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療集團 / 諾貝爾圖書館

第二章常視光問題的預防與保健- / 為什麼會老花眼

為什麼會老花眼

眼球為直徑約23.5公厘的球形,如以照相機比方、水晶體是鏡頭,虹彩是光圈、網膜是軟片、外側的鞏膜則是機體,這些器官,具有自動瞬間配合想看的東西,以及識別東西的功能。

其中的水晶體,一如其名,是由透明的水晶所造成的,隨時調節其厚度,使之能看見所要看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靠看、聞、嗅、味、觸五感,乃知外界的物事,其中靠眼睛的情報就約遠百分之八十。因此眼睛,為了要映像出想看的東西,每天無休此地變化其水晶體的厚度。

為此,眼球,尤其水晶體部份,特別被造成堅固而經久耐用,儘管如此,再怎麼說水晶體也不過是人體的一部份而已,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失去其彈性,水晶體的運作是,看近時變厚,看遠時變薄,這是由於圍繞在水晶體的睫狀肌,收縮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水晶體老化,質地變硬,即使睫狀肌收縮,水晶體也就不會充分地增厚。看清楚東西的最近距離(近點),也因而隨之逐漸延伸。此距離如較普通讀書的距離(約三十公分)遠時,就是老花眼的開始。正如照像電力不足,只能在遠方聚焦,無法調近照清楚書桌上的靜物一樣。十歲的近點大約在七公分,四十歲的近點大約二十二公分,四十五歲大約二十八公分,五十五歲大約五十公分,所以年紀越大近點越遠,老花眼的度數越深。

對於辭典,報紙的分類廣告、時間表等字小的文字,再怎麼凝視,就是看不見。
在明亮處看得清楚,在暗處則看不清楚。
有的人由於看不清楚,而在不知不覺中反覆凝視,致使眼睛疲勞充血、流眼淚、眼窩疼痛。甚至因而發生凝肩、頭痛、脖子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只要配戴適當的老花眼鏡就不藥而癒。
老花眼的開始年齡,由於眼睛的狀態、個人體力、氣力、近視工作時間‧‧‧等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不能一概而論。不過,一般而言,都發生在四十二歲前後,至於隨著年齡增加,其度數增加如何?舉例來說,一個41歲的人其老花大概100度左右,此後每增加一歲大概增10度,依此類堆當你50歲時大概有200度老花眼,不過並非無限制地增加上去,到了60歲以後大概維持在300度左右的度數,至於近視跟遠視的人則各有若干的不同。

一個近視150度的人,當他年齡在45歲時,從生理的年齡來推算,應該有(+150度)的老花度數,所以當他戴著近視眼鏡做長時間辦公、看書的話,仍會覺得很疲勞,因此他的自然反應就是把近視眼鏡取下,看書就舒服多了,聰明的看官們,有沒有注意到取下近視眼鏡,其實就像是戴上一支老花(+150度)的「隱形眼鏡。當這位先生在55歲時,花度數預估應有+250度,此時光把眼鏡取下,雖可以抵掉+150度的老花,仍不足100度,看書報時就會因不足而看不楚,此時就必須再配戴另一付老花眼鏡了。所以常有人:「近視的人,老了就不必再戴眼鏡。」其實是不正的觀念—上帝是公平的。

一個有遠視眼的人,會較正視、近視的人早得老花眼,為什麼呢?說到遠眼,是眼科醫師為難跟病人說明清楚的現象,筆者只好作一個誇大的比喻—遠視正加一座天文望遠鏡,他的焦點是帶上的月亮,相對而言,日常生活上的物體距離,對他而言皆成近距離,看任何東西,都需作一稿努力,遑論是看遠了,所以遠視眼在30歲左右就要戴老花眼鏡實不足為奇。

老花眼廣義解釋為「看近距離的持久能力」,在農業時代,眼睛的近距離使用時間並不長,而且即使近距離的家庭手工,一般大都較粗放,不必盯著看,因此即使有老花眼,也表現不出症狀。反觀現今社會,年輕人每天與電腦、雜誌、股票數據等近距離注視的時間過長,使老花症狀在上班時出現頭痛、眼花,成為眼科門的新族群──可稱之為「年輕過勞型老花族」,怎麼辦?對於沒有近視者,可考慮配一副125度左右的老花鏡,近視者,則另外配戴一副比原來度數少50度左右的眼鏡,做為近距離工作時專用,則症狀多可大為改善,各位同仁不妨試試。

 

 
 

COPYRIGHT © 2007 諾貝爾醫療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 TO WEB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