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諾貝爾展望協會
轉角遇到愛 人助心感恩
轉身就去愛 助人樂開懷
轉動世界愛 深耕種福田
轉愛樂公益 仁志滿醫心
緣起
2003年5月SARS風爆強襲台灣,對臺灣群眾造成的健康衝擊極大、心理負擔極重;口罩似乎是當時民眾認知的唯一防病長城,這不僅暴露臺灣社會缺乏整體的健康概念,更透露出臺灣和國際社會落鍊的隱患。
當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同胞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與痛楚的考驗時,一股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情懷,頓時在心中油然而生,「諾貝爾醫療集團能做些什麼?」….不斷在習醫、行醫多年的執行長張朝凱醫生腦海中縈繞,在胸臆間迴盪……..。
愛心宣誓 化危解難
在全力建立完整的諾貝爾醫療服務體系之際,這股救急扶危的烈火,炙熱燃燒著張朝凱醫生內心;他基於在國際社團服務及交流的經驗,決心向內政部提出申請成立「臺灣諾貝爾醫學展望協會」,不只希望通過公益慈善的方式回饋社會,更希望借此協會的成立將觸角向國際社會延伸,一方面既能幫助國內醫療政策的落實與促進、加強臨床及基礎醫學的討論,也能進一步發揚國際急難救助的精神,盡一份身為世界一份子的責任與義務。
醫世濟人 協會成立
協會成立的由來與宗旨必須遠溯至張朝凱醫生的學生時代。
學生時代張朝凱醫生即加入AMSA(亞洲醫學生聯誼會)組織,並曾再1988年於高雄醫學院舉辦第八屆學生會議;出任住院醫生時期,張醫生以個人會員名義加入AMSA升級的正式組織AMDA(亞洲醫生協會),該組織是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下屬的次級團體。由於這層關係,加上原本是資深青商人的張朝凱醫生在青商會極力推動之下,2001年以臺北國際青年商會名義,爭取到AMSA年會在臺灣舉辦第17屆年會。2003年在斯里蘭卡可倫波的AMDA第18屆年會,張朝凱醫生更代表出席,並爭取將臺灣諾貝爾醫學展望協會/AMDA TAIWAN,這個非政府組織(NGO)正式加入AMDA,成為AMDA在臺灣的對口機構。
這一連串的積極作為,都是為實踐張朝凱醫生最初創立諾貝爾醫療集團的許諾─「在醫學領域中永遠追求進步,永遠不忘醫生救人濟世的使命。」
願景
深耕公益 讓愛傳出去
公益不是喊口號,更不是空談理想,為具體落實協會成立的宗旨與目標,不定期不定點的義診活動從TSCRS兩岸眼科國際論壇、遠離惡視力、AMSA臺灣支持菲律賓遭榴槤颱風重創的緊急醫療活動、與臺北市國際青商會和臺北市刑大合辦防止詐騙講座、兒童視力保健健康講座等一系列公益活動陸陸續續的展開…..,諾貝爾展望協會以愛心為土壤,以熱情為養分,以時間為推手,以行動為明證的關愛行動,已深深植福於民眾心中。
站在愛的最高點 沐暖於痛
當我們用心對人,不僅自己會快樂,也能讓別人如浴春風,這是兩全其美的事;尤其臺灣因為政治因素,國際處境艱難,若能通過國際公益活動的交流,不僅能讓臺灣走出去,增加在國際的能見度,更能將光明綻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帶給國際社會正面的印象與實質的溫暖與關懷。
世界在動,愛在運轉,持續以最大的熱情與愛心深耕公益種子是諾貝爾展望協會永遠的職責與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