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雷射近視手術
雷射簡介
原理
先以切割器掀開三十%的角膜瓣,避開角膜板層組織,再以準分子雷射在角膜基質層,氣化掉一層淺淺的組織,改變角膜中央弧度,然後再將角膜瓣蓋回,讓它慢慢癒合。
所謂的視力矯正
視力不好也有很多種原因,例如:近視、散光、遠視等。LASIK治療的範圍為近視二百度│一千六百度、遠視、散光二百度│六百度。
視力矯正前
1.如果一直都是配戴隱形眼鏡的人,在要施行手術的前三天,必須停止配戴隱形眼鏡,讓眼睛獲得充分的休息,同時穩定視力與度數。
2.詳細的術前檢查,包括:眼壓測定、角膜地圖測定、角膜弧度測定、視力矯正測定及角膜厚度檢查等。
3.手術當天,最好請人陪伴,並安排好回程的交通問題。
4.有特殊的眼疾或對藥物有過敏的現象,一定要先知會醫師。
5.手術當日儘量不要在臉部與眼部化妝,也不要穿著套頭上衣。
手術過程
1.再做一次完整的視力檢查,包括眼壓、弧度、厚度等測定。
2.在眼部滴上局部麻醉藥水。
3.眼眶周圍做消毒,保持無菌狀態。
4.以角膜板層刀切出角膜瓣,並掀開角膜瓣。
5.開始進行雷射手術,這時病人必須注視顯微鏡內閃爍的紅光約數十秒鐘時間。
6.角膜瓣蓋回,讓它慢慢癒合。
視力矯正後
1.手術後的六小時內,儘量讓眼睛多休息,因為閉上眼睛,視力恢復快,傷口癒合會更快。
2.眼睛如有微微不適,可以服用止痛藥來減輕。
3.隔天回診後就可以把保護眼罩拆掉,眼睛可能還會有輕微紅腫及視力模糊的現象,這表示視力在恢復階段唷!
4.手術後一週,需定期回診所追蹤治療。
5.雙手要常用肥皂洗手,不可以有搓揉眼睛的動作;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戴上保護眼罩。
6.二週內禁止游泳、洗三溫暖、化妝。
7.視力完全恢復需要一週│一個月的時間,此時需多與醫師合作,定期回診治療。
收取費用
兩眼約四萬元。
雷射視力矯正
雷射近見手術之所以會在短短的幾年內在國內外眼科界蔚為風潮,除了廣大眼鏡族的需求外,雷射矯正過程採用高科技的而達精準治療效果,應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九九五年美國FDA通過雷射手術的常規使用後,翌年全美接受傳統PRK手術(準分子雷射屈光術)者才十幾萬人;然而隨著雷射機器的進步及手術器械的改良,去年全美接受較先進的LASIK手術(準分子雷射角膜層狀切除術)已經超過百萬人口。雷射近視手術在台灣的情形,拜眼科醫學會的學術推廣及術生署的開放政策之賜,台灣眼科醫師得以全面接觸交流這項新知及科技,對國內眼鏡族來說,不為是一大福音。
一個理想的雷射視力矯正手術,應包括詳細完整的術前檢查,精準完美的雷射切割氣化過程及充分配合的術後追蹤。其實很多求診者所關心的不外乎是手術時間長短,術中、術後疼痛與否、術後休息恢復時間及是否有併發症,後遺症有無解決之道,甚至也關切手術價格差異等。而一位專業負責的醫師應該比求診者更關心這些問題。因這些較為年輕的眼鏡族,來日方長,一個完美的手術結果,導致醫師與求診者的良性互動,應是雙方所樂觀其成的。
因此,求診者是否為合適的雷射手術候選人,應是去評量的最主要項目。
接受雷射手術的對象有幾個條件:
年滿十八歲、最近一年內度數增加不超過五十度、最佳矯正視力不能太差、病人不適應配戴隱形眼鏡或眼鏡、除屈光不正之外無其他嚴重之眼疾者、無懷孕者。
至於不適合接受雷射近視手術的情況則有:明顯虹彩炎、嚴重乾眼症且合併角膜病變、嚴重眼瞼炎;眼瞼異常會影響角膜上皮再生者,如嚴重倒睫毛、眼瞼內翻、眼瞼外翻、顏面神經麻痺等;圓錐角膜、自體免疫及結締組織疾病病史者,宜避免接受手術;曾接受過眼球手術,宜避免接受手術;合併有青光眼或角膜炎患者。
至於雷射視力矯正的種類及其效果,依矯正原理不同,可分為PRK及LASIK兩類。其中LASIK適應於二百度至一千六百度近視者,而PRK適於三百至一千二百度近視者。LASIK治療後,幾乎看不到傷口,且恢復較PRK為快,所以接受度特別高,國內外的臨床報告顯示,成功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五。但這項手術也有其限制及注意事項。
