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論 /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角膜塑形術學的歷史與發展
一、 國外的發展 角膜塑形術學
(orthokeratology)是隨著20世紀50年代硬性角膜接觸鏡的應用與推廣而誕生並逐漸發展起來的。
硬性角膜接觸鏡是從美國開始流行,角膜塑形術學的誕生與發展,自然也是以美國爲中心,逐漸向全世界延伸。
衆所周知,20世紀50年代角膜接觸鏡的發明與應用曾使那些不願戴框架眼鏡的俊男靚女們欣喜若狂。
最早的角膜接觸鏡是用不透氣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爲材料製成的硬性角膜接觸鏡,採用常規的驗光配戴方式;即先測量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再選擇角膜接觸鏡片後表面曲率半徑略大於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徑、且合適屈光度的PMMA鏡片,使鏡片與角膜之間由淚液充滿的液體透鏡呈現輕度負透鏡狀態(圖1-1)。
許多美國角膜接觸鏡驗光師和硬性角膜接觸鏡製造商們驚奇地發現,許多低度近視的患者在配戴鏡片1天後,其裸眼視力比原先提高了許多,而且這種效果可以保持1小時以上。
同時部分原先配戴高度近視或高度遠視的硬性角膜接觸鏡患者,換上框架眼鏡後的視力反而不如配戴硬性角膜接觸鏡好,這種現象被稱爲眼睛糊視。
對這一現象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認爲由非透氧PMMA角膜接觸鏡引發的角膜水腫導致了暫時性的角膜腫脹,從而引起眼睛糊視,被稱爲Sattler's幕;另一種解釋則認爲,角膜中央部被鏡片後表面非常平坦的基弧所壓平,從而導致了患者的近視度數與所戴的框架眼鏡度數的暫時不符,一旦角膜形狀恢復,這種現象也隨之消失。
後一種解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驗光師、鏡片製造商濃厚的興趣和巨大的創新動力,試圖能夠通過配戴硬性角膜接觸鏡改變角膜形狀,將之作爲一種有效治療近視的方法。
於是角膜接觸鏡廠商設計了不同形狀的鏡片,驗光師在臨床上試驗了各種各樣的硬性角膜接觸鏡和驗配技術;其目的就是爲了延長近視患者在取下硬性角膜接觸鏡鏡片後,仍然能保持良好裸眼的視力,鞏固治療的效果。
這被稱爲角膜塑形術學,並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直至今日,角膜塑形術學還在繼續發展。
隨著現代驗配技術的發展、鏡片設計的進步和製造工藝的改良,角膜塑形術已經成爲效果和預測性都較好的臨床治療近視眼治療方法之一。
它治療的特定人群,主要是那些18歲以下的青少年低度近視眼患者。
有關角膜塑形術學發展的艱辛詳情,美國Michael Russell博士有一段十分生動與精彩的敍述。
他長期在美國進行角膜塑形術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又在我國推廣這項工作,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和忠告,使廣大的中國同行認識角膜塑形術,並能科學使用與健康推廣角膜塑形術。
他把美國角膜塑形術的發展分爲三期,如下所述: 1. 治療效果令人無法接受,研究開發相對停滯的30年 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是角膜塑形術的“黑暗時期”。
在這段時間裏,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接觸鏡醫師會向近視患者推薦使用角膜塑形術。
造成這種局面原因有三:①當時鏡片的設計水平不穩定;②因製造工藝可重復性差,即使鏡片設計過關也難以得到配戴效果相同的替換鏡片;③即使一切順利,對於一個中度近視的患者來說,要成功地完成一個角膜塑形(Ortho-K)療程至少需要配5~6副、甚至更多的鏡片,時間長達2年之久,而且治療期間還要無數次地到醫院復查。
當然,在這角膜塑形術處於發展相對停滯的30年中,也有少數對此感興趣的醫師借助試戴鏡和門診鏡片改良技術,一直致力於臨床驗配技術的研究,並取得了不少的進展。
20世紀80年代早、中期,美國4所大學醫學院的臨床研究證明,角膜塑形術確實能夠安全地降低近視程度並改善視力。
不過,儘管在臨床上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角膜塑形術的可信度和公衆對之的興趣仍然沒有得到多少提高,只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技術和市場發展的共同推動下,角膜塑形術才被眼保健專業人員廣泛認同。
圖1-1 角膜接觸鏡片常規驗配示液體透鏡呈現輕度負透鏡狀態 2.改變角膜塑形術命運的四件大事 (1)1991年10月,角膜接觸鏡生産商協會(CLMA)向公衆推出了電腦控制的接觸鏡生産技術。
這一技術能夠精確地生産和複製出特殊設計的複雜接觸鏡。
(2)1992年,電腦控制的角膜地形圖等設備開始出現。
這些高科技分析儀器使人們對角膜形狀以及角膜對手術和配戴接觸鏡後的反應情況有了全新認識。
(3)到1993年,美國每年已有200 000近視患者接受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K)治療,術後矯正性接觸鏡的需求量隨之也急劇上升。
這個時期,眼科醫師們讓衆多RK受術者到Metro Optics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AL Blackbum先生那裏定制接觸鏡。
作爲第一個投資電腦控制角膜地形圖和生産設備的鏡片定制生産商,Blackbum先生很快就爲RK受術者開發出了一種全新而安全舒適的逆轉非球面鏡片。
很多患者接受RK後角膜變得中央平坦而周邊弧較陡。
在成功地爲他們驗配鏡片後,Blackbum先生設想這種新型鏡片或許也能讓健康眼睛的角膜變得平坦。
