用0.8mm。 reverse geometry design反向(逆)幾何形設計 角膜塑形鏡後表面形態與角膜前表面幾何形相逆反的特殊設計。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透氣性硬性接觸鏡 材質允許氣體氧通透擴散的一種硬性接觸鏡,外觀與普通PMMA鏡片相同。 S sagittal depth矢深 指接觸鏡鏡片的內曲面幾何中心至包含接觸鏡邊緣的平面的垂直距離,即接觸鏡球面的深度。 一般基弧不變時,接觸鏡直徑越大,矢深越大,配適越緊。 Schirmer test
淚液分泌試驗 測量淚液分泌的方法。 淚腺分泌的淚液由眼瞼緣至內側,在瞬目作用下移向下方,均勻分佈於眼表面,然後隨瞬目作用被運往鼻側,經上下淚點進入淚小管。 淚液每分鐘約分泌1.0~1.5,6%~10%由眼表面蒸發,剩餘的通過淚小點由淚道排出。 scratch on lens surface鏡片表面劃痕 鏡片前後表面的劃傷。 多數表淺的劃痕會使鏡片易於附著汙物,深的劃痕是接觸鏡破損的原因。 與PMMA相比,RGP更易産生劃痕。 secondary curve第二弧 多曲面鏡片內表面基弧以外的緊鄰弧面。 skiascopy檢影法 是借平面鏡(或凹鏡)將光線照射在被檢查者的眼底,利用搖動平面鏡和觀察光影在眼內移動的情況,用以確定屈光狀態的方法。 視網膜檢影法的原則爲中和影動。 臨床價值:客觀診斷屈光的性質及度數,不受眼顫或智力低下的影響,能檢查出準確的屈光狀況,因此是一種最精確,而且是最實用的驗光方法。 slit-lamp microscope裂隙燈顯微鏡 爲裂隙燈與顯微鏡合併裝置的一種眼科檢查儀器,其主要結構爲由供照明的光源投射系統及觀察的放大系統組成。 檢查時,強烈的聚焦光線將透明的眼組織做成“光學切面”,從而可以像觀察病理組織學切片那樣,在顯微鏡下比較精確地觀察病變的深淺、組織的厚薄。 檢查角膜、前房、虹膜及晶狀體、玻璃體,而眼瞼、結膜、淚器等組織的病變往往也需要用裂隙燈檢查,再配合附加鏡(前房角鏡、三面鏡、前置鏡等)可以檢查前房角、眼底周邊部及眼底後極部等處的病變。 接觸鏡的配適狀態,鏡片有無汙損、沈澱物、變形、變色等亦可在裂隙燈下觀察。 smile mark pattern笑口形 點狀角膜表層損傷局限在瞳孔緣下方,由於損傷的形態與位置恰似人微笑的口形而得名。 一般見於SCL配戴者,是眼乾燥的表現。 治療多採用人工淚液的頻繁點眼。 steep陡峭狀態 角膜接觸鏡的基弧曲率半徑比角膜K值(或K值中間值)小,周邊部與角膜接觸,中央與角膜間隙較大,有淚液積聚,接觸鏡的活動度小,淚液交換少。 久之,可引起角膜水腫等損害。 熒光素染色後可見染色淚液在中央部積聚,顔色鮮明,周邊部顔色暗淡。 steeper meridian強主經線 角膜曲率半徑最小或屈光力最強的經線。 一般垂直方向多爲強主經線方向,此時産生順規散光。 sterile corneal infiltration無菌性角膜浸潤 配戴接觸鏡引起的角膜實質淺層浸潤,可爲單發或多發病竈區,細菌培養陰性,因而得名。 subjective refraction主覺驗光 是靠患者的知覺能力來確定屈光不正的性質和程度,並且依靠患者的判斷力來選擇最合適的矯正鏡片的驗光法。 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 or keratitis[SPK]上皮表層點狀角膜症 彌漫性細小點狀角膜上皮損傷。 上皮缺損較表淺,基底細胞一般無損傷。 surface deposits