首先,相對於PRK而言,LASIK在手術技巧上要求更高,施術者必須對原位層狀角膜重塑儀非常熟練,方能正確無誤地做出完美之角膜瓣,以及雷射後之角膜瓣復位。如果角膜瓣有缺損或異位,可能引起感染,增加角膜上皮長進角膜瓣內的機率或引起術後不規則散光等併發症。所幸這些後遺症,在有經驗的眼科醫師熟練的操作下,失誤的機率已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
概括而言,國內的手術成功率不斷提升,只要求診者對此項科技的認知更趨成熟,而醫師也能慎選合適的求診者,並施以美的手術與照護,相信在很快的未來,將有更多眼鏡族可以拋開眼鏡的束縛。
我動了雷射近視手術
編按:LASIK(準分子雷射角膜層狀切除)屈光手術,一年前才經衛生署核准成為眼科的常規手術,博仁醫院眼科主任張朝凱早在核准之前,就在美國動了手術,是國內第一位接受LASIK手術的眼科醫師,手術過程還出了點「小狀況」,請聽他娓娓道來。
我從小閱讀習慣不佳,夜晚喜歡躺在床上靠著右後方的燈源看書,導致右眼使力過度,而有兩眼不等視(左眼一百度,右眼七百度)的毛病,但從未感到不舒服,直到當住院醫師時,出現頭昏、平衡感不佳等不適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才意識到眼睛的重要性。因此,我選擇當眼科醫師,不僅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在一個偶然機會,我到專門發展近視開刀手術的麻州眼耳中心醫院(MEEI)參訪,向眼科主任Dr. Dimitri Azar請益,並在醫院擔任半年的眼科臨床研究員。
半年裡,我見習了上千個雷射近視手術案例。就在我計劃返國的前一月,即一九九七年七月,Dr. Dimitri Azar說服我說:「屈光手術的臨床醫師,戴眼鏡如何說服病人開刀?兩眼不等視是近視開刀的指標,不只為自己,也為了你的病人,我建議你做雷射近視手術矯正你的兩眼不等視,請你考慮看看。」
聽到Dr. Dimitri Azar這番話,心想:身為一位眼科醫師,立體感確實很重要,視力不好難替病人動手術。經過一星期的思考後,不顧長途電話中家人反對,決定在回國前動手術。
開刀那天早上,心中忐忐不安,平日熟悉的醫護人員叫我換裝準備時,即使心裡已有萬全準備,仍想臨陣脫逃,但我還是硬著頭皮上手術檯,來自土耳其、波蘭、美國、中東等世界各國的研究員同事都圍繞著我,他們對我說:「你好勇敢,老師可以幫你做得很好,眼科醫師自己做雷射近視手術,很有說服力。」
Dr. Dimitri Azar問我要用PRK還是LASIK時,我考慮了一下,選擇了LASIK,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較不痛,二是沒有破壞表皮細胞底層,表皮細胞底層一旦被破壞,易產生角膜混濁。當時LASIK手術在美國發展還不到半年。
由於我很了解手術中的每個步驟,所以手術過程中,比一般病患多體驗了一些痛感,首先醫師用牽引眼球的儀器來附著眼角膜時,感覺有點痛,再用角膜層狀切割器掀開角膜表皮層組織時,感覺痠痠的;當醫師把角膜層掀開 ,叫我看著上前方的雷射燈時,整個眼睛呈霧狀,這是因為角膜瓣掀開後會產生大約有二千多度的視 差緣故,右眼突然變高度遠視,根本看不到上方的雷射圓點,只看到一大片太陽光。
一般雷射近視手術正常程序,七百度的近視,在雷射四十秒後,掀開的角膜必須在一分鐘內黏回去,但我等了二十分鐘角膜才黏回去,以我的經驗,立刻意識到不太對勁。
經Dr. Dimitri Azar解說,我才知道,原來東方人的眼球較小,牽引眼球的儀器,無法將角膜吸得較深,只能吸到較表層,以致角膜層狀切割器將角膜全部掀開分離(正常手術不會全部掀開),因此,他費了很大功夫才把角膜蓋上去。由於角膜黏回去時,有部分上皮細胞跑進角膜基質,使得眼睛有點霧化情況。
雖然手術出了點小狀況,手術完我居然還自己開車返家,不可思議吧!