爲證實這一想法,他與在達拉斯的老朋友,角膜塑形術專家Reynolds Yong醫師聯繫,讓6位成功進行了角膜塑形術的患者到Metro Optics公司研究中心接受試驗。
這6位患者原先都已經過了18個月以上的傳統角膜塑形術治療,期間他們每人先後配戴了5、6副或7副逐漸平坦、應用了當時最好設計技術的Ortho-K CL片,視力都得到改善(近視程度降低)。
配戴Blackbum先生設計的新型鏡片後,6名患者中5人的平均近視度數又降低了2.50Ds。
經過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這一稱爲SightForm的非球面逆轉技術於1994年4月獲得專利。
這是自Al Fontana博士1974年在芝加哥推出Orthofocus逆轉球面設計以來,角膜塑形術鏡片設計技術取得的巨大進步。
(4)1994年和1995年,第一個准分子鐳射治療方法論證申請被FDA批准。
最早生産准分子的兩家公司分別在市場上進行頻繁的營銷活動,這些活動促使衆多眼科保健醫師主動去尋找非手術性的近視治療技術。
3.1994年到現在———喜憂參半的新時代 1994年以前,爲角膜塑形術設計的鏡片定制數量有限,故很少有公司認爲這是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但從1994年開始情況發生了變化。
角膜塑形術在1994年得到了蓬勃發展,這是因爲新設計和驗配的鏡片臨床效果遠遠好於此前的40年。
在SightForm逆轉球面(RA)設計技術出現之前,患者通常要在2年內配戴6~7副鏡片才能將近視度數降低2.50Ds至2.75Ds,而SinghtForm很容易便能將近視度數降低4.00Ds甚至5.00Ds,散光度數也可降低4.00Dc,且可控性強。
總之,這一技術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有效地減輕和控制近視和散光———儘管保持效果的時間多的也只有數天,但比起原先的幾小時已是很大的進步。
角膜地形測量新技術的出現以及患者爲避免痛苦和非逆轉手術治療而轉向新技術的情況增強了角膜塑形術專家的信心,也提高了他們的信譽。
在生産方面,一些主要的定制鏡片製造商每月提供的角膜塑形鏡(Ortho-K CL)鏡片也從不足一百副增加到了幾千副。
1994年以後,越來越多的醫師爲學習使用新的鏡片設計和驗配技術而自己花費數千美元參加全國性會議。
角膜塑形術的前景逐漸顯得樂觀。
許多醫師與公司開始致力於合作推廣Ortho-K技術,但其中一些公司或機構的負責人既沒什麽眼睛保健的臨床知識,也缺乏角膜塑形或RGP定制鏡片的驗配經驗。
顯然,特殊鏡片的驗配技術和臨床管理患者的經驗對於治療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些Ortho-K推銷公司只熱衷於在短時間內牟取厚利,他們錯誤的行銷方式最終將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這些公司中最大的一個是由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Mason Hurt醫師牽頭。
Hurt醫師聲稱,如果按他的Ortho-K模式經營,只需稍加努力即可獲得巨大利潤,這種宣傳吸引了許多醫師。
1994年晚些時候,Hurt醫師和他的追隨者開始推廣一種被稱爲精確角膜塑形(PCM)的Ortho-K療法。
Blackbum先生出席了一次有關PCM的會議,在瞭解到其驗配和患者管理方法完全不當後,Black-bum先生向所有的Ortho-K醫師發出了警告。
1995年8月在達拉斯舉行的全美角膜塑形術會議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回顧。
會議的目的是通過規範患者選擇和驗配步驟來確保患者的安全以及Metro Op-tics公司近視及散光治療體系的完整性。
1996年,美國應用Ortho-K治療技術的醫師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從事鏡片“設計”、驗配和經營管理的所謂Ortho-K技術“專家”也達到了創紀錄的人數。
但其中一些“專家”的角膜塑形術臨床經驗尚不足25例。
不幸的是,很多醫師沒進行適當的研究便輕易接受了某些唯利是圖者的不良建議。
不良建議加上低水平的業務培訓和非專業的鏡片驗配以及管理不善導致了這些輕信者的失敗。
一些診所相繼倒閉、破産或停業。
由於顧客的投訴,一些州的檢察官開始對某些施行Ortho-K醫師的虛假廣告開展調查。
1997年10月出版的 Contact Lens Spectrum標題新聞中稱:“FTC(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Or-tho-K索賠事件。
FTC裁定,Hurt醫師是通過向公衆和視光師散佈錯誤、無根據的資訊來推廣其PCM角膜塑形療法;他宣稱其PCM能夠治療任何屈光性視力缺陷,所有患者的視力都可達到 20/20、但美國4所大學的研究證明PCM的安全有效是錯誤的,違反了普遍證據證實法。
”因此,Hurt醫師的行爲構成了廣告欺詐。
在中國,同樣的錯誤說法也誤導了患者。
因爲美國的眼睛保健由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管轄,所以FTC的這次行動使FDA感到很難堪。
1997年12月, Contact Lens Spectrum的標題新聞報道了“FDA制定Ortho-K管理辦法”的消息。
這個辦法規定執業醫師可以在其從業範圍內使用RGP爲特定患者進行Ortho-K CL片的設計、訂購和驗配。
1998年1月,FDA組織了一次眼科設備專家小組會議,會議鼓勵那些對日夜配戴和對Ortho-K技術感興趣的人增加對該專案的投入。
1998年2月,Al Blackbum等人共同向FDA眼科設備專家小組作證並介紹了4種不同Ortho-K CL片設計的分類方法。
這次會議對幾種Ortho-K CL片的設計歷史做了詳盡描述,並指出1997年出現的一種新的緊戴型鏡片設計對患者———特別是夜戴型患者具有極大的危險。