表面沈澱 接觸鏡表面的沈澱物,常見於含水性接觸鏡及RGPCL(透氣性硬性接觸鏡)。 通常包括有機物沈澱(蛋白質、脂質等),無機物沈澱(鈣、鐵等離子的化合物),微生物(細菌、真菌等)以及化妝品等成分。 T tear exchange淚液交換 瞬目時通過眼瞼作用和接觸鏡的移動將鏡下的淚液排出,新鮮淚液進入的過程。 淚液交換促進代謝産物的排出,提高鏡下淚液氧含量。 淚液交換不良可致角膜氧供給不足,戴硬性接觸鏡時,若配適狀態良好,每次瞬目淚液交換可達14%~20%,軟鏡可達1%~5%。 tear film淚膜 淚膜結構分爲三層。 表面脂質層,由瞼板腺分泌,減少淚液蒸發;中間水液層,由淚腺和Krause.Wolfring副淚腺分泌,是淚膜的最主要部分,可防止上皮乾燥;後面黏液層,由結膜杯狀細胞分泌,使淚液吸附于上皮細胞,保持淚膜穩定。 tear fluid淚液 每日的平均淚液分泌量爲2~3ml。 其餘參見淚膜。 three and nine o ' clock stai-ning角膜3、9點染色 硬性角膜接觸鏡配戴者特有的體征,表現爲3、9點方向的點狀角膜著色。 考慮多由於該部位淚膜的破裂以及鏡片的機械性刺激引起。 tight過緊狀態 瞬目時接觸鏡在角膜上活動過小,甚至處於完全不移動的狀態(黏附)。 由於淚液交換減少,可能引起角膜水腫等角膜損害。 受接觸鏡基弧、周邊弧、斜邊弧寬度、邊緣翹起度及直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般基弧、周邊弧越陡峭,斜邊弧寬度越窄,越易出現過緊狀態。 tinted lens著色鏡片 輕度染色或塗色的接觸鏡,軟性接觸鏡中有只在中央部分著色的鏡片,目的是使接觸鏡更易於辨認及尋找。 transmittance rate透光率 物質允許光線透過的百分比。 物質透光率因波長不同而不同,接觸鏡在可視光領域400~800nm的透過率必須在90%以上。 V videokeratography錄影角膜地形圖檢查 用攝像角膜地形圖儀對角膜形狀圖形進行解析。 W wear comfort戴鏡舒適度 戴鏡眼對接觸鏡的主覺反應,通常以乾燥感、異物感、疼痛等標準來評估。 在戴鏡初期,軟鏡往往比硬鏡具有更好的戴鏡舒適度,但如果每天堅持戴鏡的話,舒適度會逐漸提高。 當接觸鏡劃傷、損傷、汙物附著時,戴鏡舒適度下降。 wearing schedule戴鏡日程 規定配戴者每天可以戴用接觸鏡的時間。 開始配戴DK值較低的接觸鏡時有必要從每日較短時間開始(5~6小時),然後逐日延長時間。 頻繁更換型鏡片需2周左右更換,連續過夜配戴周抛型鏡片需1周丟1片稱爲更換日程。 wearing time
戴鏡時間 每日配戴接觸鏡的時間。 wettability濕潤性 顯示接觸鏡表面與水分子親和力的指標。 濕潤性增加,則接觸鏡表面會更加潤滑,戴鏡舒適度亦增加。 提高濕潤性的方法有對接觸鏡表面進行鍍膜處理,在PMMA中添加水凝膠,或使用潤眼液等。 wetting(conditioning) solution潤舒液 對疏水性的接觸鏡表面賦以親水性,使HCL表面能夠被均勻潤澤的液體。 可用以消除戴接觸鏡所致的乾燥感、刺激感,改善戴鏡舒適度和清晰度,增加鏡片的濕潤性。 附錄四 晶視佳視光科技有限公司
近視矯治服務三方責任書角膜塑形鏡是通過讓患者配戴定制的硬性矯形角膜接觸鏡達到近視矯治的目的。 爲明確經營單位、驗配單位和配戴人三方在矯治過程中的責任,特制定本責任書。 一、基本情況配戴人:姓 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右眼:Rx: 裸眼視力: 矯正視力:HK/VK左眼:Lx: 裸眼視力: 矯正視力:HK/VK:住址: 電話:驗配單位:名稱: 電 話:地址: 責任驗配師:經營單位:單位名稱: 産品名稱:硬性矯形角膜接觸鏡