術後一年內,我每天早晚點眼藥水,以抑制上皮細胞在基質中增生。手術迄今三年多來,眼睛狀況相當穩定,且雙眼度數皆維持在一百度,矯正視力皆一•○。
雖然在這次眼科手術過程中有些小瑕疵,但我從不後悔自己做這樣的決定,因為事前已經深思熟慮,所以沒有後悔的理由,而且我現在立體感比以前好了,也不再出現頭暈、對焦不良等症狀。
許多近視族都希望靠快又有效率的手術,擺脫笨重的眼鏡,但我也因為是極少數親身嘗試雷射屈光矯正手術的眼科醫師,動手術當天吸引許多醫師擠進手術房旁觀,回國後持續追蹤,目前視力穩定,雙眼視力維持一百度近視(矯正視力一•○)。由於筆者有過這樣的經驗,因此讓在往後的行醫路上,更懂得將心比心,謹慎執術。
平日行醫時,我還是架著一副眼鏡,一派斯文,也引人好奇-既已動了雷射手術,何需再戴眼鏡?其實我動雷射手術是為了解決視差問題,而預留一百度近視則是考慮到將來年老難免「遠視」,正好可以「平衡」過來,如此年紀大了有老花眼時,視力才會更好。在此提醒想動近視手術的患者,不論計劃採行那一種手術方式,都要先與醫師詳細討論,了解手術的操作、效果及可能副作用後,再仔細評估自己是否真得適合接受這項治療。
談雷射視力矯正及其對運動的影響
近幾年來,全世界的眼科醫師最熱門的兩個話題就是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以及雷射屈光手術,其之所以受到囑目及廣泛討論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不外乎是其需求性高同時其效果良好的關係。以筆者這連續五年來參加美國眼科醫學會(AAO)及美國屈光暨白內障醫學會(ASCRS)年會的心得,雷射屈光手術討論的熱烈程度已慢慢凌駕於白內障手術的領域。去年(一九九九年)全美動過雷射視力矯正的人數約一百萬人,今年預估到年底約有兩百五十萬人接受雷射屈光矯正(含不同程度的近視、遠視、散光),人數成長了兩倍半。
廣泛的來談,屈光矯正較為重要的幾個議題,除了雷射視力矯正外還包含了角膜塑形術(ORTHO-K),老花眼開刀矯正手術,角膜環植入手術(ICR)以及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P-IOL),然而雷射視力矯正約佔了整個屈光手術的百分之九十,可見在未來五年內雷射視力矯正的發展、療效、後遺症,仍然是眼科醫師學術討論的主流,至於雷射視力矯正本身的熱門話題,則是目前積極發展依個人眼睛特質呈現需要的飛點掃描式合併自動追蹤雷射治療系統(Wavefront Link, Eyetracking Guide, Flyingspot Laser System ),其目的不外乎讓雷射治療後的視力看的愈遠愈清晰,甚至可達到三•○如鷹眼般精準銳利。目前問題是儀器技術盲點須三到五年來克服,再者是人類視力是否有此千里眼般的需求?因為治療費成本更高及老花眼調節問題的提早呈現可能是其困擾。