對於第四類夜戴型設計(緊貼配戴逆轉球面焦點矯正型設計)鏡片的使用,人們建議通過一項強制醫師進行患者回訪的草案以確保配戴者的安全。
在證詞及講稿中,作者對某些無視FDA管理辦法,肆無忌憚地向既不屬於其行醫範圍又不屬於個人醫療管理範圍內的患者推銷緊貼配戴型角膜塑形鏡片的行醫人員提出了警告。
作者還指出,某些美國行醫人員出口並向既未經過培訓又沒定制RGP安全程度分析能力的行醫人員銷售這些最新型的緊貼配戴型鏡片,將會置患者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根據這次聽證會的情況及眼科設備專家小組收集的資訊,FDA於1998年9月25日發佈了一封“健康通知書”。
通知書說:“一些公司已經開始通過各種媒體(包括互聯網等)進行推廣銷售夜戴型角膜塑形鏡片。
出於對安全性的考慮,我們警告接觸鏡的銷售商和使用者,不要使用非法有色鏡片或角膜塑形鏡片公司提供的鏡片。
”不過通知書又說到:“執業行醫人員可以在其服務範圍內爲特定患者個別設計和驗配RGP角膜塑形鏡片。
” 這封通知書發出後,至少在兩年內,任何美國醫師或鏡片製造商都不得爲非其直接服務物件或超出其個人業務範圍的患者設計夜戴型Ortho-K CL片。
這就是說,美國醫師或鏡片製造商直接爲中國患者設計、驗配RGP角膜塑形鏡片是非法的,但美國醫療人員指導中國醫師爲其患者設計、驗配RGP鏡片則是合法的。
因此,那些關心病人安全並希望其眼科診所長期成功的知名公司,將會教授、指導醫師如何爲其患者個別設計定制鏡片。
確保持續成功的唯一辦法就是,瞭解這些醫師如何正確理解診斷鏡片的角膜熒光圖像、如何弄清角膜地形圖的有關資料及如何分析眼瞼和眼淚對鏡片驗配的影響。
在這裏結束這一篇幅的寫作時,有必要對角膜塑形術學發展中的一些重要事情作一個簡短總結。
1962年George Jessen配戴硬性角膜接觸鏡後裸眼視力有所提高,近視屈光狀態有所改善。
對此,他撰寫論文,對上述矯正焦點技術(orthofocus technology)的現象,他說:“如果這種現象屬無意識的努力,那麽給予有意識的加碼,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與此同時1964年Charles May和 Stuart Grant在他們的論文中,把上述現象稱爲“通過角膜接觸鏡正視化”(emmetropization through con-tact lenses)。
1993年,美國國立眼科研究基金會(NERF)屬下的國際角膜塑形術學會(IOS)制定了一個較完整的文件。
文件中總結了十項內容:①什麽是角膜塑形術學;②角膜塑形術學應用了多長時間;③如果我想進行角膜塑形術,我應該去找誰;④和常規的角膜接觸鏡驗配相比較,角膜塑形鏡應該怎樣驗配;⑤角膜曲率改變爲何能改善視力;⑥角膜塑形鏡是否安全;⑦當脫去角膜塑形鏡片後,是否會有持續的效果;⑧角膜塑形鏡療效的統計;⑨誰能獲得角膜塑形鏡的有效治療;⑩什麽是角膜塑形鏡的禁忌證。
1996年,May CH、Har r's D、Nolan JA共同合著了第一本有關角膜塑形學的教科書 Orthoker-atology。
美國國立眼科研究基金會主席Wesley NH對本書做了很高的評價:“這本書是三位權威作者積累了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臨床實踐,參閱並總結了100多年的有關文獻,對角膜塑形術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終於在1998年5月批准日戴型角膜塑形鏡的臨床使用。
2004年12月3日批准夜戴型角膜塑形鏡的臨床使用。
二、 我國的應用與發展
我國的PMMA硬性角膜接觸鏡始於20世紀60年代初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何章岑、黎勉勤與上海眼鏡二廠的黃永福合作研製成功。
1962年12月在該院成立了隱形眼鏡專科門診。
通過大量臨床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戴鏡1年的近視眼病人換鏡時平均視力降低0.50D,但未有主動進行角膜塑形的研究。
真正意義上的角膜塑形鏡的應用,是1996年臺灣從美國引進技術與鏡片並經過實踐後,1997年由美國廠商的臺灣代理商引進大陸的。
鑒於我國青少年近視眼患病率的逐漸增高,許多家長對子女將來因爲招生、招工等多方面限制的擔心,以及對準分子鐳射矯治近視眼風險的擔憂,形成了巨大的角膜塑形術的潛在市場。
1999年,在我國已生活了10個月的美國Michael Russell博士撰文描寫了我國當時引進角膜塑形鏡的情況:“1998年,由於美國政府法規的實施,美國幾家被FDA認爲是從事‘非法及具有潛在危險的業務'的角膜塑形鏡公司被關閉。
不幸的是,這些公司和一些新公司一起,利用大多數中國眼科醫師和消費群體對現代角膜塑形術治療近視的真正益處及危險瞭解不多的情況,把他們的賺錢計劃轉移到了中國。
爲了能夠在世界最大的市場上賺錢,他們把推廣的落腳點放在了基層醫院與眼鏡店。
許多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以及産品推銷商,不僅對現代角膜塑形術技術與原理知之甚少,有的人連眼科知識都很貧乏。
”某些媒體刊登的虛假廣告和不合格産品的泛濫,加上廣大消費群體的期望,注定了我國角膜塑形術的發展和美國市場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
1998~2001年期間是該技術在中國發展的蓬勃擴張期。
在這期間,廣大基層醫院與眼鏡店紛紛相繼推出了這一技術,引起了國際的強烈注意。
美國的許多著名高科技公司産品、資深權威專家,以及國內許多大醫院及有關專家也紛紛加入,形成了良莠不齊的混亂局面。
有兩篇文章值得注意。
2000年褚仁遠、瞿小妹、李梅指出:“近3年來,角膜塑形鏡(Ortho-K CL)的旋風刮入我國的大江南北,不少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甚至眼鏡店都紛紛上馬。
”據不完全統計,推銷Ortho-K CL的廠家達17家,每月銷售的鏡片達20 000副。
