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切削技術 / 第三節 主要併發症 一、 角膜上皮下霧狀混濁
第三節 主要併發症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內外已大規模開展了PRK手術。但上皮下霧狀混濁、屈光回退以及激素性高眼壓等仍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術後併發症。
因此,不僅要求手術醫生有良好的眼科手術基礎,而且還需有較強的責任心及豐富的臨床經驗。需要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不斷改進設備、手術方法和技術,選擇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以使屈光性角膜手術成為合理的、有研究前景的手術方法。
下面就PRK術後主要併發症的表現、危害、產生原因、預防及處理進行討論。
一、 角膜上皮下霧狀混濁
(一) 定義
角膜上皮下霧狀混濁(haze)是指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手術後切削區出現的上皮和基質 交界面下的混濁。在術後10天即可見到,通常3~6個月達到高峰,以後逐漸減輕。高度近 視、瘢痕體質、用藥不足及因眼壓升高而停用激素者多見。積極有效地治療可以減輕或消失。
(二) 臨床表現
為不同程度的角膜上皮下的混濁。haze的臨床分級近年來是有變化的,目前應用的是5級分類方法。
角膜霧狀混濁的分類標準:
0級 角膜完全透明,無混濁;
1級 在裂隙燈下用斜照法才能發現輕度點狀混濁;
2級 在裂隙燈下容易發現混濁,不影響觀察虹膜紋理;
3級 角膜混濁,影響觀察虹膜紋理;
4級 角膜明顯混濁,不能窺見虹膜紋理。
由於角膜混濁程度差異,臨床表現也不相同。小於2級haze往往不影響視力;較明顯的haze,病人常常主訴有視物模糊不清、視物發散、視力下降,且伴有屈光回退。
值得提出的是haze不同於角膜薄翳、斑翳。在第一章我們瞭解了角膜的病理。角膜薄翳、斑翳是由於角膜組織受致病因數侵襲後,產生的角膜炎症反應、組織細胞變性、壞死、脫落、增生、修復、結締組織填充所致的角膜永久性的瘢痕形成。經治療不能減輕或消失。
(三) 產生機理及原因
主要由於術後基底膜不規則,角膜上皮細胞增生活躍,在角膜創傷修復過程中,成肌纖維細胞及其分泌的過多紊亂排列的膠原纖維出現所致。
造成原因分析 1性別:男性重於女性;2屈光度數高,切削深,則創面癒合反應明顯,混濁嚴重,即角膜混濁程度與欲矯正屈光度和切削的深度有關;3與傷口癒合的個體差異有關;4切削時間長,雷射脈衝所致的角膜表面溫度升高加重角膜反應,混濁明顯;5角膜上皮刮除不均勻、表面不光滑,造成角膜修復反應明顯。
(四) 預防及處理
1. 預防 篩選出瘢痕體質病人不施手術;PTK去上皮;可採用多步切削;合理的糖皮質激素應用。
2. 處理
(1) 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 糖皮質激素能預防及治療haze,主要在於它對膠原的代謝有三個方面的作用:1抑制膠原α-鏈的合成;2抑制脯氨酉先羥化酶的合成,α-月太鏈中的脯氨酉先不能羥化則不形成三聯螺旋,也不能分泌出細胞;3誘導成纖維細胞產生膠原酶,促進膠原的分解。另外,糖皮質激素還可減少基質中透明質酸的含量,間接抑制膠原產生。
(2) PTK及機械去上皮後,再次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