接下來討論雷射治療對生活及運動的影響,其實很多觀念留在早期的近視開刀手術(RK-放射狀角膜切割術)時代;由於其手術方法是用鑽石刀依病人年紀及其度數,在角膜上做不同刀數,深度及長度的切割(刀數由四刀至十六刀,角膜厚度切割由六十%│九十五%)。所以RK術後角膜較為脆弱,同時在夜間因瞳孔放大造成的炫光也較為嚴重。另外,病人術後有五%│二十五%度數回復的問題,也是一個困擾。
至於目前流行的雷射視力矯正(PRK及LASIK),雖然在術後三個月內,仍有可能造成病人眼睛輕微乾澀酸痛,以及夜間光圈和炫光的困擾。然而,由於其精準度的大幅提昇,在三個月後所有不適應症消失後,病人的滿意度高達九十五%。此外由於PRK(準分子雷射角膜屈光術)治療的度數有限(六百度以內),及其術後疼痛及角膜混濁的後遺症,其可行性已經幾乎由LASIK取代。LASIK(準分子雷射角膜層狀切除屈光術),乃是將角膜部分掀開○•一六○公分厚度的角膜辦後,將雷射照射在殘餘的角膜的基床上(八百度近視需照射四十秒,氣化掉約○•一公分的厚度),再將角膜辦蓋回去。由於其傷口在內部,所以術後不但不疼痛,且視力恢復得很快又穩定。
現在針對LASIK術後對運動的影響,有二個討論重點:第一、角膜辦的黏合程度隨著時間越來越牢固。雖然其傷口在術後二十四小時便癒合了,然而,二週內因游泳或三溫暖仍有造成感染的危險。至於,角膜辦若受到強烈撞擊在三到六個月內,仍有破裂或移位的機率。所以筆者建議雷射術後半年內,在一般生活及從事運動方面,要避免眼眶及眼睛的直接撞擊。第二、談到角膜厚度及近視度數的部分:通常近視度數越深,雷射氣化掉的角膜厚度越多;我們的角膜厚度約○•五│○•六公分,雷射術後必須至少保留○•四公分以上的角膜厚度,才有辦法承受大氣壓力的調節。對於那些高度近視,而角膜辦厚度又不夠的人而言,雷射術後二年內,可能因為角膜太薄、防土牆不夠,而造成殘餘角膜不可逆的前凸,而使視力逐步降低,嚴重時甚至必須要換角膜。這些患者可能在登高山、潛水或坐飛機時使病情惡化而不自知。很可惜的是,雷射視力矯正的求診者通常對此點的認知不夠,所以筆者建議近視超過八百度的患者,在諮詢或檢查時必須要有角膜厚度及其前後弧度健康的完整概念,並且要與醫師充分的溝通了解後再決定是否接受手術。
總而言之,雷射手術在今日是一個成熟的技術。專業的醫師、精密的設備配合術前術後謹慎的檢查與追蹤,應有大於九十五%的成功率。美國很多知名的國際航空公司駕駛及空服員在應徵職務前,都被同意去接受這樣的雷射視力矯正;若你的眼睛生理條件是合適的,我覺得你可以信賴它!