這裏除了商業經濟利益因素的驅動外,媒體的誤導也是重要的原因。
典型的誤導內容有:①戴鏡只需數月,視力就Ortho-K;②戴鏡3個月近視就能治好;③美國FDA已批准;④無副作用;⑤一片到底,無需換片;⑥只要一台角膜計,無需其他眼科設備。
爲此,在廠商獲得鉅額利潤同時,不少配戴者與配戴單位都爲此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配戴者出現了不少並發症,而配戴單位陷於醫療糾紛。
對此,他們認爲改變這種混亂局面,健康發展我國Ortho-K CL的對策是:①Ortho-K CL是一個醫療行爲,只能在有條件的醫院眼科內進行,禁止在眼鏡店中施行。
②驗配者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應該有驗配RGP鏡的經驗與技術;杜絕目前多數驗配Ortho-K CL呈現的瞎子摸象狀況;選擇好適應證,掌握好Ortho-K CL技術原則,能主動駕馭角膜的可塑性與鏡片調整,能及早發現並處理好可能産生的並發症。
③驗配點必須要有必要的設備條件,包括屈光檢查設備、裂隙燈顯微鏡、角膜曲率計與角膜地形圖。
④品質優良的Ortho-K CL片,鏡片供應商必須提供鏡片的參數,及時供應按醫師指令修改調整的鏡片。
2001年初,夏群和關航等回顧了2000年12月底之前發表的25篇有關角膜塑形鏡的論文,撰寫了《我國開展角膜塑形術的現狀和問題》一文,比較全面地進行了總結,有助於讀者很好地瞭解當時的情況: (一)臨床療效 所有報道均對角膜塑形術治療近視眼的療效予以肯定。
1.視力所有報道顯示,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的第二天近視度數開始下降,裸眼視力開始提高。
經過1~3月的治療,所有患者裸眼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裸眼視力>0.8者達70%以上。
其中大部分患者爲低中度近視眼,高度近視眼裸眼視力也有提高,但視力正常的比例顯著減少。
馮浩雁的報道顯示:低度近視組100%視力達1.0,中度近視組視力達1.0者爲72%,>-6.0D的高度近視組則僅爲6%。
由此得出,隨著度數增加,裸眼視力正常的百分率減少;但隨矯治時間的延長,裸眼視力正常的百分率則增加。
視力未達到正常的患者中,除了部分人是由於近視度數過高外,還有部分人是由於各種各樣的並發症或異常現象影響了治療效果。
裸眼視力達到或接近正常者,仍需鏡片繼續維持治療。
因爲角膜是有記憶功能的,一旦脫鏡1~2天,裸眼視力即下降,脫鏡1~2周,角膜屈光力完全恢復至原先狀態。
2.屈光度臨床實踐顯示,因對不同程度近視眼而言,其鏡片的設計參數不同,故其降度效果亦不同。
薑君等人觀察一組患者6個月,平均降度約3.0D左右屈光度。
治療的前2周降度幅度最大,基本占可降度數的3/4。
黃美麗等人報道,所有患者治療後屈光度均有明顯下降(有效率達100%);部分患者恢復爲正視眼。
其中<-3.0D的患者治療3個月後,96.77%恢復至正視眼;而屈光度在 -3.25~ -6.0D的患者中34.16%恢復至正視眼,>-6.25D的高度近視眼,無人恢復至正視眼。
因此角膜塑形術治療的適宜人群爲<-5.0D的屈光度患者,<-3.0D屈光度患者視力見效最快,療效較好。
許多資料表明,降度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除與原近視程度和鏡片設計有關外,還與個體差異有關。
3.角膜改變角膜塑形鏡片的設計使角膜前表面重新分佈而發生變化。
①角膜曲率:許多作者報道,治療後角膜有變平現象。
楊曉等人統計,治療後角膜平坦K值平均減少0.996±0.14D。
陡峭K值平均減少0.94±0.56D,兩條相互垂直的子午線曲率改變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
但也有學者認爲,治療前後平坦K值的變化有顯著性,而陡峭K值雖然有變化,但差異無顯著性。
②角膜厚度:楊曉等人採用Obscan角膜地形圖系統,對過夜配戴鏡片患者晨起摘鏡後半小時內進行角膜9個位點的厚度測量,其中7個位點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厚。
由此證實過夜配戴鏡片可致角膜水腫,但水腫率<3%。
同時發現,DK值較低(58)組比DK值較高(146)組角膜增厚更爲明顯。
這是由於戴鏡後角膜上皮相對缺氧所致。
③角膜地形圖:張纓等人對角膜塑形術治療前後的地形圖測量顯示,治療前以圓形和蝶形特徵者居最大比例,治療後則以環形和半環形最多,並有3.4%的患者呈現中心島現象。
並且治療後角膜表面規則指數(SRI)和角膜表面非對稱指數(SAI)有顯著提高。
這說明角膜表面逐漸由規則、對稱轉變爲不規則、不對稱。
(二)治療合併症及異常現象 角膜塑形鏡具有壓模作用的特殊設計比普通接觸鏡更容易出現角膜病理性損傷和結構及功能的變化。
各家報道的常見合併症和異常現象如下。
1.角膜染色各家報道發生率爲16%~69%,這可能與各家的觀察細緻程度及隨診使用儀器的不同有關。
輕者可無自覺症狀,僅在裂隙燈檢查時發現少許點狀上皮脫落,重者可有角膜刺激征。
這種情況主要與鏡片驗配的鬆緊和角膜對缺氧及機械刺激的適應性有關。
個別患者由於操作不慎或揉搓眼睛還可造成角膜劃傷和水腫,這種情況多見於初學戴鏡者。
出現角膜損傷時,一般視具體情況而停戴鏡1日~數日,局部點抗生素眼藥水並使用促進角膜上皮癒合的藥,絕大多數患者可痊愈。
2.角膜潰瘍雖然僅見一篇(2例)報道,但它卻是角膜塑形術最嚴重的合併症,往往會造成視力低殘的結果。
許多研究表明,長期戴接觸鏡片能明顯增加角膜感染幾率。
這是由於角膜的缺氧和淚液交換減少等因素使角膜局部抵抗力下降。
當角膜上皮損傷並且合併感染時,極易發生角膜潰瘍甚至穿孔。
3.重影這是角膜塑形治療中發生頻率較高的異常現象,隨診患者中自覺主述者爲14%~51%。
尤其是高度近視眼重影出現率較高。
重影出現的時間多在治療的第2天至2周左右。
輕者摘鏡後1~2小時即消失,重者持續一整天。
往往隨著診治時間的延長和視力的提高,症狀漸消失或減輕。
也有少數患者長期有症狀,但很少有人不能耐受。