規格型號:XO 註冊文號:國食藥監械( )字200 第 號編號: 識別標誌:撥打諮詢電話確認鏡片有本單位經營諮詢電話: 傳真:二、各方責任經營單位:向驗配單位提供質量合格的鏡片;鏡片發出30日內,經驗配單位檢測確定無療效的,應按供貨價向驗配單位退款,但驗配單位應首先退回完好的鏡片;因提供的鏡片與定單要求的參數不符,以及産品製造質量不合格的,應免費更換。 經鑒定,因産品質量問題而造成配戴者人身永久性損害的,應負責賠償。 驗配單位:由經過經營單位培訓合格的眼科醫師負責驗配工作;嚴格按照驗配操作規程,爲配戴人進行檢查、驗配並指導配戴人正確使用、取、戴及護理鏡片。 嚴格要求配戴人員按約定時間來復診檢查,並負責告知配戴後的注意事項及對可能産生的不適反應及時採取措施。 應對配戴人建立詳細的檢查記錄,對有不良反應的配戴人主動跟蹤服務;向配戴人提供鏡片使用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驗配單位未履行以上責任,造成配戴人人身永久性損害的,應負責處理和賠償。 配戴人:應仔細閱讀本責任書和産品使用說明書,對本矯治方法特性進行充分諮詢;瞭解療效的可逆性;必須嚴格遵從驗配醫師和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取、戴及護理鏡片;有不適反應時應按醫囑及說明書的要求採取相應措施;嚴格按照約定的復診時間主動到驗配單位進行復診;在本責任書規定的時間和條件內退鏡片(退貨僅限鏡片);鏡片交付時,配戴人應會同驗配單位的驗配醫師共同對鏡片的數量及外觀質量進行驗收。 鏡片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破損、遺失等情況時,應付費重新訂片。 配戴人未履行本責任書中規定的配戴人責任,致使本人健康和經濟損失,應自行承擔責任。 三、鏡片驗配及服務費:人民幣 元整;1.鏡片費人民幣 元整。
2.檢查、驗配(含驗配設備使用費)及鏡片設計費人民幣 元整。 3.售後矯治服務費 元整。
4.鏡片護理用品:護理液、潤眼液、潔鏡盒、吸棒、護理包等合計人民幣 元整。 退、換鏡片的條件和費用:驗配單位收貨後認爲有外觀質量問題,應當即提出並經雙方核實後更換;經確定爲産品製造質量問題的,經營單位於發貨後兩個月內應予以更換或退貨;配戴人的鏡片調整,經營單位和驗配單位在3個月內免費調片、但配戴人應保持鏡片完好無損。 矯治無效的,經營單位在鏡片完好的情況下,於發貨後35日內向驗配單位退款;配戴人戴鏡3個月之後需要調整鏡片的,須交納設備檢驗費和鏡片折舊費(從戴鏡日算,每月按4%的折舊率);所有的退片均只包括鏡片費。 驗配、設計、矯治服務費和護理用品等不能退款。 退、換鏡片均須先將鏡片寄回經營單位,經檢驗核實後辦理。 經營單位與驗配單位必須切實負起售後質量責任,對有不良反應的配戴人在知情的情況下,做到主動跟蹤,提供必要的幫助,儘快協助有關方面查清原因。 配戴人也應主動、及時向驗配單位反映、諮詢發生的不良反應,以便於儘早診斷、治療、保障配戴人眼睛健康。 本責任書的三方當事責任人均已對責任書中各自的責任有了完整和充分的理解,並表示同意接受其中的要求和條件,可以開始本次近視矯治過程。 因此,特簽訂三方責任書,一式三份,各執一份,以資共同信守履行。 經營單位(章): 配戴人(簽字):驗配單位(章): 身份證編號:
監護人(簽字):驗配醫師(簽字): 與配戴人之間的關係: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錄五 美國角膜塑形術病歷
病歷1
病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