追求超級視力,高層次雷射視力矯正
雷射視力矯正的歷史淵源於一九八○年由美國IBM公司,利用準分子雷射 (波長為一九三㎜)來做鑽石刨光的用途。一九八七年,德國Torkel醫師等做動物眼睛的試驗時,發現其對角膜的削切非常地精準可靠,經過數年的人體實驗後,歐洲、中國大陸及韓國率先於一九九一年通過準分子雷射用於人體視力醫療常規使用。
美國及台灣也相繼於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局部開放準分子雷射視力矯正。當時,是以PRK(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為主,一九九九年,美國及台灣,全面開放眼科專科醫師使用準分子雷射後,LASIK的手術方法,遂成為目前雷射視力矯正的主流。由於LASIK具有安全性、準確性、穩定性等特質、術後視力平均可達○ .八至一.二,這就是為什麼雷射視力矯正可以廣為普遍流行的原因。
要談超級視力就要先了解到LASIK手術原理, LASIK是用角膜板層刀,將角膜切割掀開○•一六○公分厚的薄片,再將準分子雷射照射在殘餘的角膜基質上,做不同深度氣化削切。
我們目前做雷射視力矯正的極限,通常會告知病患術後裸視為○•八至一.二左右,之所以目前無法達到二.○至三.○「鷹眼視力」的原因,是因雷射視力矯正的目標及方法著重角膜形狀及厚度改變,而角膜佔整個屈光狀態比率之八十五%,另十五%的因素與眼睛內的水晶體、玻璃體、視網膜等相關構造有關,就好比一部多層鏡頭照相機,我們用雷射所做的修正僅在第一層鏡頭(角膜),其他鏡頭如同水晶體、玻璃體,如有混濁或者像底片的視網膜神經有破損或退化,則雷射視力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所以我們若要達到視力二.○至三.○的狀態,就必須採用「高層次屈光不正」矯正手術,透過精密輔助測量儀,將這部分影響屈光的測量數值告知準分子雷射在執行角膜照射時做高層次同步修正(Ablation)。接下來,我們分別來探討準分子雷射與角膜板層刀,在新一世紀追求的目標。
傳統準分子雷射是以六㎜至六•五㎜的大光斑( Broad Beam)照射方式,這是因為考慮到一般角膜直徑為十至十二㎜,而瞳孔在放大縮小的範圍為三至六㎜,所以六六㎜至六•五㎜雷射削切足夠視力矯正所需。此外雷射執行中,即使病患做輕微的上下左右偏移轉動,也不會對矯正結果有所影響。除了大光斑式雷射治療系統外,線性式(SlitScan)及掃描式(Flying Spots)雷射治療系統亦為某些廠商所採用,當然,利弊得失各有千秋。目前最新一代的智慧式(Smart Beam)雷射治療系統,乃結合七十%的大光斑做初步的照射,再用三十%掃描式飛點雷射來進一步修整,以達到更精準的氣化削切。
一、角膜地圖儀的應用(Topography),原本是配合雷射削切時不規則散光的修正,然而目前市場上各種術前檢查所使用的角膜地圖儀,其準確度及可信度仍有待改進,新一代的角膜地圖儀(OB scan II)已能精準地分析角膜前後的狀態,現今科學家更進一步研發一種同步在術中就能與準分子雷射相互配合掃描治療的系統(Toop linked system),將會大大提升散光治療的準確度。
二、紅外線眼球自動追蹤儀的發明,其實原本是應用在飛航科技的導彈系統上,在屈光雷射的使用上,主要是修正屈光雷射照射中、眼球不自主轉動造成的偏移效果,通常一分鐘可掃描眼球二百次,未來的雷射照射系統,若是朝飛點掃描式的執行程式發展,則紅外線眼球自動追蹤儀的重要性,更不可言喻!
三、高層次像差檢查儀(Wavtfront scan),原本亦是應用在太空科技,利用光波回彈數據來計算銀河系星球的光年、形狀、大小,其運用在眼球視力的檢查上則是為了了解眼球內部結構泣含水晶體、玻璃體、視網膜等視軸)對屈光度數的整體影響,以便在角膜削切時,為角膜量身訂做一個數據。像差檢查儀的發展,將會是未來「超視力」可能性的主要關鍵。目前存在的盲點,則在於檢查時間耗時太久及數據數位化的分析程度還不夠完美。
傳統的角膜瓣切割,有時會遇到如刀片不利、吸環脫落造成角膜切割不平、角膜脫位……等等角膜瓣併發症,現今改良式的角膜板層刀(microkevatom),除了將角膜瓣蒂移至十二點鐘方位、避免角膜移位的好處外,刀片品管的提升及機組運轉的穩定性增加,在在使得角膜板層刀的安全性更加可靠。未來角膜瓣製造的方法,可能會朝向高脈衝的水刀(water jet)及不同於準分子雷射液長的雷射光切割方向進行,以達到更安全、更穩定、更快速的角膜瓣製造。