重影的發生主要與塑形中的角膜改變了原先正常排列有序的纖維結構有關。
有的患者,用角膜地形圖可發現其角膜表明地形的凹凸不規則和不對稱,部分患者出現中心島現象。
凡遇此情況一般停戴鏡片1~2周,待角膜表明恢復後再重新配戴。
4.結膜炎部分患者有反應性結膜炎。這與初始的不適應和操作不熟練的刺激有關,個別有過敏體質的人還出現了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原可能是含有酶的護理液,亦有可能是抗生素眼藥水或潤眼液等。
5.鏡片污染沈澱張佑慧曾報道18例出現鏡片污染,占總驗配人數(1 140人)的1.58%。
沈澱不僅可能引起結膜炎與角膜炎,還會影響鏡片的定位穩定性和配適效果。
6.異物滯留個別報道會發生鏡片下異物滯留並造成眼部不適及角膜上皮的損傷、水腫。
(三)存在問題 角膜塑形術是接觸鏡這一古老技術綻放的新枝。
目前應用于臨床治療近視尚不成熟,有許多難題有待進一步解釋和解決。
1.視覺效果問題視力提高多少與許多因素相關。
除了前面討論的與原屈光程度和治療時間有關外,國外還報道與鞏膜硬度、角膜可塑性(曲率大小)、眼壓高低、角膜厚度和角膜偏心率等因素有關。
這些因素在不同人種、不同民族之間有無差別,目前尚未見國人正式發表的相關資料報道。
此外視力達到或接近正常者是否就意味著已擁有了清晰、舒適、持久的視覺質量?多久的療程能幫助發育中的青少年安全度過近視好發期?如何證明角膜塑形術對防治青少年近視有確切作用?2.鏡片配適問題配適鏡片的鬆緊和位置是否居中與穩定直接影響了視力效果和合併症的出現。
鏡片松,不僅使降度過程緩慢、降度作用有限,還常因鏡片定位不良造成的偏移導致重影和新的散光,影響了視力和視覺質量。
鏡片緊,則影響淚液交換,過度的壓迫易引起角膜缺氧及損傷。
因此如何配適鬆緊適宜的鏡片是擺在了每個驗配人員面前的問題。
這就要求從事驗配的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接觸鏡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判斷、處理問題的能力。
目前國內的驗配方法尚不一致,有的簡化到只需屈光度和角膜中心曲率等幾個簡單的資料便能定制鏡片。
這種較粗糙的方法能確保多少患者達到預期治療效果?Michael Ruessell曾指出,40%的人需要在標準設計基礎上進行一些修正。
因爲不是每個人都有相似的周邊角膜地形,不是每個人都有有助於鏡片定位居中的眼瞼,不是每個人都有與鏡片相適應的淚膜。
筆者臨床實踐的體會是,除了需獲得準確的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值,採用診斷性試戴鏡也是十分必要的。
它不僅可以檢驗標準設計是否適合個體角膜形狀,還可以通過調整試戴片修正個性化的病例達到最佳配適狀態,從而大大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和驗配的成功性。
3.鏡片知識問題目前醫師對鏡片設計和製作中的技術細節知之甚少,對製成鏡片的精確度和質量以及使用中鏡片參數的變化等都缺乏檢測手段。
因此,對臨床的觀察分析難以深入,對規律性東西難以掌握,對一些異常現象和個性病例缺乏有效的解釋,限制了角膜塑形術更深層次的研究。
4.合併症問題除了前述已知治療過程中的合併症及處理方法外,長期配戴對眼組織産生什麽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探討。
醫師應該以科學、客觀、謹慎、負責的態度嚴格把握治療適應證,嚴格進行規範操作,向患者坦誠交代治療的局限性和合併症以及鏡片護理程式,並且應強調患者隨診的重要性。
患者應該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鏡片養護,定期復診,當出現眼部不適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戴鏡並去醫院診治。
如果能把握好這兩個方面,一般不會出現嚴重合併症。
5.醫學倫理問題Michael Ruessell認爲,在中國還有許多虛假廣告誤導醫師和消費者。
汪芳潤、馮浩雁等人亦認爲,目前國內角膜塑形術的商業行爲遠超前於學術研究;並指出角膜塑形鏡並非單純商品,用於治療近視眼屬於醫療行爲,應由具備條件的專業人員從事,並應嚴格掌握適應證,準確檢查、合理設計、規範操作、注重隨訪。
6.科研協作問題角膜塑形術是一門不斷發展的科學,除了在實踐中摸索外,與同行的交流和切磋是非常有意義的。
開展專業性的研討會或以有組織的中心協作方式代替目前這種分散、混亂及各行其是的局面,有助於彼此分享、借鑒各種資訊和經驗,從中得到啓發和幫助。
共同研究探討能使之健康、穩步的發展。
7.醫政職能部門的介入,進行統一規範的指導2002年至今角膜塑形術的發展屬於停滯不前期。
2000年,瞿小妹等報道2例因配戴角膜塑形鏡片造成的角膜潰瘍並發症,並未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002年初,孫旭光和金秀英等報告了28例3年未見到的因配戴角膜塑形鏡造成角膜感染的病例,培養出的致病微生物細菌有11例,其中銅綠假單孢菌(綠膿桿菌)8例;培養出真菌2例;培養出棘阿米巴原蟲11例。
他們總結了這些角膜潰瘍者的特點:①年齡小,多爲20歲以下學生,最小年齡爲10歲。
②多數患者已配戴角膜塑形鏡1年以上,且均爲夜戴型角膜塑形鏡。
③患者的感染細菌毒性強,發病急,而真菌與原蟲目前對藥物的敏感性差,給角膜組織帶來嚴重的破壞。
即使搶救成功,由於角膜白斑形成,也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後果。
④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鏡期間,缺乏護理知識,多數用不能直接飲用的自來水沖洗鏡片。
在戴鏡期間,均有短時的眼紅不適病史,但未及時就診,等到急性發作時,多數患者的求診醫師都未能及時做出正確的診斷與搶救治療措施。
上述的特點印證了以下的事實:①驗配角膜塑形鏡的不少單位及産品提供者素質太低,自己都未掌握好鏡片的正規驗配程式及注意事項。
其中有不少僞劣産品泛濫,驗配師連産品質量的高低標準也不知道,適應證與禁忌證也掌握不好,並發症的防治知識匱乏。
虛假廣告更助長了“賺錢”欲望。
②廣大消費群體,特別是他們的家長,談“近”色變,對角膜塑形鏡缺乏基本的瞭解,誤認爲此鏡就是夜間戴用的角膜接觸鏡。
遇到眼紅不適等並發症先兆,也不在意,直到急性發作時措手不及,急病亂投醫。
在孫旭光和金秀英論文報道的同時,全國有不少因戴角膜塑形鏡遭致角膜感染的青少年及其家長,雲集北京,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媒體曝光。
一時間,凡開展角膜塑形鏡驗配工作單位的醫療糾紛驟然增加。
爲此,消費群體中許多已戴角膜塑形鏡的患者也紛紛停戴,許多開展單位也偃旗息鼓。
社會上視Ortho-K CL如洪水猛獸,形成Ortho-K CL在我國發展的堅冰時期。
這印證了在蓬勃推廣期中,一些國內專家的預言:“Ortho-K CL的發展將會被不規範的Ortho-K CL所打敗。
”時至今日,這種情況還未得以改善,夏群與關航等對當時的情況痛心疾首,他們認爲,現代近視和散光控制技術及角膜塑形術在中國能否長久成功取決於如下三點:(1)眼睛保健專業人員及消費者何時能夠掌握有關近視控制和角膜塑形術的正確認識。
(2)衛生部何時會對從事角膜塑形術治療的醫師進行適當的培訓和考核(這對於夜戴型鏡片的驗配尤爲重要)。
(3)有多少醫師會相信,用開業不到1年的公司所提供的鏡片能夠快速安全地將近視度數降低5Ds或將散光度數降低4Dc。
目前,中國對角膜塑形術的認識還很混亂。
一些公司固執地認爲進行Ortho-K治療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不需要經過多少培訓;還有一些公司認爲沒有必要投資購買先進、精確的角膜分析設備。
看過一些Ortho-K技術介紹的英文翻譯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方面目前中國存在著相當多的虛假廣告,這是非常糟糕的。
其實,如果中國的眼科專業人員在和Ortho-K供應商簽訂合同前問一問下面幾個基本問題,也許就不會輕易上當了:①有多少Ortho-K患者在你們幫助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且保持了1年?如果答案不到50人的話,那還是去找那些具有更豐富Ortho-K經驗並能幫助患者取得成功的醫師吧!開始時選擇鏡片是容易的,但真正的工作是以後的幾個月。
②你們有多少年角膜塑形鏡片的驗配經驗?如果答案不到3年,那麽還是去找經驗更豐富的醫師吧!③你們願意指導我們爲我們的患者設計和訂購製作鏡片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還是去找一家聲譽好且願意這樣做的公司吧!④如果你們收到的每一片鏡片都是又大又厚,那麽你應當去找另一家供應商!總之,如果眼科醫師和驗光配鏡專業人員能夠在諸如患者選擇、專業定制鏡片的驗配和設計、現代行業管理技巧、熒光圖像和角膜地形圖的理解以及通信交流等方面接受恰當的培訓,那麽現代角膜塑形術將會對近視和散光患者及眼保健專業人員産生巨大、深遠的積極影響。
急功近利的行爲對患者、醫務人員和社會都不會有任何好處;一些人之所以宣稱角膜塑形術可以簡單地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這是因爲他們缺乏專業的RGP驗配經驗。
事實上,專業RGP驗配工作的回報是非常豐厚的。
定制鏡片驗配專家們可以幫助12歲以上的兒童控制近視的發展,也可以減緩低齡兒童近視加深的速度;可以給兒童無晶狀體或圓錐型角膜患者提供治療,也可以給老視患者提供幫助;可以幫助屈光手術效果不佳者,也可以治療軟性接觸鏡、普通眼鏡及手術均無效的屈光缺陷並發症。
不過,這種回報並非垂手可得,它需要正確的專業RGP鏡片設計知識、精密的角膜分析設備、全面的培訓計劃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作爲保證。
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方面是Ortho-K CL在我國慘澹地發展,另一方面是少數堅持科學驗配的醫師仍然堅守這個陣地,在十分有限的空間中繼續開展業務。
少數素質較高的消費群體能夠體諒Or-tho-K CL給他們帶來的實惠,由於雙方的配合,嚴重並發症幾乎斷絕。
沈潔對31例(60眼)患者進行了3年的遠期隨訪,指出角膜塑形術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條件下能有效地矯治近視,但長期矯治效果因人、因時而異,波動性大。
他特別強調驗配Ortho-K CL和隨訪過程需要有極強的醫學專業水平的專業人士的加入,朱思強對80例(155眼)的角膜曲率半徑進行了3年的遠期隨訪。
他指出停戴Ortho-K CL後,角膜曲率一般在3個月後穩定,短期配戴Ortho-K CL不影響角膜曲率的發育規律。
這些都是相當寶貴的經驗。
第二節 現代角膜塑形術的原理 現代角膜塑形術是通過特別設計的Ortho-K CL,主動、有步驟、漸進、科學地改造角膜的曲率,以期達到人們的期望值,以提高裸眼視力爲目標的一門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鏡片的材料學、加工工藝術、鏡片的設計、驗配技術、改變角膜曲率的生理學與病理學的認知都在不斷變化和進步。
這裏,只對目前矯治近視眼公認的一般性原理作一簡短介紹。
至於爲何能造成角膜中央部曲率變平的理論,有人認爲是由於Ortho-K CL片中央部內表面基弧比角膜表面平,在眼瞼瞬目運動及壓迫下,機械性地使角膜壓平。
但也有人認爲,鏡片與角膜組織間存在著液體(淚液),鏡片不可能與角膜組織直接接觸,這些導致角膜曲率變平的壓力,是通過水壓原理傳至角膜的。
與此同時,水壓原理告訴我們,壓力在各方向上相等,造成新生的角膜上皮由角膜周邊向中央移動的受阻,促使戴Or-tho-K CL後角膜周邊部上皮組織有比中央部增厚的趨勢;在鏡片的反轉弧區,細胞堆積得最多,因此厚度也最厚,加劇了整個角膜曲率變平。
鑒於機理還在不斷深入發展,我們只看重臨床上的原理介紹。