二十一世紀「超級視力、超級視野、美麗新視界」的願景,五到十年內達到應不是夢想。目前雖然有不同方式的屈光矯正方式,雷射視力矯正主流地位短期內應不會被取代。當然,對絕大多數的近視族而言,目前雷射視力矯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滿意度應已符合所需,畢竟二.○到三.○超視力實用性有多少仍值得探討。但無論如何,新光學科技領域在二十一世紀的突飛猛進,必然造福更廣大的近視族。
雷射近視手術台美比一比
前言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眼科臨床教授Richard Linderstrom曾說「雷射視力矯正是二十一世紀初最令人感動手術」。其原因不外乎是需求性的必然,及手術性的療效雙方面的激勵作用。美國眼科學界的年度盛事,全美聯會(AAO)於十月才剛在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市盛大閉幕,台灣最近也有幾場關於屈光手術最新的研討會,筆者有幸與來台參加演講的美國雷射手術專家John Vukich相聚數天,研討台美雙方對於雷射手術的現況與發展,筆者在此將雙方比較心得與讀者分享。
流行病學的探討
首先談美國大一新生的近視比率約三十%,台灣大一新鮮人的近視比率高達九十五%。除此之外,其中台灣高度近視(近視超過六百度)的比率約佔總近視人口的二十%,而美國高度近視的人口卻只占總近視人口的三%。根據統據,美國雷射近視矯正的平均度數約為三百度,而台灣大約介於五百度至六百度之間。也就是因為近視族群的差異,美國所做的雷射視力矯正相關臨床研究,並不見得適用於東方人近視族群。另一方面,台灣接受雷射視力矯正族群中,近視矯正者約占九十九%以上,然而美國卻有五%以上是因為遠視而接受矯正,至於散光部分並無數據討論。
再者,美國每年約有一百萬人次接受手術,今年因經濟不景氣,手術患者減少二成左右。反觀台灣,去年約有二萬人次接受手術,今年由於民眾認知的成長、醫療資訊的流通及醫師技術的成熟,到年底預估會比去年成長三成。按照人口結構來說,保守估計台灣每年應有六至八萬人次需要接受手術,但是九十%的近視族仍保持觀望的態度,關於這一點可能需要二至三年的時間,結合眼科專業醫師及雷射儀器科學家們共同努力開發。
就醫動機的探討
就雷射視力矯正性別比例來探討,台灣女性及男性求診比例是七:三,在美國大約是五•五:四•五;這一點可能是與就醫動機有關。台灣求診者大多是以美觀性為考量,很多女性因為愛美而不想戴眼鏡及隱形眼鏡。反觀美國大多數的求診者多是以便利性及健康性為訴求,因為愛好自然的天性,所以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會讓他們感到不方便(如:戶外運動的障礙(及不健康)如:戴隱形眼鏡產生的過敏性結膜炎)。此外,美國有高達九十%消防及警察從業人員都接受雷射視力矯正手術,手術費用甚至是由官方編列預算之支出。去年來台參加眼科醫學會的美國海軍總醫院眼科主任Dr Schallhorn也證實,美國國防部確實提案美國國會通過撥款特別預算給美國軍方作為有視力缺陷的美軍接受手術,其目的竟然是為了提高戰力。當然手術的種類及士兵的篩選有一定的規則。反觀台灣軍方,在這一點仍是十分保守的。倒是台灣一部分企業界會與某些可靠的雷射中心簽立服務契約,確保其員工在醫療品質上及服務上的保障。
眼科整體美容醫學概念的展望
Dr. Vukich 和筆者都認為當越來越多人接受雷射視力矯正來擺脫眼鏡束縛後,對眼睛整體美容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因此,脈衝光對眼部週遭黑眼圈及細紋、斑點的治療,肉毒桿菌對眼部週遭動態性皺紋的處理,甚而眼型、眉型的調整及眼睛化妝品、保養品的使用,都會是眼科雷射手術後的患者近一步想要接受的服務。這一點在台美二地有共同的趨勢,期待未來結合眼科、皮膚科、整形外科的專業,製造一雙明亮動人的千里眼將不再是夢想!
雷射手術的最新發展
雷射近視手術、脈衝光美容醫學及整椎復健醫學,是這一、二年來最熱門的幾項醫療項目之一。這個趨勢可以從各種媒體的大量報導窺出端倪,其實醫療行為的流行,筆者認為與求診者眾多及治療效果顯著有極大相關。然而就筆者這段時日來,每月數百案例的操作經驗,願意提出一些心得與讀者分享。
個人認為,一個成功的雷射視力矯正,與三方面有關。第一、醫師的技術是否成熟;第二、使用的雷射儀器是否先進準確;第三、與求診者的體質有關,醫療行為的價格高低,當然不是求診者的優先考量。
先就第一點來談,雖然目前發展的雷射視力矯正儀器已經非常成熟、準確,降低不少因操作不良而導致的誤失,但是一位成熟的雷射屈光矯正醫師,最起碼要經過一百人次的手術經驗,才具備足夠的經驗與信心來處理因機器或病患體質差異所造成的不適應症或後遺症。當然詳細的手術前檢查,才能奠定手術成功的基礎。舉例來說,術前不穩定的近視合併散光,或者是角膜弧度及厚度不甚完美的角膜狀況,所可能產生的術後視力的不穩定性,有經驗醫師如果能在術前告知病人,我相信即使術後的恢復期較長,求診者也應該能夠接受。
第二點,就儀器是否先進與準確來談,其實與手術的成功與否也是環環相扣的。就筆者的經驗來談,即使個人累積了很多的成功案例,手術中機器的失真對筆者仍是一個夢靨。這其中牽涉的因素很廣,例如手術室的濕度、溫度是否穩定、空氣中的浮塵微粒是否合乎標準、雷射光束通過的雷射儀器鏡片是否清晰,以及角膜層狀切割器所使用的角膜切割刀片是否有瑕疵,都會對手術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筆者認為,儀器本身是第幾代?大光斑或者是小光斑?及眼球自動追蹤儀的速度及頻率快慢固然重要。雷射儀器的穩定性、及維修的能力與時效,其實是最重要的關鍵。
第三點,就病人體質而言,年紀越輕(十八歲│三十八歲),屈光度數越少(近視介於二百度│八百度)、及度數的組成越單純(單純近視或合併低度散光)應該是比較合適的雷射手術候選人(CANDIDATE)。所以,求診者的度數太高(近視或散光)、淚液分泌太少、角膜條件不佳(如弧度太平、太凸,厚度介於臨界點,或角膜因長期配戴隱形眼鏡乾燥、缺氧或導致新生血管),需要慎重考慮是否近期內接受雷射近視手術。
最後來談一談未來雷射視力矯正的發展。透過前導波系統的術前診斷,及配合虛擬鏡片的術前測試,乃至於眼球自動追蹤裝置及雷射大小光斑的合併應用來解決求診者高低階像差,的確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的或然率(術後裸視大於一•○的機率)。但是從美國的研究數據看來,針對台灣中、高度的近視族群的特殊性,前導波配合執行的雷射視力矯正手術,仍然需要台灣更多眼科醫師的投入,透過成功案例的經驗分享,才能真正造福台灣廣大的近視族。筆者自我期許未來亦能夠在此領域盡一份心力。
植入式隱形眼鏡,適用高度近視族
日前舉行的華人眼科醫學會有學者提出了新的近視治療方法─植入式隱形眼鏡「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由於高度近視患者在接受雷射近視手術時所需消耗的角膜厚度較多,常常因為角膜厚度不足而無法接受手術,因此植入式隱形眼鏡的發明是高度近視患者的一大福音。
植入式隱形眼鏡(ICL)並非一般戴在眼球上的隱形眼鏡,它其實是把一片有度數的鏡片植入水晶體的前方。這種鏡片其實與白內障手術後所植入的人工水晶體(IOL)相似,只不過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是在摘除白內障後才植入的鏡片,以取代原來的水晶體。
因此植入式隱形眼鏡正確的名稱應該稱為「Phakic IOL」(意為未摘除本身水晶體而植入人工隱形眼鏡),它的目的並非取代已變成白內障的水晶體,而是為了矯正近視或遠視