一、什麽是Ortho-K CL 由於Ortho-K CL的製造原料和透氣性硬性接觸鏡(RGPCL)相同,不少人都認爲Ortho-K CL就是夜間戴用的RGPCL。
其實不然,我們知道,角膜是中央部弧度較大而周邊部弧度較小的非球表面。
所有隱形眼鏡的後表面基本都是按角膜這種弧度改變設計的,而Ortho-K CL的設計卻相反。
鏡片中央部的弧度較小,而周邊部的弧度較大,利用鏡片中央比角膜小的弧度設計將角膜壓平,而利用鏡片周邊部大的弧度固定角膜並增加對角膜中央部的壓力。
借此反幾何的鏡片設計,使角膜中央部變平,從而降低或矯正近視眼的屈光度數。
因此可知,只要鏡片離開角膜,由於角膜固有的彈性,近視度數仍有可能恢復;另一方面,由於Ortho-K CL鏡片後表面從中央部向周邊部弧度的變化和角膜前表面相反,戴在角膜上以後,雖然對角膜中央部的前表面進行變平重整,但對鏡片與角膜之間的淚液自然流動(液體透鏡)造成了影響,爲此不斷隨訪觀察弧度變化以及修正塑造的情況,使之減少或消除Ortho-K CL片對角膜造成的損害就成爲驗配Ortho-K CL的關鍵。
同時也應看到,Or-tho-K CL既可白天戴,也可夜間戴。
一般的方式是:當角膜性散光超過1.50D時,常採用白天戴的方式;當散光小於或降低到1.50D以下時,則可採用夜間戴用的方式。
二、Ortho-K CL的弧度分析 目前市場上的Ortho-K CL片後表面共分4個弧度(表1-1、圖1-2)。
鏡片的4個弧度設計各起著不同的作用,目的是使鏡片戴在角膜的中央部不偏位,對角膜中央部表面壓平,並使淚液在鏡片與角膜之間有一定的流動,減少對角膜的需氧代謝的影響。
壓平作用主要靠眼瞼對眼球的壓力。
從表1-1與圖1-3(彩圖)可知,當鏡片戴在角膜上時,BC部位淚液最少,RC部位淚液最多,AC部位淚液較少,PC部位淚液聚集。
用熒光素滴在結膜囊內塗色時,BC部位幾乎無染色,RC部位熒光最亮,AC部位熒光暗淡,PC部位熒光聚集。
若用角膜地形圖檢查時,隨著鏡片對角膜表面的壓迫塑造作用,BC部位爲低平的藍綠色,RC部位爲高聳的橙紅色,AC部位稍低平,該角膜部位爲黃綠色,PC部位因未受壓迫作用保持該角膜部位的原色(圖1-4,彩圖)。
圖1-2A BC、 B RC、 C AC、 D PC示意圖 隨著眼瞼通過鏡片對角膜表面中央部的壓平作用,角膜表面這種原來中央部弧度較大,周邊部弧度較小的差異,逐漸縮小,慢慢趨向一致。
到此時,需要重新繼續受壓,角膜有可能成爲負相的非球面弧度,造成不規則散光。
角膜表面原來中央部與周邊部弧度的差異值,就是Ortho-K CL重塑角膜的潛力。
隨著角膜的可塑,鏡片與角膜間的弧度變化關係是否需要調整,完全可以通過液體透鏡的熒光圖表現和角膜地形圖的檢查進行判斷。
醫師進行主動的駕馭與修正鏡片的形狀,使之達到預定的可塑要求,減少或消除並發症的發生,這就是驗配Ortho-K CL並進行觀察隨訪的目的。
表1-1 Ortho-K CL的弧度分析 弧度名稱 部位 特點 作用基弧(BC) 中央部 直徑6mm,比相應角膜平 壓平角膜前表面,戴上OK鏡後,使眼球呈+0.75D狀態反轉弧(RC) 近周邊部 約1.5mm寬,比BC弧度陡 使中央淚液聚集,促使中央部鏡片對角膜表面的壓平作用定位弧(AC) 遠周邊部 約2.5mm寬,比BC弧度更陡 貼近角膜,起鏡片的固定作用周邊弧(PC) 周邊部 鏡片邊緣光滑過度 引導淚液進入鏡片與角膜之間 三、Ortho-K的預測 角膜表面的弧度和屈光關係密切。
其中央部與周邊部的弧度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各人並不相同,這就形成了驗配Ortho-K CL的複雜性。
人們將中央與周邊部弧度的差異稱爲角膜的偏心率( e值)。
衆所周知,球形的弧度, e =0;抛物線的弧度, e =1;橢圓體的弧度, e =0~1。
角膜表面的弧度爲非球體,中央部大,周邊部小,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角膜地形圖檢查測出 e值, e值越大,Ortho-K CL可塑的潛力也越大。
因此,Ortho-K CL的療效是可以預測的,其中 e值與角膜彈性最爲重要。
(一)預後與屈光度的關係 Carkeet實驗表明,Ortho-K CL的成功取決於最初的驗光狀態。
Mountford的實驗提示, -2.50 D是比較理想的入選度數。
(二)預後與角膜偏心率( e值) 1.Joe的回歸分析得出,角膜頂點屈光度改變( x)與 e值的改變( y)關係爲: y =0.186 x +0.015。
2.Mountford得出 x與驗光屈光度改變( r)的關係爲: r =0.967 x +0.087, y =0.21 r。
3.隨著 e值的下降,屈光度也下降, e值趨於零,屈光度下降明顯減慢。
(三)預後與角膜曲率 1.Row sey得出角膜曲率變化( c)與角膜屈光度變化( x)關係爲: c =0.188 x +0.001。
2.角膜曲率處於一定範圍,成功率大,實踐證明,如果角膜曲率大於46D或小於41D,是不適合戴Ortho-K CL的。
(四)預後與散光 1.角膜性散光大於1.5D以日戴爲主,當小於1.5D時,可以夜戴。
2.逆規散光不是很合適物件,Ortho-K CL有可能降低60%順規性散光。
(五)預後與角膜彈性 1.停戴Ortho-K CL後,近視度數的回退速度與角膜被壓平的程度無關,而與角膜內在的彈性有關。
2.Wlodyga研究發現,對Ortho-K CL敏感者,停戴後回退的速度也快。
爲了降低回退速度,只有延長維持鏡片的配戴時間。
四、提高處理戴Ortho-K CL出現並發症的能力 (一)主動駕馭角膜可塑的進程 及早發現可能産生的並發症,並給予及時處理,特別是當出現角膜缺氧、角膜上皮剝脫乃至角膜潰瘍等並發症時。
(二)當出現角膜畸變時 1.採用較大光學區直徑的鏡片。
2.採用BC較陡的鏡片。
3.採用整個鏡片直徑較大的鏡片。
爲此,醫師必須熟知患者所戴的Ortho-K CL片中的各項參數,才能駕馭角膜的可塑性,調整鏡片。
第三節 角膜塑形術的評價與發展 一、角膜塑形術的評價 對一種醫療方法的評價應建立在以下幾點上:①療效是否確切;②實施是否可行;③危險性有多大;④物件是否願意接受。
(一)療效是否確切 國內外發展的情況可以表明,現代角膜塑形術對於特定人群、特定時限的青少年近視患者具有較好的矯治效果,近期效果尤爲顯著。