談角膜塑形術
儘管角膜屈光手術已可使近視問題幾可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但仍無法解決高度近視所造成的黃斑部和網膜病變,因此,避免近視的惡化,當下眼科醫學界的重要議題,眼科醫學界始終未曾放棄研究矯正及治療近視的新方法,尤其對眼球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及青少年,及早控制學童近視度數才能有效防範高度近視的後遺症,而角膜塑形術就是不用點散瞳藥水且效果良好矯正方法。
「近視控制」、「減度鏡片,向眼鏡說再見」,最近在報章雜誌時常看到這類廣告,這種標榜「OK鏡片」(英文簡稱Ortho-k),就是角膜塑形鏡片。過去,眼科醫學界發現,硬式隱形眼鏡可以減緩兒童近視加深的速度,推測是硬式隱形眼鏡使眼球生長受到節制的關係;角膜塑形術即是利用此一原理,以中心屈度較平坦的硬式隱形眼鏡片將角膜弧度暫時壓平,長期矯正使角膜弧度穩定,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加深。
類似於牙套箍牙矯正的原理,角膜塑形術一般是利用特殊設計的高透氧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將角膜外形逐漸壓平,藉以達到改變角膜弧度,減少病人近視和散光程度的視光醫學。由於角膜形狀變化是漸進式的,隨著配戴時間的累積而逐漸降低近視度數,矯正所需時間依個人角膜情況、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而定,一般在第一、二週就見效,第一個月約降低兩百度至四百度之間。
多年的臨床實驗,經過角膜塑形術矯治完成後減少的度數,可以維持穩定,主要適用族群為視力發展尚未穩定之兒童或青少年及假性近視者,它對各種度數的近視患者都可以適用,除了高度近視需較長的矯正時間外,一般近視六百度、散光三百度以內者效果最顯著,最佳療效可減少近視度數三百│五百度。價格方面,雙片鏡片價格約在台幣兩萬至四萬元。
角膜塑形術的優點是,只要在晚上睡覺時配戴矯正鏡片,白天時即可享受不戴眼鏡的便利;過去的角膜塑形術在矯正過程中必須更換三、四副鏡片,漸次矯正角膜弧度,目前臨床使用的新一代角膜塑形鏡片含水量和透氧度已大大改良,只需更換一至二付鏡片即可,甚至可以「一片到底」;矯正完成後,不必戴眼鏡或配戴度數很淺的眼鏡,以後只需每隔一、兩天戴著角膜塑形鏡片數小時就可維持效果。
由於角膜塑形鏡片與一般眼鏡的眼配不同,必須由專業的眼科醫師量出眼睛的度數和弧度,再針對個人角膜弧度「量眼訂做」,配鏡程序和製造均須高度精確性,若鏡片的設計不夠精確,角膜上皮容易因而遭受損傷,甚至造成發炎、刮傷、潰瘍等副作用,因此經眼科醫學會與衛生署多次研商後,衛生署公告「角膜塑形術」屬醫療行為,必須由眼科醫師執行,以使用安全。
雖然角膜塑形鏡片幾經設計改良,材質更輕、透氧性及安全性更高,但仍有其限制與問題。由於它和一般隱形眼鏡一樣,清潔保養等配戴衛生工作相當重要,而其主要適用族群又以青少年、兒童為主,容易因疏於保養而發生問題;此外,角膜角膜塑形鏡片配戴初期會有異物感,孩童需耐心度過適應期,中斷配戴的案例也不少;再者,角膜塑形鏡片主要在晚上睡眠時戴,闔眼時角膜的供氧減少,感染的機率提高,因配戴不當導致角膜缺氧、發炎的個案時有所聞。因此眼科醫師會建議乾眼症、過敏性結膜炎、慢性結膜炎、砂眼與青光眼患者等無法長期戴隱形眼鏡者,也不適合接受角膜塑形術。
角膜塑形術的臨床效果相當不錯,它的好處是不需要透過開刀等破壞性的方式傷到眼睛角膜,就可以及早在青少年以前矯正近視,但若是停戴一段時間,度數容易回復,因此角膜塑形術的安全使用值得眼科醫師和消費者共同重視。
|