它有嚴格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那種把它和角膜接觸鏡,甚至和普通框架眼鏡同等對待的做法是絕對錯誤的。
任何一種近視眼的矯治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範圍和特點。
比起角膜接觸鏡來說,角膜塑形術應用的範圍較小;比較框架眼鏡來說,它應用的範圍更小。
就目前的認知範圍來說,它最佳的適用範圍是某些低度近視以及低度順規性近視散光的青少年人群。
從目前的臨床資料來看,它並不像屈光手術那樣能真正矯治好近視眼。
至今還缺乏通過戴Ortho-K CL後,眼球最後發育成正視眼的臨床資料。
僅僅是在一定時限內,讓患者的近視屈光狀態暫時性地消失或降低,因此它的療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實施是否可行 大量的中外臨床資料表明,現代角膜塑形術是一種醫療行爲,應嚴格在醫療機構內實施。
驗配師必須具有較高的醫療知識,特別是關於眼科的醫療理論與實踐。
在實施中必須以人爲本、科學進行。
切忌商業炒作,把Ortho-K CL的實施作爲賺錢的工具。
事實勝於雄辯,在當前我國仍處於發展受阻的特殊時期中,仍有極少數的醫療機構科學地進行Ortho-K CL的實施,這爲那些有需要的特殊人群帶來了喜悅。
(三)危險性有多大 從大量的中外臨床實踐來看,規範化地實施角膜塑形術,安全性有相當的保證。
但如果一味蠻幹,則有相當的危險。
廖瑞瑞和陳詠沖等對142例(284眼)實施“一副到位”夜戴的Ortho-K CL近視患者,進行了戴鏡28日後的角膜上皮完整性觀察,發現45%的眼角膜上皮都有染色。
鏡片過緊組這一現象達61%。
這說明相當多“一副到位”的夜戴Ortho-K CL患者的角膜上皮均存在著健康的問題。
危險性的大小和鏡片的質量、驗配水平、驗配師的臨床醫療水平、配鏡者的認知水平、醫療單位的管理水平都有直接的關係。
有一點是肯定的,角膜一旦遭受急性感染,將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會直接導致Ortho-K CL在我國的開展。
角膜塑形術,不等於一般的手術。
一般手術的圍手術期時間短,手術過程中是“一刀干預”,術後度過了“紅腫熱痛”的炎症期後即可恢復健康,很易引起人們的警覺。
而角膜塑形術卻不是這樣,它是在健康眼球上實施一種非手術性的干預措施,圍手術期貫穿戴鏡的整個時期。
即使沒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炎症現象,潛在的危險性卻始終存在,這是因爲Ortho-K CL片干擾了眼球原先的解剖與生理狀態。
因此要確保角膜塑形術最大的安全性,高超的驗配技術、優秀的産品質量、健全的管理與隨訪制度、實施者扎實的眼科知識顯得尤爲重要。
(四)物件是否願意接受 從我國引進這項技術後的火暴場面可以預見角膜塑形術在我國有著巨大的市場。
這是因爲我國青少年近視的發病率與日俱增,許多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做准分子鐳射矯治術又不願戴眼鏡,但社會在求學、求職及參軍上對近視有一定的限制。
另一方面,人們從Ortho-K CL對特殊人群特殊時間的實施中見到較好的效果,促使了消費物件與家長都樂意接受。
由於我國青少年近視患者的絕對值巨大,儘管特殊人群只占這類病人中的一小部分,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消費人群。
但反過來思索,Ortho-K CL從火暴一下子變得冷清,其原因除了不科學、不歸范的人爲操作外,角膜塑形術本身還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理念,如下所述:1.要確立個體化、漸進式的驗配模式。
短期內使角膜再造型程式安全性下降,但從驗配Ortho-K CL的第一天開始,個體化與漸進式的規範標準應同時出臺。
2.常規Ortho-K CL片規格、設計與質量標準的確立。
3.Ortho-K CL實施診療常規的制定。
4.Ortho-K CL驗配操作規範的制定。
二、角膜塑形術的發展 總體來說,角膜塑形術僅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要成爲公認的、完全成熟的一種醫療方法,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發展。
(一)鏡片的新發展 鏡片的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設計的發展,爲臨床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産品。
新材料要求透氧性能更好,和眼組織相容性更好且便於加工,在設計理念上更強調個體化。
1.強調要改善配戴者的成像質量,要求視物時:①維持正常的周邊視力,隨意探察物體無影響;②無眩光;③瞳孔大小改變時看物影響小,要求鏡片有合適的光學區直徑;④屈光度對物像大小的影響小;⑤用自適應光學的理念設計鏡片,減少配戴者的像差。
2.鏡片基弧、反轉弧及周邊弧的弧度與寬度的非球面設計,使鏡片定位更穩定,使角膜有更大與更持久的改變。
(二)加強研究工作 加強Ortho-K CL對眼組織生理與病理的基礎醫學研究。
通過角膜塑形機制的研究,爲出現更好的鏡片提供思路。
通過角膜塑形術過程中角膜組織無損傷變形研究的成果,使角膜塑形術從可逆性飛躍至有持續矯治近視的效果。
(三)完善規範程式 臨床上探索更安全、可靠、有效的實施方法,建立完整的質量控制與管理體系。
(四)儀器設備的研發 加強角膜塑形術中診療儀器設備的開發。
除現今常用的設備,如角膜地形圖、像差儀、對比敏感度儀、眩光儀及眼科常規檢查設備外,還應有新的設備加盟。
例如由於各人角膜彈性的不同,將較大影響矯治效果。
因此,角膜彈性儀的問世,將對角膜塑形術的開展起較大作用。
褚仁遠 瞿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